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以技术推广为依托 培植粮食生产发展后劲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1-10 10:42 浏览次数: 【字体:

以技术推广为依托  培植粮食生产发展后劲
——鼎城区发展粮食生产情况汇报

    常德市鼎城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区)。全区现有耕地面积116.90万亩,其中水田103.8万亩、旱地13.1万亩,农业人口64.05万人,粮食面积、总产均位居全省前列。2010年,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0.05万亩,总产68.96万吨。水稻种植面积179.15万亩,总产66.52万吨;旱粮种植面积10.9万亩,总产2.44万吨。由于粮食生产成效显著,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区)”光荣称号。

2010年鼎城区粮食生产的主要成果
    1、“压单扩双”成效较大,水稻面积持续增加。2010年,鼎城区水稻种植面积自2004年以来持续增加。全区早稻种植面积84.1万亩,是1991年来的最高水平;一季稻种植面积7.25万亩,为2001年来的最低水平;双季稻种植面积达到171.9万亩,恢复到了1991年前的水平。通过采取一系列过硬措施遏制耕地抛荒,全区基本杜绝了耕地抛荒现象。

    2、高产创建效果明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0年,鼎城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选择3个乡镇分别建立了1个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在32个乡镇分别建立了1个水稻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区确定了18个优质稻、超级稻品种为主导品种,配套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旱育抛秧、病虫专业化防治等10项主推技术,促进了主导品种和配套主推技术进村入户,全面提升了我区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个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稻谷942公斤,比全区平均单产增192公斤;32个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稻谷866公斤,比全区平均单产增116公斤。

    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2010年,国家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每亩达119.1元(双季稻),比上年增加9.6元;晚稻穗期每亩发放11元肥料实物补贴;粮食保护价提高,早、中、晚稻分别由2009年的90、92、95元/百斤,调整为93、97、105元/百斤,提高幅度分别为3.3%、5.4%、10.5%。全区还加大了购置农机具补贴力度,目前水稻收割机已有1000余台,机械收割面积达14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80%。同时,继续完善对粮食生产政策性保险,减轻了粮农的后顾之忧,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

    4、产业化开发规模扩大,社会化服务逐步推进。2010年,鼎城区逐渐普及了以优质稻米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开发,金健米业、广积米业、常德天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德精为天米业有限公司、常德连丰粮油饲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稻米加工企业,把我区作为优质稻米原料的首选基地,与乡镇优质稻米协会、乡镇农技站、种植大户等进行联合,开展订单种植,促进了优质稻米生产。今年,全区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18万亩,比上年增加8万亩,共生产优质稻谷45.84万吨,通过优质优价收购,预计可为全区农民新增产值28320万元。其中,高档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达45万亩,预计可新增收入12600万元。

    扶贫扶人,扶智扶文,发展粮食生产,内因(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关键。鼎城区在发展粮食生产过程中,在惠农、护农、助农,全面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基础上,在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优质稻米产业链开发、压单扩双、集中育秧等一系列粮油生产活动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技术推广为依托,不断加强粮食生产自身的“造血”功能,培植粮食生产发展后劲。

其主要做法有:
    1、加强培训指导,更新知识水平。一是狠抓技术队伍的培训。2010年区农业局先后组织了100多名技术人员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5名高级农艺师到湖南农业大学进修培训,还组织了两次系统内部农技人员集中培训与服务技能测试。二是狠抓农民的培训指导。2010年年初与年末,农业局均组建了培训专家组,到各个乡镇进行流动培训。此外,还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0多期次,共培训科技示范户和周边农户5万余人次。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建设项目,全区100名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上门和临田指导3万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万余份。

    2、加强办点示范,辐射带动大面。2010年,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大力发展优质稻生产,搞好农业产业化开发。高产创建,全区形成了区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乡镇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各类试验示范点片的示范网络,对示范片开展 “六个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机耕、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机收、统一技术)。优质稻生产,区里专门组建了基地建设专家组,由专家组制定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方案,编写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简易操作卡,分发给技术指导员和基地农民,对生产基地严格实行“七统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技术指导培训,统一供应稻种、统一签订产销合同、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产品收购)。由于措施得力,在自然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示范片和优质稻基地仍然取得了好收成,确保了示范效果,增强了辐射带动功能。

    3、建立技术推广新机制。一是建立了主导品种和配套主推技术发布机制;二是建立了粮食生产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周边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三是建立了技术培训+上门指导+技术资料+电话咨询+短信服务的培训指导机制;四是建立了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龙头企业、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牵头组织开展优质稻订单生产,企业、乡镇、村组干部和农技人员合力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4、加强新品种、先进集成技术推广。2010年,区农业局切实履行部门职能,把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先进集成技术、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作为粮食生产新突破的主要措施。一是推广优良品种。早稻推广了湘早籼45号、中嘉早17,晚稻推广了丰源优299、岳优360等高产抗病品种。二是推广应用先进集成技术。配套推广了水稻旱育抛秧、优质稻无公害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秸秆还田、病虫专业化防治、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应用等10项轻简高效安全栽培技术。三是开展应用集成技术培训。区农业局组织全区各乡镇农技人员,开展粮食集成技术应用培训,各乡镇农技人员下到村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区农业局技术指导员在高产示范片将集成技术按村培训到户,全年累计召开现场会20余场次,培训农户10万户,发放技术资料30万份。

    5、推出短信服务新平台。2010年针对粮食生产的异常气候条件,鼎城区有针对性地抓好了粮食生产的重点环节、重点应对措施的现场指导和落实,农业局还专门建立了短信平台,将关键农业信息通过短信向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乡(镇)村干部和区级领导等共2000余人进行群发,全年累计发送短信3万余条,如大力控制水稻直播、开展集中育秧、晚稻施肥补贴政策、科学选择水稻品种、合理使用除草剂、加强病虫草害防控、粮食生产补救及技术要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等等,对全区的水稻生产,防灾减灾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来源:鼎城区农业局办公室  许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