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归档时间:2022年01月10日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专题>历史专题>党史学习>详细内容

党史:西安事变 国共共同抗日

来源:鼎级传媒 发布时间:2021-06-04 09:22 浏览次数: 【字体:

华清池位于临潼骊山脚下,1936年12月12日凌晨,这里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兵谏。这一天,东北军统帅张学良联手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扣押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西安事变发生了大转折。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由此拉开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序幕。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所率领的部队,在蒋介石的军事体系中属于所谓的杂牌,多年来受尽了蒋的压迫与歧视。在“剿共”战役中又不断遭到红军的严重打击,实力日益削弱。

1936年11月,蒋介石趁解决“两广事变”的余威,把他的嫡系部队约30个师,从两湖调到平汉线汉口—郑州段和陇海线郑州—灵宝段,准备入陕,达到一举消灭红军的目的。12月4日,蒋介石携张学良由洛阳到西安,向张、杨摊牌,提出两个办法,要他们作最后的抉择:一个是服从命令,把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全部投入陕北前线,在其嫡系部队监视之下积极“进剿”红军;一个是如果不愿“剿共”,就将东北军调闽,十七路军调皖,把陕甘让给其嫡系部队。蒋介石所提出的这两个办法,都是张、杨所不能接受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当时西安各阶层的广大人民,都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团结抗日的主张。12月9日,西安一万多学生为纪念“一二·九”一周年,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闻讯后令张学良严行镇压,“格杀勿论”。张急忙赶往十里铺劝说学生回去,学生们群情激愤地向张请援,深深地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更加坚定了逼蒋抗日的决心:“我与你们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你们的要求也就是我的要求,再往前走就要被机关枪扫射,我不忍看到你们遭受伤亡。你们现在回去吧,一星期以内我一定用事实答复你们。”言至此,声泪俱下。结果,不到三天,张、杨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双十二”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8日,张、杨已商定准备扣蒋,并作了适当的分工,大体是:临潼归东北军负责,西安归十七路军负责。

12月12日早晨,约5时许,听到临潼已有枪声,各部队就同时开始行动。约到7点半钟,已将大部分蒋军解除武装。到8时,西安的军事行动全部结束。    

张、杨在蒋被扣以后,立即向国内发出了抗日救国8项主张的通电。

发出通电之后,还打电报给陕北中共中央,请他们马上派代表前来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12月17日,党中央派出的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代表团到西安,与张、杨协商并一起和蒋介石的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和端纳)进行了谈判。经过谈判,蒋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日的要求。

12月25日,张、杨释放了蒋介石,张并亲自把蒋送到南京,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