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早稻中后期田管技术意见
今年早稻长势较好,苗高正常,苗数偏多,目前已进入孕穗期。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是提高成穗率和结实率、攻大穗增粒重和加强病虫防控。针对当前早稻群体长势和气候特点,特提出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一是合理施肥。因地因苗施好肥料,促进早发快长。对迟播迟栽的三类苗,立即增施一次保蘖肥,每亩施尿5-6公斤,促平衡生长。一、二类苗重点施好穗粒肥,穗肥以施用保花肥为主,在抽穗前20天左右施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钾肥3-5公斤。在抽穗期与齐穗期,每亩用谷粒饱1包,或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250克兑水15公斤进行叶面追施1-2次,以增强后期光合能力,促进灌浆结实。
二是科学管水。整体上做到生长中期有水长穗和后期干湿壮籽。如遇强降水,及时排水露田。尚未晒田的迟发田,坚持“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及时控水控苗。晒田结束的稻田,复水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促进根系生长。抽穗期间,采用浅水灌溉,做到有水抽穗,促进抽穗整齐和成熟一致。抽穗以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在收获前5-7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防止早衰和高温逼熟。
三是综合防治病虫。重点做好“三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两病”(稻瘟病、稻纹枯病)的防治,大力推行集中连片的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特别是在早稻破口期普遍进行一次重点防治,确保中后期田间无重大病虫发生。
四是适时收获夺。早稻收割过早影响产量和品质,过迟则影响下茬作物安排。收割期一般在早稻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基本变黄为最适时期。
审核:罗漾
签发:罗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