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特养场原断港头卫生院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

来源:鼎城区调度办 发布时间:2018-01-03 09:53 浏览次数: 【字体:

特养场原断港头卫生院地块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

(正式稿)

委托单位:常德市鼎城区国土资源局

设计单位:常德市鼎城区建筑设计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

项目名称:特养场原断港头卫生院地块

设计单位:常德市鼎城区建筑设计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等级:丙级

城市规划证书编号:[湘]城规编第063007号

院    长: 蒋成名

注 册 规 划 师:黄光忠

设计文件专用章:

项 目 负 责 人:熊海利

设计参加人员: 熊海利

何 颖

目  录

第一部分 规划说明书

1、地块现状概况

2、设计依据

3、规划设计原则

4、地块控制指标

5、地块环境保护

6、模拟方案

7、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8、竖向规划

9、建筑节能设计

10、无障碍设计

11、相关要求

第二部分 规划图纸

现状图

控制图则

模拟方案总平面图

道路交通分析图

绿地景观分析图

第三部分 附件

第一部分 规划说明书

规划说明书

1、地块现状概况

特养场原断港头卫生院地块位于鼎城区特养场墟场,总面积为3141.42平方米。场地为原断港头卫生院,地势平坦,场地内有一栋2层建筑物,东、西、北面部分被沟渠围合,地块标高在32.19-32.77之间。地块南临巷道,与县道X046距离300米,距断港头变电站(110KV)约900米,距市区约20公里。根据《镇规划标准》,该地块用地性质规划为公用工程用地(U1)。

该地块所属的鼎城区特种养殖场还没有进行规划编制,为便于管理,本图则参考管理Ⅱ区控制指标进行控制。

2、设计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2.3 《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2.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93)

2.5《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2012)

2.6《常德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常政发[2014]10号)

2.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

2.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9关于该地块的地形图、用地界线等

2.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等

2.11鼎城区重大项目建设调度指挥办公室《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选址专题调度会》的会议纪要

2.12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关于常德市鼎城区断港头(5×19.86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初审会议》的纪要

3、规划设计原则

3.1主要突出处理好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生产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科学组织地块内部与城镇道路之间的关系,构建动静结合的交通系统,合理布局各项建筑,满足生产工艺流程、消防、环保、卫生等方面的要求,创建一个安全、卫生的生产环境。

3.2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规划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3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处理好与周围现有建筑的关系,确保生产布局的合理性。

4、地块控制指标

根据《镇规划标准》,按照本项目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规范要求,该地块为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升压站项目,因此本图则将该地块用地性质定为公用工程用地(U1)。

4.1 强制性控制指标

项目模拟方案建筑后退相邻地界距离,需满足建筑物间距相关技术规范,并满足《常德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高度小于或等于24米的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距离要求:建筑物后退巷道路边线5米,建筑物后退相邻地界3米,站内生产建筑及配电装置距相邻建筑10米,围墙后退巷道路边线1米。

地块名称:特养场原断港头卫生院地块

用地性质:U1

地块面积:3141.42㎡

总建筑面积:≥628且≤1885

容积率:≥0.2且≤0.6

建筑密度:≥15%且≤30%

绿地率:≤25%

建筑限高:≤12M

建筑系数:≥30%

机动车泊位设置标准:值班建筑按1.0车位/100㎡建筑面积配置

生产建筑按0.4车位/100㎡建筑面积配置

非机动车泊位设置标准:按1.0车位/100㎡建筑面积配置

4.2 配建公用服务设施

垃圾箱服务半径不应大于70m,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4.3 地块设计导则

4.3.1 本地块为公用工程用地,位于鼎城区特养场墟场,地块南临巷道,与县道X046距离300米,距断港头变电站(110KV)约900米,距市区约20公里。

4.3.2 地块在巷道一侧设置一个出入口。场地内交通组织流畅,能够满足工艺流程、消防、卫生、环保等控制要求。

4.3.3地块内建筑风格应简洁明快,体现时代特征;建筑色彩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4.3.4 应满足站内建(构)筑与周围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4.3.5 地块内建筑应充分考虑建筑群体空间与道路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街景立面效果。

4.3.6地块内的给水、排水、电力、电讯分别从巷道引入。

4.3.7 根据国家相应技术规范在建筑入口部位设计无障碍坡道、扶手,坡道坡度小于等于1/12, 净宽大于等于1.5米。

5、地块环境保护

5.1 废气控制

本项目运行期间不设置食堂,没有大气污染源,运行期间没有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空气不会造成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

5.2废水控制

本项目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用于厂区泼洒抑尘;主变检修时变压器中的油被抽至贮油罐中,经处理循环使用,项目无废水外排。

5.3噪声控制

经过预测,项目建成以后升压站对周围环境噪声贡献值最大为东厂界46.5dB(A),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2008)相应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5.4固体废物控制

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检修时产生的检修垃圾和报废的设备、配件,且量很少。报废的设备及配件全部统一回收,检修垃圾全部运至垃圾处理站或填埋场处理;废旧蓄电池建设方执行国家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并交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从而确保全部变压器废油和退役的蓄电池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转移、处置。

5.5水土保护

本地块建设不破坏原有沟渠水系,除基础和道路外,其他地方应恢复原有植被。

6、模拟方案

6.1方案简介

该地块形状呈方形,东西宽约53米,南北长约62米。规划将地块划分为二个区:办公区、生产区。

地块的西南部为办公区,布置了一栋2层值班楼,位置相对独立且与生产区紧密联系。

生产区布置了:35KV开关室、主控室、主变压器、110KV-GIS设备、直挂SVG设备、5次谐波设备、7次谐波设备、9次谐波设备、站用变压器、消弧线圈及防火墙。

整个厂区根据发电站规划容量确定总平面布局,通过对站区内进出线的考虑,以及与周边地形、建筑物的关系,塑造一个即满足交通运输要求又安全高效的生产环境。

6.2 项目指标

6.2.1 建筑之间距离和高度设置

按照设备布置安装要求,生产建筑高度按12.0米控制,为戊类生产建筑,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不小于10米。值班楼为低层民用建筑,建筑总高度不大于12米,与生产建筑防火间距不小于10米,与民用建筑防火间距不小于6.0米,日照间距不小于1:1.2。

厂区内道路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1.5米,围墙退让巷道道路边线距离1.0米,建(构)筑物退让用地边界线距离不小于3米。

基地与周边建筑的安全防护,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水塘、沟渠等不利于建设的用地,确保站内生产设施与周边建筑满足10.0米的安全防护距离。

6.2.2 道路交通与停车位配建

出入口由现有的巷道引入,进入站区后将值班人流和物流线路分开设置,避免人流和物流相互交叉,以及车辆出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便于厂区内车辆更顺畅的出入。

地块内部道路布置成T型,T型回车场总长度41.3米,宽度4.0米,满足消防车回车要求;站区出入口宽度4.0米,主要道路宽度4.0米,主要道路转弯半径不小于9.0米,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

地块停车位配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两种,停车方式为地上停车。标准机动车停车位尺寸2.5m×5.5m,货车停车泊位尺寸为3.0m×10.0m,非机动停车位自行车1.5㎡/个,摩托车2.5㎡/个。由于该项目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参照《常德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工业用地机动车泊位配置标准,将该地块停车泊位指标确定为:生产建筑0.4车位/100㎡建筑面积,值班1.0车位/100㎡建筑面积;非机动停车位按1.0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设置。按站区内建筑面积570.3㎡计算(值班楼220.8㎡,生产建筑349.5㎡),需设置机动车停车位3个,非机动车停车位6个;该地块内共设置标准机动车停车位2个,货车停车位1个,非机动车停车位6个,满足停车要求。

6.2.3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在值班楼前后退道路距离的空地布置集中绿化,站区种植草皮;在值班楼一侧布置垃圾收集点1个,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结合值班楼布置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

6.2.4 地块模拟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名称单位数值备注
1总用地面积3141.424.71亩
2总建筑面积570.3 
3计容建筑面积570.3 
4容积率 0.2 
5建筑基底面积459.9 
6建筑密度 15% 
7企业配套设施占地面积110.43.5%
8非机动停车棚30 
生产设备占地面积473.23 
9建筑系数 30% 
10绿地率 25% 
11机动车停车位3值班按1.0车位/100㎡建筑面积 生产建筑按0.4车位/100㎡建筑面积
12非机动停车位6按1.0车位/100㎡建筑面积

7、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场地的绿化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与环境相结合,针对厂区性质、规模、生产和使用特点对绿化的不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尽量减少生产设施产生的噪声污染、辐射热,保证员工健康和美化厂区环境。

为确保站区内安全生产,绿化布置以草皮为主。生产区内严禁种植易导电的植物,视具体情况布置少量绿化;生活区可种植树木,以低矮灌木为主。地块内部主要结合值班楼布置绿化,种植低矮灌木对主入口进行强化处理,利用建筑间的空间布置、铺地、灯饰及绿化植物构筑良好的空间环境,打造现代化的新型光伏发电站形象。

8、竖向规划

地块现状标高在32.19-32.77之间,规划用地场地设计标高控制在32.90,场地内的给水、排水、燃气管道、电力、电讯等地下管线分别从巷道引入。

场地内标高比周边道路高0.5m,高于周边沟渠最高设计水位0.5m,建筑底层标高比场地内地坪高0.2-0.3m,道路坡度控制在0.3—1%之间。

场地内标高定在32.90,场地原为建设用地,土石方填挖方量基本平衡。

9、建筑节能设计

9.1 设计依据

9.1.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9.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9.1.3 《湖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3-2017)

8.2 节能措施

8.2.1 总体设计方面

9.2.1.1建筑单体值班楼为南北朝向

9.2.1.2 与周围建筑间距符合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

9.2.1.3 良好的自然通风,整栋建筑自然通风顺畅

9.2.2 单体设计方面

9.2.2.1 建筑单体设计时力求缩小体形系数

9.2.2.2 组织良好的穿套风,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能耗

9.2.2.3 合适的窗墙比,符合节能标准规定的要求

9.2.3.4 围护结构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其热工性能符合节能标准要求

10、无障碍设计

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在建筑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扶手,坡道小于等于1/12,净宽大于等于1.5m,并设置不小于1.5m×1.5m的轮椅通行平台。

11、相关要求

11.1 该地块根据《常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常政发[2014]10号)文件的要求:企业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

11.2 该地块根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的要求工业项目建筑系数不应低于30%。

11.3 该地块配套设置公共厕所一座,建筑面积不小20平方米,配套设置垃圾收集点1个。

第二部分 附 图

点击查看:规划设计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