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鼎城要闻>详细内容

饱蘸激情抒写扛鼎之作——鼎城区践行新常德新创业纪实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8-27 08:37 浏览次数: 【字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常德县撤县建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江北”移至“江南”。近30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励精图治,进行了艰苦的第一次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发展历程证明,鼎城人民历来敢于创业、善于创业。

  在新常德新创业的激越号角声中,鼎城人民发扬一次创业精神,强力推进二次创业,加速构筑现代鼎城腾飞的跑道。

  “‘打’过江南去!”这铿锵有力的声音,“江南江北统筹发展”的呐喊,犹如沅水涛声,声声叩击着鼎城人民的心弦。

  “一带一新城”、“一区一基地”、“一园一枢纽”、“一湖一中心”、“一桥一隧道”,“十大工程”,让鼎城的未来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让人充满五彩斑斓的遐想。

  如今,江南新城,纳入全市十大重点工程,思路过江了,规划过江了,项目过江了,资金过江了。

  ……

  鼎城大发展的春天到了。

  惬意,像炎热天渴急了的人喝上冰啤酒一样惬意,鼎城人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惬意。他们的心就像滔滔沅水澎湃不已!

  骨子里流淌着善德精神的鼎城人民,饱蘸沅水般的激情,抒写新常德新创业的扛鼎之作!

  精心经营城市,梦幻江南不是梦

  江南城区沅江风光带的兴建,让江北城区的沅水防洪诗墙将不再孤独。

  渔湾留霞、金沙流韵、七彩韵动、画墙咏城、静鸟浮翠、水天音律、沅江平眺、揽江晓渡、芦花漾彩、绿林寻踪……不挖不填,不破坏天成的泄洪体系,在现有堤坡、滩涂上,建成承载活力体育、康体健身、多功能草坪、户外音乐会的水岸城市客厅,让市民尽享生态律动、城市文韵、原生大地之乐。好一个沅江风光带!

  江南城区前些年修建的3.7公里裸露的防洪墙,也将穿上画作的外衣,建成与江北诗墙相呼应的画墙,3个具有善卷文化韵味的阁楼,将与画墙融为一体,成为分隔画作风格的标点符号。

  沅江风光带,从沅水一桥到桃花源大桥,4.35公里长,枯水季节面积1872亩,总投资2.4亿元,9月份即将惊破沅水,盛大开工。

  这是鼎城区经营城市的得意之作。

  经营城市,是鼎城区近两年来的热门词汇。近两年来,鼎城区委、区政府开足马力全力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经营城市,融入城市,支撑城市,延伸城市。他们把经营城市作为推进二次创业、建设现代鼎城的法宝。

  站在江南城区的防洪大堤上往垸内望去,一片洋不洋土不土的房舍大煞风景,用“一包渣”来形容并不为过,这是当年兴建武陵镇时的产物,是典型的棚户区。

  棚户区与即将动工兴建的沅江风光带只有一堤之隔,看来,到了逼上梁山非改造不可的地步了。

  “啃下这块硬骨头。”鼎城区委、区政府大气魄决定,改造临江棚户区,打响了民生改善、城市提质的攻坚战。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德安路以东、临沅路以北、车站路以西沿江合围的区域,800多亩,不含机关院落,8612户居民房要全部征收拆迁,光房屋征收安置成本就达40亿元。

  面对资金的压力,鼎城区委、区政府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引入市场机制,携手市城投集团共同改造棚户区。国有公司控股,民营公司参股,临江棚户区改造有了底气。

  70亿元的总投资,将使临江棚户区成为常德市的经济副中心和江南城区发展的新引擎。

  英国凯达环球、澳大利亚PCDI湃登国际、香港Lead8等国际著名公司,正为临江棚户区改造精心设计。

  不克隆、不复制,与当前经济接轨,产城融合,又给未来留下发展空间,同时,留住城市的根与记忆,与传统的江北城区相呼应。居住、商务、购物、观光、产业……创造的不仅是城市的功能,还有城市的价值。这就是江南棚户区改造的总体设计思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一座现代化新城将以少女出浴般的美丽姿态在江南崛起。

  为了早日完成棚户区的征地拆迁,鼎城区从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抽调了150多名精兵强将,成为棚户区改造的先头部队。

  棚户区改造,是鼎城区经营城市的鸿篇巨制。

  沅江风光带、棚户区改造新城,称为“一带一新城”,是鼎城区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之一。

  北有柳叶湖,南有阳明湖。

  总面积为1720亩的阳明湖,原为王池湖与赤塘湖,因阳明路穿湖而过得名。

  隧道自江北城区皂果路穿沅江而过到江南城区的接口路,即被称为常德市城区中心轴线的阳明路,一直向南延伸到斗姆湖交通枢纽。

  俗话说,有山则名,有水则灵。城市中的水显得尤为珍贵。阳明湖给江南城区留下了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发展空间。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鼎城区委、区政府自然不会放过。鼎城“十大工程”中的“一湖一中心”指的就是阳明湖板块的开发建设,他们要把这里建成常德城市的新中心。

  总面积12.5平方公里的阳明湖板块,东起阳明路,西至桃花源路,北抵建新路,南至桃林路。定位设想为,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城区、常德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平台、城市对外商务活动窗口、宜商宜居产业融合示范区,集公园、生态、旅游、文化为一体。

  对阳明湖板块的开发尽管采取公司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但鼎城早就在这个板块拉开了大建设的架势。板块内已建成桃花路、金霞路,在建的有杨家港路、永丰路、永富路,年内启动建设的有新建路、永安路。

  “一湖一中心”工程,将成为鼎城区经营城市的又一精品力作,建成后将成为“城市的眼睛”。

  桥的功能,不仅是行人走车,更是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纽带。主桥29米宽的沅水四桥,北接江北武陵区丹洲乡,北上鼎城区灌溪镇;南联鼎城区斗姆湖街道、桃花源机场,往东经过许家桥回维乡,横跨常吉高速,再往东过草坪镇,交会于常德经开区石门桥镇,24.5米宽4车道,14公里,将成为江南城区的西南绕城线和江南城区发展的新坐标。

  沅水四桥与过江隧道工程称为鼎城“十大工程”的“一桥一隧道”工程。

  沅水四桥工程已完成部分桩基础,过江隧道即将动工兴建。

  江南城区西南绕城线内,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若隐若现——一个4D民用机场、2条国道交汇、3条规划中的高铁交汇、4条高速公路交汇,像麻花一样的格局,交通枢纽水到渠成。

  鼎城区委、区政府高瞻远瞩,决定依托桃花源机场,打好交通枢纽这张牌,建设临空产业园,打造泛湘西北商贸物流中心。这就是被鼎城区纳入“十大工程”的“一园一枢纽”工程。目前,桃花源机场新航站楼建设已到了扫尾阶段,桃花源机场高速路已建成通车。

  在经营城市进程中,鼎城区乘“三改四化”的东风,夯实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总长42.33公里、总面积67.48万平方米的14条主次干道、38条小街小巷,得到改造;地下网管全部得到疏通,连“毛细管”都疏通了。

  如今,占地面积50亩、总投资3亿元,平时作为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通道、地下商业街和仓库的人防工程已经建成。

  用地面积1368亩、总投资50亿元,由南方香江集团这家上市公司独资兴建的“德江南”已经启动,建设内容包括香江家具、商品城、家居装饰、灯饰灯具、陶瓷卫浴、酒店用品、旅游商业风情街、购物中心及步行街、生活配套住宅区等。

  还有,福捷华中城、鼎盛商业广场、国龙大厦、广德医药、五金机电市场、瑞鼎文化苑、鼎城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江南小学等一批项目,或基本建成或动工兴建。

  加上原有老牌桥南市场及常德市水产大市场、隆腾物流园等,江南城区的功能已今非昔比。

  “看江北,桩基础,水泥墙,固若金汤,十里诗墙好风光;望江南,土基础,泥沙墙,下雨心慌,外滩成了放牧场。”这首曾流行于江南城区的民谣,如今已失传了。

  从图形上看,规划23平方公里的江南城区,就像母腹中的婴儿。是的,她就是一个躁动于新型城镇化这个母腹中即将降生的婴儿,她将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国字号”高新区显端倪

  集群产业款款走来

  一台台吊车从这里发拨,浩浩荡荡流往四面八方。这里是全球最大的塔式起重机生产基地——中联重科灌溪工业园。这里还是吊车生产“吃点菜”地方,对吊车的大小吨位或其他什么的有什么特别的需求,中联重科往往就在这里研发。

  灌溪,鼎城区辖卫星镇,位于常德市西北郊。这里曾是浦沅机械制造所在地。因为中联重科工业园的落户,传承了制造业的“血脉”,使有着30多年机械制造历史的灌溪再度名扬全国。正因为如此,鼎城区委、区政府,大手笔整合原桥南工业园与原灌溪工业园,新建鼎城高新区。

  “一定要让中联重科灌溪工业园成为中国起重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一定要把鼎城高新区打造成国家级高新区。”这便是鼎城区委、区政府作为“十大工程”之一的“一区一基地”工程。

  由于中联重科塔式起重机项目与中小吨位汽车起重机项目,是不同时间先后落户鼎城高新区的,两个基地也就东一个西一个了,加起来占地也就750亩,要大发展有点施不开手脚的感觉。

  鼎城区委、区政府,站在优化产业布局、深化结构调整、实现扩容提质的高度,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决定在鼎城高新区创新创业园内,划出1700亩地,投资16亿元,建设新中联重科起重机械生产基地。基地通过公司化运作建好后,再置换给中联重科。

  这项工程计划明年破土动工,两年内建成投产,到时可实现起重机产值100亿元以上。中国起重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指日可待!

  在鼎城,我们已经看到了国家级高新区的影子。这不,科技部已将鼎城高新区列入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培育期。

  为了实现国家级高新区的梦想,鼎城区委、区政府,披荆斩棘走过了一程又一程的追梦路。

  “生产向西,生活向东。”他们请来同济大学完成了灌溪产业新城62.8平方公里战略规划和13.6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实现了与常德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无缝对接,园区产业布局更加科学明了。

  以园区道路骨架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们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仅去年以来,他们累计投入8.2亿元,拉开了灌溪工业园核心发展区域的道路骨架建设。投资2亿元完成了中联西区“四路一渠一桥”建设。今年又启动了总投资14.8亿元的沅澧快速干线、中联大道、岗中路东延和西延、五铁路南延、渐安路南延、兴工大道西段改造和东段延伸、纬四路新建等7条园区道路建设。实现了交通、水、电、气等主管网与市城区全面对接。

  沅澧快速干线全长118公里,区县(市)1小时通行圈,将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长廊。

  穿园而过的沅澧快速干线,将使鼎城高新区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22.21公里长、工程造价16.19亿元的沅澧快速干线鼎城段,已经开工建设。

  占地309亩、投资5.5亿元的灌溪工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4.2亿元。一期10.5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15.6万平方米主体已封顶。

  标准厂房吸引“广州创新建怡科技”在这里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科技企业达30家。

  在高新区规划了2平方公里的创新创业园,成为全省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推进会唯一的参观现场。

  ……

  近些年来,鼎城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走出了“农业大区”的误区,走出了单一的农业经济圈子,坐上了新型工业化的马车。

  他们按照“一区一基地”的发展路线,以“项目带动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生态协调发展”为五个抓手,强力推进鼎城工业超常发展。

  超常的速度源自超常的举措。

  他们成立了“项目办”,专管项目的事。“项目开发会商制”、“项目落地预审制”、“项目责任包联制”、“项目调度分级制”、“项目考核奖励制”,“项目办”就靠这五大机制,推动准入项目特别是“双十工程”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在鼎城落地生根。

  他们还创新性地启用了“2号公章”,将原由区发改局等12个区直部门行使的70项行政审批事项及管理职能委托高新区行使。由于这些部门给高新区统一保管使用的公章上有“2”的字样,因此被称为“2号公章”。“2号公章”为企业落户园区打开了方便的大门。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的善德文化、大度大气忠诚热情的鼎城人,吸引一大批企业老大落户鼎城高新区。

  仅“十二五”期间,高新区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8个,特力液压、南方水泥、武陵机械、烟叶复烤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5家,达到69家。

  工业经济成为鼎城经济的支柱。2014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10亿元,入库税金3.8亿元。今年有望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30亿元,有望入库税金4.4亿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鼎城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龙头靠拢,科学布局园区产业,打造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围绕中联重科、中国建材、辰州矿业、国药控股等园区骨干企业,壮大龙头企业,引进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2020年:

  以中联重科为龙头,建成年产值150亿元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国药控股及广德医药集团为龙头,整合现有医药生产、销售企业,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医药产业园,引进健康医药食品、生物医药企业20至30家,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医药产业集群;

  以南方水泥、天泽建材为龙头,建成年产值20亿元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

  国家级高新区显现端倪,产业集群款款走来。鼎城新型工业化的青春期已经到来!

  咬住“城”字不放松

  “围城经济”遍地开花

  入夏以来,距市城区东北20公里的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的“农家乐”忙得不亦乐乎。从城里涌来的一群群男男女女,把这个千年索县古城都要吵醒了,他们是来这里享受古城荷韵的。

  在汉代索县鼎盛的时候,这里湖达洞庭,一片汪洋。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的时候,这里的阴湖每到夏天便是一望无际的荷花。虽然这种壮观的场面已成为记忆,但如今索县古城址护城河的万亩荷花,仍然充满了古韵。

  鼎城区隆重推出“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品牌,城址村当仁不让,揭开了古城荷花的红盖头。

  近两年来,鼎城区委、区政府,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时候,紧紧咬住“城”字不放松,大力发展服务城市的“围城经济”。

  独具魅力的鼎城,既是城市的一个区,又是一个农业大区。鼎城乡村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包围市城区,成为市城区的大郊区。这就是“围城经济”的理论基础。

  推出“五朵金花”,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是鼎城实施“围城经济”的一大举措。

  除了荷花之外,还有十美堂镇的油菜花、逆江坪乡的紫云英花、长岭岗乡的葵花、大龙站镇的薰衣草花。

  坐落在鸟儿洲湿地公园、距市城区北50公里、享有中国长寿之乡美誉的十美堂镇,每年3月,万亩油菜花竞相开放,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淡淡溢香的金色油菜花,引来蝶舞蜂忙,游人如织。

  距市城区西南约65公里的逆江坪乡,每年4月, 1500亩连片的紫云英在田野里绽放。紫云英俗称红花草,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农村田地的主要肥料来源,因此,来到这里就不仅仅是赏花了。

  市首次评选出的5个城郊宜游美丽乡村之一的长岭岗乡蒋家坪村,离市城区约30公里。每年6月,这里漫山遍野的向日葵,追随太阳转,别有一番情趣。

  紫紫的颜色,微微辛辣的香味。这是薰衣草的特质。每年的8月,就来距市城区仅20公里的大龙站镇双堰堤村吸香赏花吧。

  “五朵金花”让鼎城旅游品牌锦上添花。

  高山平湖像蓝天掉落在青翠欲滴的山间,白鹭在林间枝头翩翩起舞……一幅天然的风景画。这里是被称为白鹭故乡的花岩溪。如今,鼎城已把她梳妆打扮得成为4A级景区。今年,以“擂茶发源地”为主题的擂茶文化节,火爆花岩溪,醉了一批批游客。还有,钱家坪乡的竹文化节,如竹子般“节节”高。

  你看,钱家坪乡抢手的竹碗、竹杯,使一根竹子的价值由20元一下子涨到了200元,翻了十倍。

  你看,城址村炸荷叶粑粑的老大姐,仅10天就纯赚2万多块钱。这里的莲农在荷塘边摆摊设点直销莲蓬,收入是种水稻的3倍以上。

  如今,乡村旅游成为鼎城农业经济增收的一个渠道,仅今年上半年,吸引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以上。不仅如此,它还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特色农业模式的一个有效途径。

  鼎城区委、区政府在发展“围城经济”的过程中,还特别看重产业龙头的作用。

  贴上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精为天”,是鼎城培育成长起来的一家集粮油收购、储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全国放心粮油加工示范基地”,被称为全省粮食加工领域的一匹黑马。

  鼎城区一直珍爱这匹奔驰的黑马。在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上给予倾斜。

  每年消化稻谷5万吨,消化油菜籽5000吨,消化油茶果3000吨。“精为天”的“肚量”带动了周边石公桥、镇德桥、周家店、中河口、十美堂等乡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规模化生产。

  同时,“精为天”在石公桥镇、韩公渡镇建起了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稻生产基地。

  如今,鼎城的“围城经济”优势,又吸引了国家和山东省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怀揣2亿元资金,来到鼎城农村这片沃土上栽培新的希望。他们已组建了常德炎农(鼎城)现代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南城区的南郊许家桥回维乡流转土地1000多亩。这里将呈现一个集蔬果生产、示范、科研、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湖南炎农寿光蔬果示范园区”,将成为鼎城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围城经济”的又一个新亮点。

  还吸引了本土的“申友农林”到鼎城踏山寻宝,与鼎城区签订了框架协议,将投入1.2亿元建设油茶无菌真空加工车间,鼎城油茶品牌即将向高端方向发展。

  为了让“围城经济”的土壤更肥沃,他们制订了粮食、生猪、水产品、蔬菜、油茶“五个双百亿”产业发展规划,并实施了两大工程:

  创建高产高效示范区。他们将新品种与新技术配套集成,建立粮油棉万亩高产示范片13个,每个示范片安排3至4名技术人员蹲点指导。示范带动,鼎城区粮油生产持续稳定增长,一直稳居全国产粮大县和全省产油大县位置。

  推广农业标准化建设。今年,鼎城区落实水稻、油菜、蔬菜和特色经济作物标准化示范园区7个,示范面积11.5万亩。

  近些年来,鼎城区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0多个,制订或修订和引用标准化技术规范98个,制定完善农业标准化相关制度22项。

  标准化园区实行“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农业标准化建设带来了品牌效益。去年,全区新增“三品”认证农产品13个,目前累计持证的绿色食品有16个、无公害农产品有16个。

  更为重要的是,农业标准化建设让农民群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品牌意识和健康消费意识逐步增强,这将成为鼎城现代农业的生长之根。

  去年,鼎城区农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6%。鼎城乡村的土地上为什么会长出这么一组令人兴奋的数字,就是因为他们坚定不移地实施了“围城经济”战略。

  “围城经济”让鼎城现代农业呼之欲出!

 

作者:胡德桂 通讯员 杨国军 吕俊

来源:常德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