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党的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曦目清凉山。”
这是陈毅元帅在1945年4月23日作的一首诗,题目就叫《七大开幕》。
就在这一天,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庄严而又热闹非凡。七大开幕式的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巨幅画像,鲜艳的党旗挂在两边。会场后面的墙上,挂着“同心同德”四个大字。靠墙边插着24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插红旗的“V”字形木座是革命胜利的标志。主席台正上方的石拱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12个红色美术字。
党的七大的召开,经过了长期的充分的准备。 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整整相隔17年。其间,中共中央曾六次提出召开七大,都因战争环境及其他条件不成熟,一再延期。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为七大的召开做了进一步的准备。党的六届七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成果,是在1945年4月20日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为七大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的思想条件。
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党121万名党员。
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在会上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
七大通过了新的党章。新党章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建党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优良作风和革命风格,规定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新党章明确规定:努力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在党的工作中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这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党内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历时50天,七大顺利闭幕,1945年6月11日,大会举行隆重的闭幕式,毛泽东在闭幕式上发表了《愚公移山》的演讲。
毛泽东的这篇闭幕词,会后经整理修改后,以《愚公移山》为题,收入《毛泽东选集》第3卷,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经典之作。
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6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七届一中全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会议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