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乡镇快讯>详细内容

草坪镇:把本土文化产品打造成文化商品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10 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鼎城区草坪镇围绕“民间”市场做文章,积极培养地方性的文化领军人物、挖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把本土的文化产品打造成文化商品 ,全镇民办文化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为一个乡镇,草坪拥有30多家农民民间艺术团体,如果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也就是30多家文化产品生产单位。每一个生产单位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其“掌门人”都是当地能人,他们不仅身怀演艺技能,也极具文化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他们瞄准农村文化市场,创立农民工演职员管理模式,不断开拓、延伸、辐射演艺业务和范围,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投入,各自把自己的团队做强做大,超越求新,共同唱响“草坪歌舞”品牌,每年给草坪带来可观的收益。在这些领军人物的带领下,农民演员“拿起锄头种地,穿起行头演戏”,既不离土,也不离乡,既丰富了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又形成了农村新型文化产业经济,实现演员人均年收入1-2万元。

    草坪现有600多名演艺和编创从业人员,因为身为农民、身处农村,这些农村中的文化人,尤其注重为农民量身定做。他们熟知农民的“口味”,能做到时尚的不让农民有距离,幽默滑稽的不陷于低俗媚俗。既传递现代文化信息,更展现本土原生态元素。用不同的产品对接不同的市场需求,老百姓看着亲切,也消费得起。 

    此外,草坪众多家演艺团体并未因同行竞争而抢夺地盘相互贬损,而是互利共赢彼此和谐发展。草坪成立了演艺联盟组织——草坪镇民间艺术联合会,对各演艺团体提出行业规范要求,协调各团队之间关系。比如一个演艺团队或者协会的编创人员原创了一个好的小品、歌舞、曲艺、脱口秀等节目,其他团队或者社会演艺团体需要引进移植,须按联合会规定支付一定的“转让费”,以维护其知识产权,奖励原创,激励不断生产出新的产品投放市场。

    在草坪,这些民间歌舞团演出二十多年来,不仅没有伸手要国家的一分补贴,还解决了600多名群众的就业,获得“民间文化使者” 和“民间心连心艺术团”的社会评价。

来源:区电视台

审核:罗漾

签发:罗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