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英委员:
您好!来件收悉,现将您反映的情况回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17年底全区共有各类畜禽养殖户1441户。由于人们对畜禽养殖环保意识差,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污水随意排放,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特别是一些小型规模场在自家房前屋后、自家良田上就地而建,都是未经环保设计,未经畜牧、国土等部门审批备案的,先上马再报批,导致污染投诉不断,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群众反映强烈各级领导重视的热点问题。为彻底整治我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促进畜牧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我局深入调研,大力推进污染治理,相关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我局污染治理所做的工作
1.科学划定和管理禁养区。为了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市生态环境局鼎城分局牵头,对全区畜禽养殖禁养区进行了划定,区政府出台了《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划定和管理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常鼎政通告[2020]3号)文件,目前禁养区内无新建养殖场。
2.巩固退养成果,杜绝退养反弹。2017年以来,全区共投入资金5490万元,完成了两个“1000”米、饮用水水源等禁养区内的682户养殖场的退养,退养栏舍面积达25万平方米。区农业农村局对禁养区内已退养的养殖场加强巡查,坚决杜绝退养反弹,目前退养的养殖场无退养反弹情况。
3.强力推进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从2019年开始实施畜禽粪污治理整县推进项目,截止到目前,全区规模养殖场及养殖专业户均建有粪污暂存设施,部分养殖场建设了黑膜沼气池、氧化塘、曝气池等设备设施。按照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网上系统统计数据分析,2021年全区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1.29%,畜禽粪污产生量207.76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量189.68万吨。已完成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设备的规模养殖场162家,专业养殖户597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积极推广应用“三改二分再利用技术”(改水冲粪为干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为改明沟排污为暗沟排污,固液分离、雨污分离,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再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固粪生产有机肥料,沼液达标排放,生物发酵床养猪零排放和畜地平衡等技术模式,指导现有规模养殖场科学治污,并进一步规范落实“畜禽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病死猪无害化、粪污综合利用化、生态养殖循环化”要求。
4.严格新建规模养殖场的备案审批。按照《鼎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批备案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常鼎政办函〔2018〕6号和《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划定和管理畜禽养殖禁养区的通告》(常鼎政通告[2020]3号)文件精神,2019-2020年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对22家新建畜禽养殖场进行了建场备案,2020年我局对大湘牧业、乐享公司等5家生猪养殖场下达了建场备案批复,去年和今年未批复新建养殖场。备案批复后加强对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监管,要求其严格做到污染防治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建场审批上下功夫:一是严格准入制度。根据《常德市鼎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审批备案和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后新建养殖场必须严格遵守“三区”划定方案,在乡镇严格把关的基础上,畜牧部门认真审核,并报环保部门评审,防止新增养殖污染。督促养殖场在新建、改建、扩建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产设施与治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二是对现有养殖场升级改造,鼓励支持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和生物滤池技术等办法,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2、在标准化创建上下功夫:对全区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从选址与建设、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与记录、环保要求、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等五项内容进行标准化示范场创建,要求规模养殖示范场基本达到“五化”,即: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
3、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林场要加大宣传力度。既要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又要宣传治理方法、治理典型,增强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明确义务和责任,使治污成为养殖户的自觉行动。二是开展分类清理整治。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行动,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制度,禁养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退养或搬迁。三是加快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到2022年,全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四是抓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的建立。在去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的建立,对新建场严格审批程序,对实施了项目的场搞好分类指导,确保养殖场的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对造成污染的养殖场交环保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置。五是扎实推进老污染源整治工作。对重点排污单位实行严格的限期治理。根据群众举报,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的,要限期治理。不能治理到位的,请求环保部门按法律法规处理。
4、在科技推广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先进养殖技术的指导与服务。推广有机肥的使用,努力强化养殖户环保意识,今后对养殖户的培训注重新技术和养殖业法律法规的培训上,特别是对新进入这行业的群众,要召开专门的培训会议。同时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宣传,做到人人皆知。提高从业者的素质,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二是积极推广新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加工优势、人才优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到生猪复养中来,与养猪户签订“代养”合同,实现“公司+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生产模式。
常德市鼎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11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