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卫生健康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健康民生保障有力。一是新冠疫情防控有力。全区报告确诊病例5例(含西洞庭1例),治愈出院5例,守住了医务人员零感染、院感事件零发生、确诊病例零死亡的底线。二是健康扶贫攻坚有力。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在全区42家公立医疗机构及2家民营医院严格实行,各乡镇卫生院健康扶贫资料统一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和慢病服务管理全覆盖。全区213个行政村卫生室基本入驻公共产权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全面达到健康扶贫要求。三是爱国卫生运动推进有力。积极开展 “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主题活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为全市国家文明城市复审和病媒生物蝇类密度控制C级达标复查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综合医改深化有为。一是推动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协商医保局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医保资金总额包干,目前基本运行平衡。二是推动了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湘办〔2019〕85号文件精神, 启动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续工作5年以上、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的临聘人员的招聘。三是推行了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建立了由派驻纪检组牵头的财务审计监督机制,今年已审计12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四是推进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卫生健康监督平台本底综合维护率达到99.69%,办案71起。
(三)事业发展进步有位。一是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区各类医疗机构发展到839个,开放床位4092张,千人拥有床位5.38张,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79人,千人拥有注册护士2.50名。三是中医药事业稳步推进。市第二中医医院整体迁建高新区项目破土动工。石板滩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如期通过省级验收评估。三是老龄健康事业积极发展。区社会福利中心、康福莱颐养院在养老机构办医疗的基础上与市四医院和常德市骨伤科医院签订绿色通道协议。老年人意外保险推广全面启动。四是妇幼健康事业巩固提升。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全面完成考核任务,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基本服务落实有效。一是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服务扎实有效。截至9月30日,全区出生人口5589人,出生率7.1‰,出生性别比106.16,政策内出生549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8.28%。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确认奖励扶助对象37022人。计生协发放生育关怀资金20多万元。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率、及时率100 %,年内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居民“健康码”推广率达98%。儿童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体检、慢病、孕产妇管理和出生缺陷防治全面达到考核指标。深入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日常监测监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覆盖率、违法行为查处率均达到95%,随访职业性尘肺病患者61人。血吸虫病防控实现了“急血”零发生。招募无偿献血4400人次。红十字会募集资金122万元,发放救助金101万元。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强化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加强纪律审查,强化党内监督,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塑造行业清风正气。
(二)深化综合医改。一是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配合医保部门实施“三医”联动改革,着力深化以市四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二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对接市级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全民健康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医疗机构便民服务水平;推动建设覆盖区乡的远程诊疗系统、互联网+影像系统,促进医联体建设。三是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推行“6S”精益管理模式。
(三)大力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注重村医本土化培养,做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两个允许”落地,加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同质化。
(四)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与卫生应急工作。做好以新冠肺炎为主的重大疫情防控工作,巩固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监测预警和联防联控,确保不发生急性传染病暴发疫情。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保障和慢性病、精神病、职业病等疾病管理。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五)努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强化基层卫生、妇幼健康、疾病控制、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等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使用和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和促进辖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项目,探索符合区情的医养结合模式。认真做好2021年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树立江南城区良好卫生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