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德桥镇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德桥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区委“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江南”战略目标,争先创优,砥砺前行,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安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一)防疫战线守好守牢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号召下,春节起始全员上岗、全时在位、全域覆盖、持续作战,共设置劝返点9个、温度检测点12个,镇、村(社)党员干部、医护人员、派出所干警、保洁人员、志愿者等共254人参与值班值守工作,组织党员自愿捐款9.5万余元,3月中下旬稳扎稳打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向中学捐赠防疫物资助力复学,慰问驰援湖北医护人员家属,扬新风汇聚正能量。
全年共摸排涉鄂、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480人,涉国(境)外返鼎人员8人,全镇无一例疑似、确诊病例,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
(二)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2020年,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实施“脱贫质量回头看”,全面开展自清自查,发现问题77条,集中整改销号77条;与五谷丰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产业扶贫协议,提供免费种子化肥,贫困户享受到真金白银的优惠;启动公益性岗位57个,扶贫车间2个,对接茂苑花卉、佳禾蔬菜等企业用工需求,帮助13名贫困人口就业创收;承办2场“直播带货”,助力贫困户销售葡萄一万多斤;坚持“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原则,对全镇12户实施危改,对18户存在漏风漏雨隐患的B级安全住房实施整修。
(三)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一是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进上级项目资金,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全年机耕道整修3000余米,疏浚渠道19.5公里,山塘整修扩容12口,泵站更新改造6处。广泛发动春耕生产。全年早稻集中育秧7200亩,双季稻种植面积53000余亩,优质稻17000亩,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优质稻种植工作多次获得省市好评,粮食生产、农机工作获评区级优秀单位,雷明正获评鼎城区种粮大户表彰。大力支持种植养殖。乔家岗村佳禾蔬果专业合作社种植有机蔬菜700亩,刘家桥村种植高品质油茶600亩、花卉苗木300亩,朱家桥村种植草莓200亩,同心坝村同心生态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甲鱼900亩,朱家桥村、张家桥村甘蔗种植面积1100亩,一村一品逐步形成。
二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立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配套专项资金严格兑现奖惩。全年马家吉河、同心河清淤15公里,堰塘清理57口,水渠清理69处,黑臭水体整治2处,污水主管网铺设2公里,日清运垃圾10余吨,实现保洁常态化,高质量完成改厕735户,“空心房”整治验收近54亩,秸秆禁烧强宣传严处罚,教育处罚焚烧垃圾秸秆群众4人,通报批评包组村干部12人,开展了马路市场整治、交通顽瘴痼疾整治行动10余次,珍珠全面退养,最后一户70亩在年底前主动退养。
三是文明创建引领乡风。积极组织参与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高质量举办“我要上春晚”镇德桥专场演出,乔家岗村舞蹈《祖国你好》登上鼎城春晚的舞台。乔家岗村刘茂云家庭再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信访维稳态势良好。全力推进“无上访村”创建,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镇村,做到大事不出村镇、小事不出网格,2020年获评区级平安建设工作优秀乡镇,刘家桥村被评为市级无上访村,张家桥村、同心坝村、朱家桥村、水浒庙社区、财神庙社区、夹巷口社区6个村社被评为区级无上访村(社区)。
二是综合治理有序有力。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探头运转正常,协助调查处理交通事故和各类案件10余起;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民调宣讲大走访活动;开展社会治安巡逻,累计抓获夜间非法捕鱼人员3人,抓获小偷1人;开展打击整治“黄赌毒”专项行动,累计收缴麻将机10台,行政处罚10人次。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工厂等活动,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召开禁毒知识讲座15堂。
三是安全生产成果突出。2020年创建市级安全生产工作示范乡镇一举成功。强责任防事故。全年共组织4次全镇范围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重点行业和部门安全生产开展专项整治:检查餐馆、集贸市场、学校、药店、超市等20余次,加油加气站13次,整改隐患问题22处;开展道路交通顽瘴痼疾整治,查处各类交通违法178起,获评区级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先进单位;开展森林防火演练2次、防汛演练2次,堤段点交2次;支持各村(居)建成微型消防站9个;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管控有力,获评区级校车管理先进单位。
(五)社会民生落实落地
一是社会保障应保尽保。全年共发放特困资金86.81万,特困价格临时补贴3.79万元,城乡低保(90户、170人)发放低保资金60.58万元,城乡低保价格临时补贴4.33万元,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护理补助2.88万元,困难残疾人(41人)生活补贴3.45万元,重度残疾人(213人)护理补贴17.89万元,孤儿(1人)补助1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人)资金1.2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5.73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6.8万元, 临时救助18.2万元。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要求,全镇共新增低保7人、特困2人。
二是“两保”筹资稳中有进。多措并举强宣传,城乡医保、农保知晓率100%,夯实责任促筹资,全年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6014人,城乡居民医保筹资16126人。筹资人数均较上年度有所增加。
三是卫健工作有效开展。全年发放特扶40人、36.06万元,农村奖扶962人、92.35万元,保健费247人、2.96万元。积极开展5.29、7.11活动,市、区、镇、村四级妇联为特扶家庭送关怀、送温暖,慰问留守贫困儿童24人。
四是人口普查高效完成。整合全镇力量,设立普查指导员18名,普查员101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人口普查阶段性工作任务,共摸底上报人口数20044人。
二、存在的问题暨2021年工作重点
(一)存在的问题
镇域经济依然薄弱。由于历史欠账等多方面原因,镇级财政负担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产业发展进程缓慢。全镇现有产业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等传统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第二、第三产业引进步伐缓慢,招商引资任务依然繁重。乡村振兴有待深入发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尤其是思想文明教育工作开展有待规范落实,化被动为主动。
(二)2021年工作重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弘扬扛鼎精神、打造现代江南、建设幸福鼎城”工作部署,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扛鼎先锋”为主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重点抓好如下几点工作:
1.彰显党建引领。强化理论武装,不断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树立先进典型,正向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规范党员干部言行,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突出抓好镇党校提质升级。
2.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让群众少跑腿,落实一站式服务。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四风”问题。
3.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加大对脱贫户的产业扶持。引导指导有意愿有能力的脱贫户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为脱贫户劳动力转移提供优质服务。加大扶贫政策的落实落细。
努力做大做强产业。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抓好粮食安全。压单扩双,杜绝抛荒,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优质稻种植规模。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解决种植技术难题,推行“合作组织+农户”模式,实现技术带动和引领,提高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加快生态、休闲、旅游农业的融合发展,支持佳禾蔬菜合作社、茂苑花卉发展与壮大,发挥城郊区位优势,打造一批发展良好、有竞争力的企业。
加强爱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搭建发展平台,支持优秀儿女回乡创业。加大新型农民培育,不断提升新型农民的技能。
全面推动生态治理。有序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为目标,以美化庭院为着力点,实行户分类组清扫村收集镇转运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乡村环境整治。争资争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力争刘家桥村、同心坝村、卧龙岗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挤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加快刘镇公路美化亮化工程落地。加强大气治理工作。全面落实秸秆禁烧,广泛宣传,深入推进,让人民在情感上认同行动上赞同。加强文明新风倡导,红白喜事少放鞭炮不放鞭炮。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坚持巡河制度,落实巡河责任。加强水环境治理。河道环境保护与保洁相结合,责任到村,岸线到人。加强河道疏浚,灌溉通畅,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4.保障民生民本。进一步完善社会兜底保障工作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特困群众的保障力度不减。转换敬老院管理模式,争取敬老院再次提质改造。社会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无上访镇村”工作继续发力,平安建设永不止步,禁赌禁毒工作力争再扛红旗。争创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力争再上台阶。支持学校改善校园周边环境,适度资助优秀困难学子。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计生协会等群团组织作用,推动社会事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5.努力破解招商引资难题。力争海乘职业技术学院落户镇德桥镇刘家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