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乡镇快讯>详细内容

鼎城区草坪民间剧团:唱农民自己的腔,演农民身边的事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20 21:44 浏览次数: 【字体:

    “用百姓话、说百姓事、演给百姓看”活跃在鼎城区草坪镇的“草根剧团” 长年行走于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演出风格深受群众喜爱。

    前些天,鼎城区谢家铺镇鹿角坪村一村民儿子新婚,特意邀请草坪镇新世纪剧团前来演出助兴,由于村民儿媳是从郴州远嫁到常德,剧团特意安排了一曲双棒鼓《劝夫妻》。

    充满韵律的方言说唱、诙谐幽默的道白,既让乡亲们听得如痴如醉,又向这对新婚夫妇诠释了和谐、团结的为人处事之道。该剧团“掌门人”伍育智告诉记者,“农忙时拿起锄头,农闲时穿起行头,拿起话表演戏”是剧团的真实写照。草坪镇农民剧团清一色由农民组成,绝大部分节目也由农民自编、自导、自演。伍育智说,“虽然他们的演出水平比不上城里的专业剧团,但演出的节目群众就是爱看。”

    伍育智的自信源于草坪农民剧团风趣幽默的演出风格以及贴近生活、生动精彩的演出内容。在剧团的节目单上,无论是常德丝弦《乡嫂骂夫》,还是双棒鼓《劝婆媳》、三句半《草坪新事多》等节目,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即便是一些严肃的政策法规宣传,一经农民演员之手,也变得平易活泼、轻松有趣。

    陈刚,草坪镇首个农民剧团发起人、镇民间艺术联合会会长,他告诉记者,农民剧团兴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演出形式能够“自觉”地适合农民“口味”。“相对于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老百姓更喜欢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渔鼓、丝弦等传统曲艺,很多农民都是打小看起,耳熟能详。”除了传统的地方曲艺外,草坪农民剧团也能自觉地“与时俱进”,随时调整演出形式、内容以适应不同观众的需要。尤其是近几年来,剧团开始在演出中融入杂技、马戏、魔术、流行音乐和时尚歌舞等现代元素,演员也由以往的中老年人为主转变为以80后、90后的年轻人为主。大批“新鲜血液”的补充,使草坪民间剧团的演出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蜚声田野的乡土演艺明星。

    蓬勃兴起的农民剧团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宣传中央政策、推进农村社会和谐、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坪镇农民剧团的发展,体现了“草根文化”的充沛活力,更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民间文化的“自信”、“自觉”与“自强”,成为湘西北地区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随着我省文化强省战略的推进,“草坪文化”现象也受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市州宣传文化部门也前来学习取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