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机忙人不忙“提升工程”帮大忙
又到一年“双抢”时,7月12日,走进常德市鼎城区的田野乡间,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纵横交错的水泥机耕路上,一辆辆轰隆作业的农机辛勤地作业着,一派收割、耕地、插秧的热火朝天“双抢”场面。而正是有了这些机器的帮忙,村民们再也不用为耽误农时和繁重的农活而发愁了。
“村里有10台收割机,全村1600多亩早稻田,只用20个劳力,5天左右就收割完。再加上晚稻栽插时间,整个‘双抢’仅用时十几天。”在鼎城区韩公渡镇小湾村,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静悄悄”的,只见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却看不到农民在稻田里忙碌的景象,人们印象中“双抢”的大场面已难觅踪迹。
种粮大户陈国教坐在收割机驾驶座上,还不忘向我们介绍:“今年,区里的提升工程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以前插秧完全靠人工,我种植的100亩水稻,高峰期每天要请30多个人插秧,遇到农忙时还不一定请得到人,难以保证农时需要。如今种植500亩水稻,每季只需要10来个工人,这完全得利于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使农业机械在农忙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3月份,在农机部门的帮助下,他又新建了1套160平米密室催芽中心,购买了5套SP工厂自动化育秧中心和2台高速插秧机,从水稻播种到插秧完全使用机械化。 “由于机插秧省时、省钱、省力,加上能保证水稻高产,每亩少说也能挣上好几百元。今年采用密室育秧技术后,不仅秧苗壮实,插秧也比往年轻松多了……用传统方法种田有可能亏本,但利用现代技术种田却能种出些名堂来。依托科技和新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种植,种粮食也能增收致富。”陈国教乐呵呵的说。
上半年,鼎城区农机化提升工程共实现总投资3550万元,其中早稻机插秧补助资金750万元,机耕道及排灌沟渠硬化资金1650万元,设备设施建设资金1150万元,推广高速乘坐式插秧机55台、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10台套、谷物烘干机86台、植保飞机10台、高地隙喷杆喷雾机3台、油菜籽收割机28台、油菜直播机14台套;建成了两个160平方米密室催芽中心、10台套SP工厂自动化育秧中心、3300平方米温室大棚育秧中心;修建了农田机耕道48千米、排灌沟渠硬化39千米;新增农机合作社35家,全区农机合作社达到了105家以上的规模,加快农机化提档升级,有效推进了全区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