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十美堂镇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2022-03-23 10:58 信息来源:十美堂镇
字号:【

2021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十美堂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洞庭湿地,产业强镇”的发展目标,统筹推进“一三五”的建设重点,与时俱进,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狠抓落实,全镇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乡村面貌进一步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    夯基础,举旗帜,党建引领蓄能增势

忠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一岗双责”,坚持民主集中集体决策,强化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年开展谈心谈话252次、各类廉洁警示教育4次、作风督查3次,共查办信访案件8起,立案调查2起,给予党纪处分1人,其中给予开除党籍处分1人、批评教育4人。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村支“两委”换届平稳过渡,共推选出村支“两委干部”共153名,班子结构比例得到全面优化。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均实现组织意图,全部满票当选。着力提升党员教育水平。注重从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农村青年、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今年“七一”前新吸收预备党员35名,年前预计还将吸收4名预备党员,为村级发展注入活力。抓实党史学习教育。累计开展中心组学习11次,专题党史学习教育集中研讨4次,红色教育基地观摩2次,落实为民办实事、解难事750余件。加强党组织体系建设。优化“一门式”基层公共服务,办理事项3879余条,办结率达100%;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14名导师与24名学员完成结对,形式“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实化“两新”党组织扩面提质,由领导挂点联系、党建指导员上门孵化,有针对性地破解“两新组织”发展难题。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党管武装,全年共输送兵员17人,完成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站和基层人民武装部达标建设,组织基干民兵整组点验。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为基层减负 为实干加油》登上《焦点访谈》,农业产业发展登上央视新闻联播,成为鼎城的开年好戏。及时通过媒体平台及时发布宣传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相关新闻100余篇。充分利用全镇88个微信网格群及各种宣传阵地,打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战,全年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

(二)    抓产业,提效益,现代农业富民强镇

基本完成早稻生产任务,规划建设高标准良田万亩,打造“1511”模式,建成早稻集中育秧基地近百亩。被评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同兴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全面招大引强,累计向上争取资金500万元。在紫流村建设万亩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与省农科院对接,筹备建设的全省一流油菜籽深加工生产线——万华油脂已正式投产,完善油菜产业链,提升菜籽油品质,实现增值效应,油菜产业园已获批2021年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园项目;与湖南农大、深圳商会合作,在上河口村建立鳝鱼种苗繁育基地。搭建电商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全覆盖的销售网络,在上河口村成立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真正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

(三)    强文化,深融合,乡村旅游特色明显

积极发展乡村旅游,2021湖南油菜花节鼎城分会场设在十美堂镇,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南十大最美油菜花乡村旅游点。建成十美美丽庭院,打造鸟儿洲、正和、紫流、兴镇、同乐、同兴、秧田红色文化墙、鸟儿洲湿地诗廊。不断挖掘湖湘文化底蕴,确定“中共湘西特委游击队北上洪湖会议”、“常德农民二、五减租运动”、“中共陈家嘴区委地下联络站”遗址。顺利通过中华诗词学会的验收,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十美堂镇中学、兴镇社区被评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在第四届农民运动会上取得乡镇组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精心策划2022年油菜花节活动方案,建设万亩油菜示范基地,丰富乡村旅游的业态形式,为2022年举办油菜花节打下良好基础。

(四)    重建管,惠民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认真落实防汛抗旱工作,严格按照河长制要求落实“两长两员”,巡河无死角,确保农业旱涝保收。对全镇的水利设施设备开展全面升级改造,重点对一港、信阳湖、黄珠洲等镇管大型机埠进行整改,全面检查80余处村级电排电气设备,整治修复险工险段8处、3600米,渍堤及涵闸5处,全面拉网式检查河堤、沟渠,及时养护维修出现损毁的工程,扫障近100公里,对全镇79条428千米的渠道进行清理保洁。投资1323.49万元对全镇282条机耕道进行建设、管路、养护;在牛屎湖防洪堤段建成长度达7400米的防洪墙;加固南干渠防洪堤段3000多米;硬化牛屎湖出水闸和机关北院的砌墙护坡300多米;完成一港村道路白改黑2.7公里,紫流村道路白改黑1.5公里,投资10万余元对黑山嘴农场社区道路进行全面修复。全面启动光伏发电项目,在解决用电难问题的同时给群众带来每年近600元的收益。完成机关院落改造、镇政府办公大楼立面改造,投入300多万建设镇级平台便民服务中心现已全面投入使用。城镇管理不断加强,集镇门店经营秩序规范。

(五)    守底线,护生态,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积极营造绿色生态。落实河湖长制管理,建立河渠保洁长效机制,沟渠主干沿线水面清障。建立林长制,累计植树造林16万株,公路主干沿线栽种鸡冠花5公里,除杂30公里。积极落实耕地保护。珍珠退养、畜禽退养、封洲禁牧、湿地治理稳步推进,澧水河段禁捕退捕管理抓细抓实,彻底清除网箱,防止反弹,确保应禁全禁、应退全退。严守耕地红线,严格抓好农村乱占耕地整治工作,大棚房整治全面完成,诗社、文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作诗歌、三句半快板,广泛宣传“十个政策”、落实“六个严禁”和“四个禁止”。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污染防治继续落实“三清理三整治四提升”,成立一村(居)一爱卫协会,筹措卫生费近105万,用于各村(居)环境整治。与国家电网共同对全镇近700余甲鱼养殖户进行煤改电,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全面铺开幸福屋场创建热潮,在紫流村、一港村、秧田村率先试点,共创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漂漂亮亮幸福家园。

(六)    创和谐,赢满意,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因人因地施策,稳步推进专项扶贫资金、危房改造、政策扶持等工作落地,确保全镇所有已脱贫户及70户监测户出现新致贫,坚决实现“一保两防”的目标。疫情防控得力有效。动员网格员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摸底排查,梳理可疑人员,加强后勤保障,落实防控举措,做到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坚持“党员带头、干部先行、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广泛宣传,疫苗接种工作经验在全区会上推介。持续关注弱势群体。累计筹措资金47多万元,对特困群体、党员、贫困学子等进行救助和慰问;落实危改17户,新增转移就业420余人,创业贷款审批18户,贷款金额480万元。开展城乡低保和社会保障救助家庭的异动、调整工作,新增低保67户、180人,清退低保178人,新增五保转低保16人,低保转特困10人,做到应保尽保、应出尽出。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广泛团结各方面力量,整合乡贤、商会、侨胞等统战资源,向鼎城区教育基金捐赠50万元,金秋助学奖励资助大学生104人,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16人。综治维稳常抓不懈。成功调处矛盾245件,挽回经济损失420余万元,社会治理指数得分排名一直居全市前列,未出现一起到市以上非访登记,罗军初同志被评为全区三年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大两严一奖”行动,对辖区内码头、液化气站、加油站、学校、超市、娱乐场所、危险路段等进行检查90余次,消除和整改各类安全隐患35处,开展宣传教育培训12次,接请区消防大队讲师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勠力同心迎接党的二十大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在领悟“两个确立”中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自信”,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引、“十个坚持”的根本经验、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动力、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在十美堂开花结果。

(二)    坚持党建统揽全局,注入乡村振兴发展活力

坚持党建统揽全局,严格党建工作考核督查,强势推进党建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改进“三会一课”开展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积极性。规范党建阵地,开展特色活动,提升党员意识。积极做好民族宗教、统战、武装、退役军人服务、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牢固树立“党建+产业”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策、信息、资源等优势,助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深化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的乡村振兴格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逐项分类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加强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和帮扶,确保无返贫和无新增贫困。加快推进产业扶贫项目,筑牢“增收致富”新支柱,促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壮大村(社)集体经济,确保已脱贫群众、监测户有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    全面加速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落地生根。

着力推动十美堂地方文化、传统文化和洞庭湖乡文化的挖掘、传承。继续办好2022年油菜花节,充分利用“油菜花节”乡村旅游名片,让文化与旅游、农业与旅游、产业与旅游有机结合,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市场,变“看风景”为“卖产品”。着力推进电商平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加速“互联网+”与农村产业链结合,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进股份合作,创新利益联结方式,不断拓宽、稳定农民增收渠道。着力“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抓好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市级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争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十亿产值乡镇、省级农业特色小镇,全力申报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五)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深入实施

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主线贯穿始终,在拓展发展路径上持续发力,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水利机电改造工程、十四五通村公路建设、中央农村环境整治二期项目、产业扶贫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省市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环洞庭湖重点乡镇建设、老街社区中心派出所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十美堂110千伏变电站、光伏发电等为主的项目建设进程,大力支持湿地公园建设,改善湿地公园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争取对接更多的项目落户十美堂,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加快建设全域美丽乡村,让广大群众早日共享项目建设带来的成果。

(六)    密切关注民本民生,夯实乡村振兴重要支撑

坚持民生优先,用心用情办实事,大力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全面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积极创建无疫村(社),常态化严抓疫情防控工作,发动群防群治,加强网格化管理,从严落实防控措施,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大力推进基本社会保障覆盖,加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优抚对象、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推进城乡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工作,确保缴费率达到100%。认真落实五保户、低保户的社会供养;继续开展特困党员、群众慰问,贫困户、贫困学子、金秋助学帮扶活动,继续推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七)    纵深建设宜居环境,绘就乡村振兴美丽底色

人居环境继续落实“三面五清”,推进“四定五评”环境整治新模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严守耕地红线,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突出抓好烟花爆竹燃放、秸秆垃圾焚烧、沟渠清障除杂、珍珠退养、湿地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厕所革命”,重点围绕幸福屋场建设、图斑整改落实、创森绿化造林,做到让十美堂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八)    竭力保障安全稳定,提供乡村振兴坚强保证

进一步开展社会现代治理工作,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继续落实骨干带班巡逻机制和村组干部巡逻常态化制度,坚持干部坐班接访制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文明乡风”等柔性机制的作用,落实“2468”矛盾限时调解法,促进矛盾化解提速增效。持续落实扫黑除恶常态长效,打好新一轮禁毒常德人民战争。认真做好民政救助、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致力提升综合保障能力。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进一步健全以平常严管、常态监管为重点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大交通顽瘴痼疾、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整治及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能力突出能力建设,压实主体责任,努力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确保社会治理指数保持在全市前列,保持市级无上访村(社)创建,争创全市平安乡镇、全省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全国优秀调解委员会、全国百强司法所,实现社会大局平安稳定,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宁、人民安定,民调测评保持在全市前50名之内。

(九)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乡村振兴履职能力

突出制度管人、程序管事,强化纪律意识,引导干部经常对标对表、自我反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警钟长鸣成为教育管理干部的常态。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多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综合运用谈话提醒、函询、诫勉谈话等方式,把抓早抓小要求落到实处。坚决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持以“四讲四有”为总抓手,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运用定期督查、通报约谈等手段,确保各项工作抓落实、上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