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鼎城区交通运输局2018年工作总结暨2019年工作计划

2019-01-29 08:52 信息来源:鼎城区交通运输局
字号:【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鼎城区交通运输工作综合排名全市第一方阵,综治、安全管理、治超等工作全市红旗。被市委市政法委评为全市十大平安交通建设示范单位,并被市委政法委推荐为全省十大平安创建示范单位。获全省燃油补贴发放先进单位。

1、着力经济发展抓建设。一是重点工程。刘镇公路竣工通车。蔡双线完成总投资1.4亿元,完成路基主体。蒿子港码头已完成临水工程和平台建设,完成主体工程,二是为民办实事工程。完成提质改造68.5公里、安防工程58.6公里、改造危桥12座。三是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召开了全区动员大会,区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区长等区领导参加动员会议。全年完成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430公里,并争取了2019年514公里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指标。

2、着力安全运输抓监管。一是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建设。开通了市城区至机场的H5公交线路和市城区至常德高新区52路公交线。特别是市城区至高新区公交线的开通,遇到了重重阻力和困难,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局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和我们的主动作为下,我们顺利开通了高新区的公交线路,目前运行情况平稳。二是运输安全管理。全年交通运输系统未出现一例安全责任事故。主管的水上交通实现34年无责任事故。开展了平安交通建设,大力开展“隐患清零”行动,打击非法营运行为,查扣非法营运摩的、三轮车370台次,开展超限超载治理,治超工作全市第一;全力推进水上交通非法运输整治、重点对大西门、下南门渡口进行整治,并对全区船舶、码头、渡口进行排查摸底,查出安全隐患15处,全部整改到位;筹措资金20万元,完成8艘僵尸船整治。

3、着力乡村振兴抓养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公路的指示,对全区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实行逢二逢七养护制度和养护巡查制度,开展党员示范路建设,建立局长、书记样板示范路、党员示范路158.8公里,开展季度养护评比,实行奖罚机制,对达到良等路的乡村道给予1500元和600元以奖代补,好路率达90%以上。创造了畅、安、洁、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二、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交通运输工作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十九大精神“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基本建成交通强国,进入世界交通强国行列”的宏伟目标,根据鼎城交通状况,打造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的道路运输体系,构建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公路网络,打造区域内一小时经济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突出交通建设。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完善主干公路网。双蔡线干线公路竣工通车,建成蒿子港码头。建设国防战备公路15公里。陬鄂线、谢杨线完成前期工作。抓好农村公路建设。完成脱贫攻坚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514公里,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50公里。抓好病危桥改造。改造农村公路危桥6座。

2、坚持建管并重。抓好公路养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发展要务,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示范评比活动,切实做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养护领导机构、责任、养护人员、资金的“四个落实”,实现“常年养护,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的目标。继续采取以奖代投的办法,对达到良等路的乡、村道分别给予每公里1500元和600元的奖励,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继续保持在全市的领先水平。抓好超限超载治理。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实施“全区统一领导、乡镇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协作、区域联动治理、责任倒查保障”的工作机制,切实搞好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加大源头治理和流动治理力度,整合执法力量,强化工作保障,开展联合执法,大力开展超限超载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做到超载必卸。

3、强化运输管理。突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全区交通运输责任事故始终为零。一是交通建设安全。安全生产不出责任事故,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二是水上运输安全。严格执行周检查月巡查制度,进一步深化水上安全管理“县管乡包村落实”体制,落实签单发航制度,实现35年无水上交通责任事故。三是道路运输安全。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三关一监督”、“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大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非法营运行为,杜绝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突出运输市场管理。规范运输市场管理,合理布局客运线路和运力结构。统筹城乡客运发展,稳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加强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强化运输保障,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切实保障重点物资、城乡居民生活必需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和特殊时段的运输工作。

4、打好攻坚脱贫攻坚战。争取上级农村公路自然村建设计划,改善全区农村道路交通状况,确保人口聚居地达到25户100人标准的村级道路实现硬化,确保全区行政村公路通达、通畅率达1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