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区“四管齐下”全力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鼎城区是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区,有一个少数民族乡和7个少数民族集中居住村,少数民族人口约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五大宗教俱全,经政府民宗部门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60处,有3个县级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21人,信教群众约4万人。近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心支持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固树立“保护、管理、引导、服务”的宗教工作理念,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工作,全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宗教活动基本有序、宗教领域基本稳定,开创了我区民族宗教工作的新局面。其主要工作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关键
由于鼎城特殊的区位优势,民族宗教工作非常复杂,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民族宗教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工作、中心工作同步调度、同步安排,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年都对民族宗教工作进行专题研究,解决涉及民族宗教方面重大问题。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及民族宗教知识纳入区委中心组学习和区委党校主要培训授课内容。逐步改善民族宗教工作办公环境,为区民宗局配备了5名工作人员,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设立民族村解困专项资金22万元,为我区区级宗教团体分别解决2万元工作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今年是许家桥回维乡成立30周年,区委副书记、区长杨易亲自担任乡庆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乡庆筹备工作,落实专项资金6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乡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乡庆筹备工作推进得非常有序。
二、主动真情服务是扎实做好民族工作的前提
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民族工作主题,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推手,主动作为、真情服务,着力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强力推进示范点村建设。许家桥回维乡中堰村自2010年被省民委确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村以来,为推动点村建设提质提速,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事业发展,我们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改善条件,坚持深挖潜力,坚持倡导新风,坚持凝聚民心。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3年累计投入480多万元,实施了公路硬化、渠道疏通、山塘整修、安全饮水等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示范点村的民情民风、村容村貌、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中堰村成为全省、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二是协调做好乡庆筹备工作。以许家桥回维乡成立30周年乡庆为抓手,努力推动实现乡村经济社会事业进步,顺应民族乡各族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期盼,指导乡党委政府不断完善规划方案、督促乡庆项目资金落实到位、推动相关项目工程建设。三是努力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2013年我区民族乡遭受极为严重旱灾,影响到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我们急群众之所急,不等不靠,多方奔走寻求援助,主动参与民族乡的抗旱救灾、生产自救工作,一方面及时将灾情向各级各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最大关注与支持;另一方面加强指导、主动参与民族乡的抗旱救灾工作,帮助该乡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利用开展“宗教慈善周”活动契机,广泛动员筹措善款8万元,为10名少数民族特困学生资助学费,为20个特困少数民族家庭解决生活补助。
三、依法规范管理是夯实做好宗教工作的基础
依法规范管理是宗教工作的主线,只有规范管理,才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首先,从强化学习教育入手,不断提高宗教界代表人士政治业务素质和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向“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看齐,增强服务信教群众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其次,以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为抓手,不断提高依法规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区基督教“三自”爱委会主席刘明舞年过7旬,在创建活动中以身作则,认真查找自身和“三自”爱委会在“教风”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督促各堂点负责人、教职人员深入查找问题并落实整改,区基督教形成了教风端正、教内和睦的良好态势,在全省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总结表彰中刘明舞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再次,以树立良好形象为落脚点,积极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服务社会。立足本区实际,规范宗教公益慈善活动,开展“慈爱人间,五教同行”和“扶贫帮困献爱心”等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树立宗教界良好社会形象。去年,全区宗教界服务社会公益慈善捐资金额超过20万元。
四、社会和谐稳定评判民族宗教工作的标尺
民族宗教无小事,民族宗教领域的和谐直接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鼎城环绕市城区,桥南市场又是湘西北的贸易中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急剧增加,非法宗教活动时有发生,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我们把推进民族宗教界和谐稳定作为民族宗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评判民族宗教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尺,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第一,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凡来我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我们都按制度规定进行登记管理,定期组织学习讲解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依法经商知识,使他们最大限度融入当地服务管理之中,有效减少和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第二,在妥善处理矛盾纠纷上下功夫。去年以来,共协调处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7起,发挥了民族宗教部门的主力军作用,为社会和谐稳定尽职尽责。如去年3月,34名在常德务工新疆籍维吾尔族人员因争夺地盘发生纠纷赴省里集访,得知情况后,我们迅速行动,主动协助信访部门共同做好稳定工作,及时控制了事态,防止了矛盾激化和升级。第三,在准确把握情报信息上下功夫。我们把准确及时了解民族宗教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首要任务,加强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状况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机制,不断建立完善民族宗教工作信息网络,每个乡镇、每个宗教团体、每个宗教活动场所都明确了一名信息员,这样能准确及时地了解掌握情报信息和突发情况,把矛盾纠纷的协调处理在萌芽状态,争取到更有利时机,赢得工作主动权。
来源:区民宗局 铁红旗
审核:罗漾
签发:罗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