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灾害风险 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国家和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安排部署,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将贯彻相关通知要求,突出组织集中宣传、开展专题培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应急能力、开展应急演练等系列活动,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进综合体、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持续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不断提升全市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浓厚氛围。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小常识
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各种电器用途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对危险性较大的电器则不要自己独自使用。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电吹风机、电饭锅、电熨斗、电暖器等电器在使用中会发出高热,应注意将它们远离纸张、棉布等易燃物品,防止发生火灾;同时,使用时要注意避免烫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如浴室)下使用电器,更不能使电器淋湿、受潮,这样不仅会损坏电器,还会发生触电危险。电风扇的扇叶、洗衣机的脱水筒等在工作时是高速旋转的,不能用手或者其他物品去触摸,以防止受伤。遇到雷雨天气,要停止使用电视机,并拔下室外天线插头,防止遭受雷击。电器长期搁置不用,容易受潮、受腐蚀而损坏,重新使用前需要认真检查。
家庭安全用气常识
使用任何燃气,都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燃气时,厨房内应有成人随时看护,避免汤水溢出熄灭灶火,导致燃气泄漏。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家中应有人看管。燃气具每次使用后,必须将燃气具开关拧到关闭位置,要经常注意和教育小孩不要玩弄燃气具。停止使用燃气或临睡前,应对燃气具进行检查,关闭灶前阀(或角阀)和灶具旋塞阀,防止漏气。常用检漏方法是在管道连接处、管件上涂肥皂液,看是否有气泡产生。严禁用明火检漏。在管道燃气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前,发现燃气突然中断或没有燃气时,应将燃气具开关及用户燃气表表前阀同时关闭,拨打供气单位报修电话,直至接到正常供气通知后,方可继续使用。燃气连接软管应使用专用耐油橡胶管,长度宜控制在1.2--1.5米,最长不应超过2米。橡胶管不得穿墙越室,并要定期检查,发现老化或损坏应及时更换(橡胶管使用期限不超过18个月)。
火灾逃生常识
发生火灾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一定要镇静,千万不要慌不择路跳楼逃生。遇到火灾如果火势较小可以自己展开自救。家里着火先去断开电源,然后用水灭火。火势太大无法控制及时拨打火警119电话进行报警求助!报警时要说清着火的地点,这个一定要说清楚,以便119能顺利尽快的到达着火点展开救火!火灾发生后不要留恋家中的财物,及时的逃生,生命才是最宝贵的!另外逃出后先向周边人求助灭火。逃生时高层住宅不要乘坐电梯,要沿着安全通道(楼梯)逃生。逃出着火点时,遇到浓烟等情况,可以先把自己身上弄湿,然后捂上一个湿毛巾,趴着逃离着火区。 实在逃不出去可以找一个靠窗户的地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烟雾,并用呼喊等方式向楼下求助!
山洪灾害应对常识
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及当地气象和防汛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适当的避险措施。发生暴雨时,要暂停户外作业,在山区须特别注意防范山洪。暴雨造成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电伤人。在街道积水中行走,要尽量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坑、窨井。洪水来袭,来不及撤离时,要立即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等地转移,来不及转移应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暂避,等候救援。逃生时不要沿着山区沟谷或者河道的方向跑,而要向两侧高处快速躲避,千万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发现溺水者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不熟悉水性或不懂水中施救方法,不可轻易下水,可利用绳、竿、救生圈等现场器材救人,同时拨打119、120等急救电话。
滑坡、泥石流应对常识
野外游玩时尽量不要在沟谷中停留,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要离开低洼的谷地,避免在陡峭斜坡下方停留。开车经过山区公路时,要多观察公路边的山坡情况,看到路边警示标志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小心行驶、防止落石;遇到雨天,更要注意防范公路上方斜坡的土石发生崩塌或滑坡。身处野外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岸,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驾车行驶时,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选择空旷处停车。
雷电应对常识
室内防雷措施: 一定要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外墙壁,不要在阳台上或在阳台的铁丝上晾、收衣物。不要触摸室内与外界有联系的任何金属管线。不要使用任何家用电器,最好拔掉所有的电源。不要使用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以防感应电流通过管道、水流造成雷电伤害。室外防雷措施: 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高楼平台上;不要靠近铁塔、烟囱、电线杆等高大物体,更不要躲在大树下或者到没有防雷设施孤立的棚子和小屋里避雨。不要骑车或开摩托狂奔,更不要高举铁锹和锄头等任何带金属杆的物品。
地震应对常识
遇到地震时,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室外开阔地避险,离建筑物越远越好。来不及跑出房屋时,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险。在公共场所,要就地选择遮挡物(排椅、柜架等)躲避。身处野外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岸,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驾车行驶时,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选择空旷处停车。
电动车安全使用常识
重质量:购买电动车及充电器时,应注意选择正规厂家产品,切莫图便宜而忽略产品质量。
勿改装:电动车出现故障时,要选择专业维修人员,不要擅自拆卸维修,确保电器线路和保护装置完好有效。
勤检查:经常检查电动车的电路插接点,防止接触不牢引起接触点打火、发热,避免线路老化造成线路短路事故。
防进水:尽量避免在雨天、积水路段行驶,以防止电机进水,充电时短路起火。
记断电:充电时一定要远离易燃物品,并将充电器放置在比较容易散热的地方,充电时间控制在6-8小时。
严管理:不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