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许家桥回维乡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

2021-03-25 16:14 信息来源:许家桥回维乡
字号:【

在过去的一年,我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较好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全乡呈现经济平稳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一、坚持生命至上,全力防疫情。

针对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乡按照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迅速响应开展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利用村村响广播广泛宣传疫情资讯、科学防控措施、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切实做好自我防护。全乡共摸排涉湖北返乡人员238人(其中涉武汉返乡107人),共摸排涉国(境)外人员154人,严格落实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令集中医学观察,截至目前全乡无一起感染病例。疫情发生后,集镇墟场全面取消赶场,明令禁止各类赈酒行为。全乡共劝退、劝延各类赈酒162起,防聚集取得明显成效。      

2月份,疫情稳定后,稳步推进超市、药店、餐饮、日杂等乡内1102家商业门店恢复正常营业。在复学开学前,乡疫情防控指挥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实地检查疫情防控期间开学保障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就学。随着全国疫情发展状况,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为总目标,全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逐步形成常态化,全年本乡无一例确诊病例。

二、坚持政策引领,大力促脱贫。

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关键指标,依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危房改造、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建设为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认真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各类工程,扎实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乡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05户2116人,2020年脱贫32户53人,已实现全面脱贫。产业扶贫方面,我乡因地制宜,去年统筹规划了红薯种植加工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加工企业+种植基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的方式开展帮扶。投资160余万元在杨公庵村建设一个红薯粉加工企业(常德助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动10个村开辟了1000多亩红薯种植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276户贫困户流转土地,今年有530人次贫困人口参与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务工,参与经营分红。截止目前,该公司红薯粉丝产量约5万斤,销售额约60多万元。通过务工、分红,实现全乡扶贫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脱贫的多赢目标。 危房改造方面,全乡纳入今年危房改造计划共31户,其中贫困户已完成危改12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乡党委政府自行筹措资金十六万余元,整改因灾造成贫困户漏风漏雨11户,改造旱厕35个,整修屋面2间,新建住房2套。医疗救助方面,贫困人口医疗参保率达100%,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2311人,其中慢病签约服务387人。今年为248名在外务工人员发放交通补贴48700元。

三、坚持绿色发展,强力美生态。

一是严厉打击整治非法挖砂采石取土现象,完成复垦复绿9个地块,353亩;二是及时回应和处理群众关切的生态环保信访件8起;三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管控好本地区空气质量,按区特护期要求抓好秸秆禁烧,完成年度空气质量目标;四是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保洁员队伍建设做到了“四个统一”即工资统一、服装统一、工具统一、保险统一。

四、坚持基础先行,倾力抓建设。

1.重点工程建设。一是机场延伸线完成土建;二是319国道白改黑1000米基本完成;三是牌南线3.5公里完成大修。      

2.农业基础建设。一是安饮工程建设,完成195万元水厂改造;二是疏通渠系25公里,安装机闸5处,硬化道路5.2公里,硬化渠道5.45公里,山塘护坡15口。

3.交通顽瘴痼疾整治。一是按时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本辖区5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销号工作;二是成功取缔319国道两侧马路市场,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五、坚持民生为本,尽力惠民生。

1.争分夺秒促生产。全乡各村(社区)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利用村村响广播、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充分知晓和理解了保证粮食安全的意义,切实提高了种粮积极性。在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压单扩双”的同时,坚决遏制农田抛荒,对抛荒耕地取消地力补贴,由村集体收回经营权统一耕种或转租。全乡分层次推进早稻集中育秧,着力于减少插花,扩大示范面积;对公路沿线的村(社区),作为重点区,发挥最大示范效应,全部种上双季稻。全乡水田面积4.95万亩,完成早稻播种3.78万亩,晚稻播种面积3.86万亩,优质稻播种面积2.15万亩,集中育秧4800亩。全年发展生猪生产存栏36016头,出栏30540头。

2.保质保量优布局。为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乡根据上级安排,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由乡国土所及相关村(社区)具体落实。在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实施技术规范的前提下,如期完成“空心房”整治工作任务。已拆除“空心房”57栋,整治地块120个,涉及面积11000多平方米,完成拆旧复垦工程施工任务323亩已通过验收并种植作物。

3.一丝不苟确产权。对于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乡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要求,坚持“依法依规、房地一体”“应登尽登、能发尽发”的工作原则,以“农户自愿申请、权属来源合法、产权清晰无争议、面积量算准确”为前提,逐户开展测量和权属调查、收集土地和房屋权属来源资料,形成地籍图、宗地图、房屋平面图,已完成全乡16个村(社区)9655户摸底调查工作,符合颁证条件的有8690户,最终落宗资料齐全可直接颁发农村不动产登记证的有8066户。      

六、2021年工作重点

1.聚焦全乡中心服务农业发展。      

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坚持完善和创新乡村振兴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保护农村环境。

2.聚力筑巢引凤,加大招商引资。

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坚持大力开展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创新推动产业招商、全民招商、精准招商,特别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做好招商工作,吸引他们中的优秀者返乡创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

3.聚合产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      

2021年,是脱贫攻坚的普查之年。全乡扶贫工作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以乡本级的特色扶贫产业为引领,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巩固我乡脱贫成果,确保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4.聚心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保障。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区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部署,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持续用力推进,努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一是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二是在村党支部设置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无职党员的管理,充分发挥无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三会一课”、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落实。三是完善乡村两级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加强乡村干部量化考核管理。严格乡村干部行为规范,促进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5.聚蓄多方合力,办好社会事业。

社保工作惠及全民:加强培训,提高我乡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积极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把用工需求与培训衔接起来,通过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推荐上岗等方式,实行先培训后输出。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又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定和提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养老保险继续加大宣传,让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参保,享受国家各项优惠政策。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依然坚持“三个不变”,推动“三个转变”,确保“三个到位”。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和数量,切实把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提升卫生院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更新医疗设备;继续推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村卫生室人员流动机制,不断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就医;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现象。

严格落实民生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依托乡敬老院,探索建设村级养老服务站,确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全方位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工作机制。规范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推进低保工作的透明化、规范化,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政策,确保特困供养老人吃好、穿暖、居住环境优美、有病及时医治。推进殡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倡新型丧葬形式,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6.聚集整体活力,推进乡村振兴。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抓重点、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实现全乡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产业兴旺促发展: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土地开发复垦,加快休闲农业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生态宜居润民生: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基础设施健全、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培育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重点示范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工程,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构建乡村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医疗、卫生、养老、义务教育服务体系提质增量工程。乡风文明大和谐: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乡村治理见成效:推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继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乡村交通、消防、公共卫生等公共安全事件易发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快推进建设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平安家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