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财政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
202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积极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疫情的影响,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共克时艰,财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把基层党建工作置于财政管理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来筹化,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和财政工作两结合、双促进。一是全面压实党建责任。局党组坚持每月中心组学习,定期研究调度党建工作。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强化财经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强化支部书记工作责任,建强支部堡垒,规范支部阵地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和“周五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以支部为主体组织开展党建活动,认真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评议、推行党员积分管理。统筹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与机关文明创建、点村扶贫、扫黑除恶等工作,定期开展党员进社区、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二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党组议事规则,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股室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定期开展集体廉政谈话,按照“四必谈”要求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工作层层到位。结合市委县级交叉巡察整改工作,对指出问题逐一制定整改措施,对整改问题动真格、不敷衍,全面完成整改任务。局党总支集中开展了4次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和专题讲座学习,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征文、演讲、评选优秀典型等各类活动。三是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优化财政服务,努力塑造“勤政、务实、高效、廉洁、和谐”的财政机关形象。持续开展“服务提速、办事提速、拨款提速、评审提速”活动,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梳理各项行政审批和办事服务事项流程,简化审核审批。落实“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责任制,对于外单位递交的资金审核报告,建立股室、办公室、局长、分管副职联合全程代办机制,所有局内流程内部流转,一站式服务到底。
2.强化资金统筹,全力保障重点支出。受疫情影响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牢牢把握“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导向,积极统筹资金,为保障重点支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区财政紧缩各项支出,除保障人员工资、机关正常运转外,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及时到位和加强防控物资采购工作。今年共拨付防疫资金1456.07万元,用于全区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一线医护人员临时补助,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疫情防控经费等防疫支出。二是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严格落实上级涉及疫情财政补贴政策,及时学习传达转发上级文件并制具体细则,准确测算财政补贴资金。目前,已经受理了步步高桥南超市、林宇科技两家企业补贴申请,共发放财政两税专项补贴6.56万元。同时大力配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今年为99家企业申报专项资金1.19亿元。安排失业保险基金21.26万元对20家受疫情影响的未裁员企业进行了稳岗返还。落实受疫情影响企业社保缴费的减(缓)缴政策,共减免各项社保缴费4261.2万元。拨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资金67.1万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和创业就业培训工作。三是落实降税减费政策。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坚持一体化指挥、机制化推进、铁账本核算,全面落实精准宣传、精准施策、精准考核,确保减税降费落地生根。在2019年全区减税降费3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全区累计落实新增减税降费1.5亿元。四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区财政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脱贫攻坚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助力打好打赢全区脱贫攻坚战。全年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263万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2406万元),实施精准扶贫,打造扶贫产业项目497个,受益贫困人口43029人。完善小额扶贫信贷机制,提供风险保障金522万元,为1173名贫困户发放贷款5627.5万元。
3.强化精细理财,着力提升工作水平。一是积极挖潜增收,确保完成年度目标。面临疫情和减税降费影响,收入形势异常艰难,财政部门主动作为,积极研判经济形势,加强与征管部门联系,准确掌握收入走势。非税部门督促单位加大执收执罚力度,税务部门强化税源监控,既抓好服务,又强化稽查,确保应收尽收。区政府加大财税收入调度力度,坚持每月调度2次以上,强化征管责任。2020年,全区共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218万元,增长6.6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6776万元,增长8.09%;非税收入完成47442万元,增长3.37%。二是大力压减支出,确保兜住“三保”底线。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财政部门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市压减一般性支出有关要求,并通过会议、汇报,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区思想认识,认真落实过“紧日子”各项措施。财政局机关带头厉行节约,严格控制办公经费支出、办公用品消耗,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落实过“紧日子”各项措施。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020年预算编制过程中对一般性工作事物性经费一律在上年压减10%的基础是再压减10%。全年共压减支出12689万元。继续加大压一般力度,保重点支出。对除“三保”和债务还本付息以外的区级专项,一律压减20%。同时预留部分财力,统筹安排后段不可预计支出。除疫情防控以外的增支,不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放缓2020年区级预留专项等预算支出进度,全年我区共支付(包括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权责发生制支出)65.11亿元,有效保障了“三保”和其他重点支出。三是强化财政管理,大力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绩效目标“两个”全覆盖,对100万元以上项目重点监控,对单位整体支出及专项支出实行“三年一评”,评价结果在区人大常委会上进行报告和票决,重点绩效评价报告实行网上公开。积极应用绩效评价和运行监控结果,2021年预算编制应用绩效评价结果13个,调减取消项目9个、预算资金677万元。问题整改收回财政资金74万元。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由财政监督检查部门查处问责。加强国库暂付款管理,加大清收力度,目前共收回资金30649万元。进一步强化支付审核。积极落实“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行“公平审核、阳光审核”。严格坚持“按财政预算、按用款计划、按项目进度、按规定程序”的原则进行审核支付。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对各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实行动态监控与预警止付。进一步强化职能监管。完善内控制度,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开展“互联网+监督”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查处。依托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综合运用日常监管、重点监控、现场核查等手段,对直达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截至目前,我区直达资金(含参照直达)项目总数为57个,支出项目总数为49个;直达资金(含参照直达)预算总额为37951.4万元,分配进度达100%;支出总额为33274.29万元,支出进度达87.68%。进一步规范财政评审行为,严把送审、评审和审批关,实行“阳光”评审、“公开”对审、“公正”审核,推行“三级审核”制度,完善业务信息化管理,截至目前评审办共完成评审项目436个,送审金额25.57亿元,审减金额2.91亿元,综合审减率达11.38%。全面开展资产清理整治工作,加强闲置资产整合使用,对16家涉改涉租单位的办公场所进行合理安置调配,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共完成国有资产处置收益2228万元。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程序,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模式,对采购活动监督过程在网上“一网打尽”,截至目前共成交项目618个、采购额度5.87亿元,节约资金877万元;推进扶贫832平台农副业产品采购,完成采购金额39万元;启动湖南省电子商城政府采购平台,采购人166家全部录入,一级预算单位交易率达100%。四是强化债务管控,防范财政风险。贯彻落实债管例会制度,坚持防化债工作月例会制度,专题研究防化债工作。牵头制定完善了3个PPP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及细则,加强项目管理。基本保证了平台公司资金不断链,不发生一起债务违约的风险事件和舆情事件。完成2020年地方政府债券申报转贷工作,申报的2020年新增债券计划需求中,省级财政成功发行并转贷给我区新增一般债券2.08亿元、专项债券5.47亿元。抓好各项债务上报和上级调研工作。
二、2021年工作思路
1.千方百计抓收入稳增长。要加大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增加财源税源,强化收入征管,加强考核与调度,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确保收入稳定增长。2021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非税收入方面:充分调动执收执罚部门积极性,加大征缴力度,积极增收超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大砂石开采力度,增加处置收益。国土收入方面:对土地储备和出让情况实行月调度,确保国土收入不留缺口。
2.全力开展争资争项工作。区委、区政府要将争资争项(含争指标争政策等)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要制定详细的工作目标与计划,并加强工作进度的调度,严格落实争资争项考核办法,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
3.严控支出保运转惠民生。一是严控各项支出。对单位运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实行单位总额控制,今年在上年实际数的基础上一律压减10%,超过部分财政停止支付;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安全维稳、教育、卫生健康等专项中政策性配套民生支出以外的其他专项一律压减20%;各单位增加工作任务不另安排工作经费。规范人员待遇发放,禁止超标准、超范围。规范国有资产资源管理、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二是保障重点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原则安排支出,按照上级考核要求落实乡镇(街道)、村(居)组织和城市社区的基本运转保障经费,要多方筹集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环保治理、风险防控等重点。科学安排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强化民生保障力度。
4.加强资金监管提绩效。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将上级财政安排和本级预算安排,对支持方向、扶持对象和使用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实行跨部门统筹安排,在涉农、水利、经建等方面加大整合力度,力争整合2-3亿元,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强力清收库款往来,严控新增国库借款,加大清收力度,通过上级专项抵扣、区级专项抵扣、资产处置收入抵减、单位自筹资金归还等多种方式消化往来。积极盘活存量资金,除在建工程等跨年滚动项目外,对结余结转超过一年的区级资金、两年的上级资金以及无需继续使用或当年未分配下达到具体项目和单位的资金,一律收回财政统筹使用。二是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继续将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落实绩效评价问题整改,坚决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预算安排的依据。三是强化财政职能监管。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三公”经费等方面的管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作用,提升财政资金效益。
5.强化债务管控防风险。一是坚守“三个底线”。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合理调度国库资金,清理财政对外借款,严禁向平台公司出借和垫付财政资金,牢牢守住“三保”底线、国库库款安全底线和不发生财政运行风险的底线。二是积极稳妥化解债务。按照“置换一批、偿还一批、转化一批、归位一批、清理一批”的思路,处置化解存量债务,严控任何形式的新增隐性债务,严格落实“倒查问责,终身追责”的债务管理考核问责制要求。特别要严禁在乡村换届期间突击花钱、虚增债务、违规处置资产等行为发生。三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转型,支持平台公司做大做强,增强“造血功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还债,按期还本付息;加强PPP项目管理,科学规避项目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