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鼎城区现代农业优质稻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常鼎政办函【2017】49号
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鼎城区现代农业优质稻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农林场,区直及驻区各单位:
《常德市鼎城区现代农业优质稻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已经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12日
鼎城区现代农业优质稻米产业集聚区
发展规划
(2018年-2020年)
鼎城区位于湘西北,洞庭湖西滨,沅水和澧水下游,辖18个乡镇、4个街道、4个农林场,226个行政村、76个居委会,总人口7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24万人、农户18.6万户。全区总面积2344.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17.03万亩,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72万亩左右,总产65万吨左右,水稻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四位,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县和产粮大县,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水稻生产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了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本地水稻生产的区域优势,全力发展高档优质稻生产,提升稻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区政府的部署,特制定《鼎城区现代农业优质稻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稳定粮食总产、提高粮食品质、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按照“市场+基地+主体+品牌”的产业化开发模式,推进现代农业优质稻米产业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品质高档化、环境优良化、栽培无害化、产销订单化。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建“精为天”“敬佩”“年丰”“勇福”等一批具有知名度的企业品牌。
二、发展目标
根据国内外高档优质稻米的消费趋势,为满足不同消费领域和多用途发展需要,未来3年,鼎城区现代农业优质稻米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72万亩,总产65万吨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50万亩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覆盖率达90%,其中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0万亩以上(一季晚稻或双季晚稻),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覆盖率达95%。2018年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13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50万亩;2019年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14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70万亩;2020年发展优质稻种植面积150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90万亩。按照不同区域合理布局种植面积,做大做强高档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使本区高档优质稻米稳定占领常德市场,品牌稻米外销不断扩大,抢占国内市场。依靠集聚区优质稻发展,使农民种植高档优质稻与普通稻相比每年每亩增加收入200元以上。
三、发展布局
1、发挥加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按照自然条件,种植习惯和加工企业分布,以产业化为突破口,鼓励和扶持高档优质稻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以稻米加工企业为依托,积极创建“主体+基地+企业”的产业化开发模式,建立稳定的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积极牵线搭桥,鼓励和支持“金健米业、广积米业、精为天粮油、年丰粮油、牛牛米业、敬佩粮油、湘陵粮油、鼎盛粮食集团、勇福粮油”等本地或省级以上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参与鼎城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开发。搞好“企业、主体、基地”三者之间的无缝对接,每个基地明确一家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一家龙头企业对应一片基地,一片基地只栽种一个品种;稻米加工企业直接与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签订高档优质稻等订单生产合同,生产主体保证稻米质量安全,企业优质优价保证收购,实现农企双赢。
(一)传统双季稻主产优势产业区,包括镇德桥镇、石公桥镇、周家店镇、十美堂镇、韩公渡镇、牛鼻滩镇、谢家铺镇、草坪镇、黄土店镇等10个乡镇建立双季晚稻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以镇德桥镇五谷丰、利康水稻专业合作社,石公桥镇昌农、谷满仓水稻专业合作社;周家店镇天合、瓦屋垱水稻专业合作社;十美堂镇金浪水稻专业合作社;韩公渡镇志诚水稻专业合作社、友生农机专业合作社;牛鼻滩镇百强水稻专业合作社;谢家铺镇亿泽、登丰、天和水稻专业合作社;草坪益农、天丰水稻专业合作社;黄土店镇富农农科水稻专业合作社、中有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与金健米业、精为天粮油、年丰粮油、勇福粮油等稻米加工企业签订双季晚稻高档优质稻产业化开发订单生产合同90万亩(2018年20万亩、2019年30万亩、2020年40万亩)。
(二)丘陵一季晚稻产业区,包括灌溪镇、蔡家岗镇、石板滩镇、双桥坪镇、花岩溪镇、尧天坪镇、许家桥乡等8个乡镇建立一季晚稻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以穗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石板滩镇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励志水稻专业合作社、阳林水稻专业合作社、雅琦水稻合作社、双联优质稻合作社等水稻合作社为主体,与“广积米业、年丰粮油、牛牛米业、、湘陵粮油、鼎盛粮食集团”等稻米加工企业签订一季晚稻高档优质稻产业化开发订单生产合同10万亩(2018年3万亩、2019年3万亩、2020年4万亩)。通过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自发种植高档优质稻。
2、打造高档优质稻生产示范片。在全区22个乡镇(街道、场)建立高档优质稻示范片。根据全区水稻生产功能区布局,打造7个相对集中连片的高档优质稻示范片区。谢家铺片区:谢家铺镇;黄土店、草坪片区:国道207沿线的黄土店镇、草坪镇;许家桥片区:国道319沿线的许家桥乡、斗姆湖街道、郭家铺街道;韩公渡片区:韩公渡镇、牛鼻滩镇、特养场、十美堂镇;省道S306片区:省道S306沿线的镇德桥镇、石公桥镇、周家店镇、中河口镇、蒿子港镇、园艺场;花岩溪片区:花岩溪镇、尧天坪镇;雷灌片区:灌溪镇、石板滩镇、蔡家岗镇、双桥坪镇。其中:在韩公渡镇、牛鼻滩镇、周家店镇、镇德桥镇、石公桥镇、中河口镇、谢家铺镇、草坪镇、黄土店镇、许家桥乡等10个乡镇分别建立万亩示范片1个;在22个乡镇(街道、场)分别建立1个高标准千亩高档优质稻示范片。同一片区内的高档优质稻生产实行“四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模式、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指导服务,实行一户一种、一片一种,避免不同品种插花种植,防止稻谷混杂。通过合作社建基地、示范片建设带动周边农户自发种植高档优质稻。
四、高档优质稻生产发展措施
从品种、栽培、加工、流通、基地建设等多个环节着手,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大力推进我区高档优质稻产业化开发。
(一)抓好高档优质稻品种的引进。坚持国家标准和市场需求相结合,建立高档优质稻品种市场准入和定期淘汰制度,抓好高档优质稻品种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开展高档优质稻米品鉴活动,品鉴结果作为确定本区高档优质稻推广的重要依据。
(二)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按照绿色化、精细化生产的要求,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机械作业“五统一”,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配套”。一是推广水稻品种高档优质化。选择省农委《做优做强湘米产业实施方案》中推荐、且适合我区种植的高档优质稻品种。二是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技术。选择生产基地的稻田土壤及灌溉水源无污染的区域建立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加强产地环境保护。推广种子包衣控病、健苗控药、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控蛾、蜂蛙鸭控螟、天敌控虱、鱼虾鸭控草等绿色防控栽培技术。在生产基地积极实施农药“五推五代”行动:以高效低毒低残留低剂量农药替代高毒低效高剂量农药、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替代一家一户分散防治、以绿色防控生物农药替代化学防治药剂、以高效现代施药机械替代低效落后施药器械、以精准优施药技术替代传统落后的施药技术,实现生产基地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率达100%、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三是推广经济施肥和环保施肥技术。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推广使用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农作物秸秆还田、高效叶面肥等绿色肥料,进一步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大力发展绿肥生产,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耕地地力,杜绝滥施肥、过度施肥,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生产基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四是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整合洞庭湖区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工程项目,以机插、机防、机烘为重点,推广机耕、机育、机插、机防、机收、机烘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积极推广履带式耕田机、大型高效农药喷雾机、收割秸秆还田一体机、秸秆打捆机、节能烘干机等新型高效机械,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机耕机防机收机烘等机械作业率100%,机插作业率达70%。
(三)打造绿色稻米品牌。通过建立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推进粮食生产与品牌创建紧密结合。出台品牌创建奖励扶持办法,鼓励粮油加工企业将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贯穿粮油产品生产的始终,将绿水青山、绿色产品融入品牌价值,使安全、优质、绿色成为稻米产品品牌的身份证,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定,打造鼎城优质稻米品牌。重点扶持辖区内的精为天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德敬佩粮油、鼎城年丰粮油、鼎城勇福米业、鼎城牛牛米业等5家稻米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与种粮大户、农民种粮合作社等订单生产,建设绿色、优质、专用稻谷原料基地,发挥其组织化、产业化优势,打造“精为天”“敬佩”“年丰”“勇福”“牛牛”等5个鼎城稻米品牌和企业品牌。
(四)加强产销衔接,搞活稻米流通。在培植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档优质稻生产和流通的中介服务组织,建立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协会,建立产加销紧密连接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农户、企业、中介组织“多赢”。引导龙头企业实行优质优价,建立动态的价格比。
(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扶持高档优质稻生产。一是专项奖励扶持。出台《鼎城区发展高档优质稻生产奖励扶持办法》和考核验收办法,整合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等项目资金,对单一高档优质稻品种连片种植基地2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粮食加工企业建立高档优质稻基地每亩奖励扶持50元,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和粮食加工企业参与高档优质稻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的积极性。二是整合项目共建。整合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共同推进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全部种植高档优质稻品种,并对示范片的种子、肥料等进行补助;对政府购买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社会化服务进行补助;对提供粮食生产技术服务进行补助;对22个乡镇(街道、场)建立的高标准千亩高档优质稻示范片进行补贴。
(六)加强组织领导,合力推动高档优质稻生产。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鼎城区发展高档优质稻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组长,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农机局、统计局、商务粮食局、工商局、质监局一把手和各乡镇(街道、场)行政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发展高档优质稻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农业局),由区农业局局长、区委农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区农业局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等日常工作。每个乡镇(街道、场)分别成立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农技站长、财政所长、各村(居)主任为成员的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区域布局、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协助开展订单生产和产品收购等。二是组建技术专家指导小组。组长由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成员有粮油、植保、土肥、科教、农环、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编印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培训,从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全过程开展指导,解决技术难题。三是成立服务小组。每个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组建1个技术服务小组,由基地所在乡镇(万亩示范片)和村(千亩示范片)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区乡技术指导员、收购企业技术员3~5人组成,负责组织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开展临田指导,组织订单生产和收购。四是科学制定方案。区里统一制定全区“高档优质稻生产”工作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场);每个基地(示范片)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地点、规模,生产主体、种植品种、对接企业、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员等。五是落实责任。区政府将发展高档优质稻、建立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纳入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行乡镇(街道、场)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区农业局对每个高档优质稻生产片区分别明确1名班子成员。
(七)加强技术服务与宣传推广。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着力抓好高档优质稻生产培训,向农民传授高档优质稻生产技术;培育高档优质稻产业示范带头人,生产基地乡镇(街道、场)每村至少要有一名高档优质稻产业示范带头人,推动全区高档优质稻产业发展。严格实行“七统一”生产经营,各生产基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供应稻种、统一签订产销合同、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产品收购。组织企业搞好产销对接和加工生产,在5月10日前将产销合同签订到户,让农民吃下“定心丸”。设立原粮收购网点,联合驻点干部和村组干部,抓好原粮收购,确保订单兑现。通过鼎城电视台、鼎广电台村村响、鼎城手机报、鼎级传媒微信、鼎城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发展高档优质稻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工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