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加强中后期培管 夺取今年棉花高产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25 20:11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我区棉花生产受天气影响,棉苗普遍嫩绿、苗弱,高脚苗严重,迟发面积大,生长不均衡,加之油菜收获推迟、导致棉苗移栽推迟,生长发育缓慢,甚至部分死苗。当前棉花已进入花铃期,据区经作站调查,目前棉花长势不容乐观,一类苗仅占15%,二、三类苗占85%。不过,由于棉花属于无限期生长作物,自我调节能力较强,进入两长时期后每2-3天即可长出1个果枝,在满足温光肥水等条件的情况下,前期生长偏弱的棉花具有超乎寻常的追赶能力。

    当前气温已经达到往年正常水平,棉农应加紧棉田中耕除草、施肥和适度化调,后期加强配管,争取伏桃和秋桃,天气好的话还可以争取一定的晚秋桃,仍然能够夺取棉花高产。

  一、合理施肥

  要根据不同田块棉苗素质合理施肥,关键是因苗制宜,准确把握施肥时间、丰富肥料品种、保证施肥质量。

  1.早施、重施花铃肥。花铃肥一般在7月上旬和下旬分两次施用,也可在7月下旬一次集中施用,追施尿素总量为30公斤/亩,钾10-15公斤/亩,埋施10厘米,不可撒施。

  2.巧施微肥。结合治虫,根外喷施硼、锌等微量元素。

  3.补施盖顶肥。一般在立秋后至8月15日前,追施尿素7-8公斤/亩,后期可结合打药喷施叶面肥,增强后劲,增铃增重,防止早衰。

  二、科学化调

  1.长势正常的棉田,用缩节胺1.5克/亩左右,适度控制。

  2.发育早、搭架好、有水发旺长或旺长趋势的棉田,用缩节胺2-3克/亩进行调节控制,打顶后上部果枝长出3-4个果节或蕾时,要重控。

  3.发育晚、长势差的棉田,应以促为主,适当推迟化调,采取上喷下追、促进生长。最好在打顶后5-7天根据长势长相,用缩节胺2-3克/亩,控制上部果枝过渡生长,改善中下部受光条件,减少烂铃,提高品质。

  三、适时整枝

  根据不同田块棉苗生长发育情况和封行情况区别对待,把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灵活掌握打顶时间。长势差的要早打顶,长势好的要适当推迟,一般不迟于8月15日。结合打顶去除棉花无效果枝、中下部老叶、赘芽等,改善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营养无效消耗,控制旺长,防止烂铃。要及时去除晚蕾和无效花蕾,以减少营养消耗,充分利用最佳结铃期,多结优质桃。

  四、防治病虫

  7、8月份是棉花枯、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铃虫、盲蝽蟓、斜纹夜蛾、烟粉虱等病虫害的重发期。

  1.通过增施钾肥,排渍排涝、喷施叶面肥等措施,来预防“两萎病”发生蔓延。用“纹枯净”1包兑水50斤喷雾,或渝丰99﹒植保1:300倍液喷施正反叶面预防苗病,已经感染棉花枯黄萎病的病株,用渝丰99植保1瓶加适量沼气液或稀薄腐熟人畜粪兑水80~100斤灌蔸,促使病株恢复正常。还可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共施2~3次。
  2.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当棉株的棉铃虫被害株率超过5-10%,百株幼虫5头以上时,及时喷施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3.适时开展统防统治。防治棉盲蝽最好采取统一防治,防止转移,清除田间杂草等综合措施,效果为佳。

  五、防灾减灾

  每年7-9月份也是棉花灾害多发季节,要根据气象预报和信息发布,提前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尽量减少灾害损失。

  1.防干旱。重点要提前做好灌溉水的调度,疏通清理好排灌渠道,维修好机埠泵站,做到遇旱及时能灌。

  2.防涝渍。应重点搞好棉田沟渠清理,保障四沟畅通,做到雨住田干,不积水。及时中耕松土,降低田间湿度,增强土壤通透性,改善根际环境,提高根系活力。

  3.防台风。要及早落实抗逆栽培技术措施,提高棉花对中后期台风暴雨等灾害的防抗能力,灾后要突击抢排田间积水,迅速扶理倒伏植株,进行灾伤肥补充。

  4.防烂铃。在9月上中旬,要及时采摘黄熟铃,及时晾晒,减少烂花,减少损失。如遇棉花晚发,晚桃多,后期低温、阴雨、寡照,棉花贪青晚熟,不能正常开裂吐絮,可喷施乙烯利,促进棉铃加快成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