鼎城区早稻集中育秧工作扎实推进
3月1日,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田家贵一行视察指导鼎城粮食生产和早稻集中育秧工作,对该区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的扎实推进给予充分肯定。今年以来,鼎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加大行政推动力度,狠抓早稻集中育秧工作的落实,实现了全区粮食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强化行政推动
年前,区委、区政府按照省里农业工作暨水稻三项关键增产技术推进工作会议的精神,分前河片和后河片召开了各乡镇(场)党委书记会议,区长董岚对全区的粮食生产进行了专题调度,尤其是对水稻集中育秧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全区水稻集中育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制定了全区水稻集中育秧工作方案。各乡镇(场)与区政府签订了集中育秧工作责任状。
二、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层层召开会议,明确工作责任。区里召开了各乡镇(场)会议,具体安排部署了集中育秧示范工作,把13万亩水稻集中育秧任务分解下达到了各乡镇(场);各乡镇(场)召开了村组干部会议,通过认真摸底,将集中育秧面积落实到了村、组;村组召开了农户会议,将集中育秧面积落实到了户和丘块。二是加强宣传发动。利用电视、报刊、网络、广播等各种媒体和贴标语、挂横幅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水稻集中育秧在发展双季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水稻集中育秧示范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三是落实了集中育秧点和办点人员。全区已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0万亩,涉及33个乡镇(场)的176个村,共有育秧点728个,秧田面积5099亩,其中软盘抛秧秧田面积4756亩,洗插秧田面积207亩,机插秧田面积136亩。落实了部分集中育秧物质,其中落实早稻种子52.4万公斤(包括购买商品种子和农民自留种子),占需要量的70.3%,落实塑料软盘289.8万个,占需要量的32.2%,落实地膜4.15万公斤,占需要量的41.5%。按照要求,每个育秧点明确了一个育秧主体、一名行政负责人、一名技术负责人。育秧主体绝大部分为村组干部和有丰富经验的农民,行政负责人为乡村两级干部,技术负责人为乡镇农技人员和农业局下派蹲点的技术员。
三、完善保障机制
一是增加资金投入。区财政配套500万元用于早稻集中育秧,10万亩早稻集中育秧每亩配套补贴50元,加上省财政每亩40元的补贴,使每亩大田秧补贴达到90元,不足部分通过农户投工投劳和承担部分物质(包括种子、软盘、地膜等)费用解决。二是强化技术服务。区农业局为持续加强技术服务,扩大服务范围,从年前开始,向全区33个水稻集中育秧示范乡镇每个派驻3名技术员进行全程技术指导。目前,技术指导小组都已到岗到位开展工作,将任务落实到丘到户,每个集中育秧点规模适度(5~20亩左右),并建立了工作日志和集中育秧台账。每一个集中育秧点都有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严把技术关口,切实规避和化解水稻集中育秧技术风险。三是加强对集中育秧的考核奖惩。区政府将出台文件,严格对各乡镇(场)水稻集中育秧工作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全年粮食生产工作考核当中,对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要严格追究乡镇(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