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常德市鼎城区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14-05-27 09:22 信息来源:鼎城区统计局
字号:【

2013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城市经济为主线,努力作为、科学务实,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全区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

一、综合

据初步测算,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96元,比上年增长7.5%,总量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76.82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增加值65.15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89.46亿元,增长14.9%。

一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8.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14.7%,下降29.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8%,下降32.5个百分点;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6.4%,增长29.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9%、36.1%和42.0%。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0%。

全年财政总收入13.71亿,比上年增长19%。公共财政收入8.09亿元,比上年增加1.4亿元,增长16.1%。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5.64亿元,增加1.00亿元,增长21.6 %。公共财政支出29.09亿,增长17.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39亿,增长35.0%。

二、农业

2013年,全区继续以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步伐,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43亿元,增长2.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4.66万亩,比上年增加0.3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 20.28万亩,比上年减少0.6亩;油料种植面积56.5万亩,比上年增加4.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 28.94万亩,增加2.97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66.0万吨,下降1.29%;棉花产量2.09万吨,下降11.9%;油料产量6.62万吨,增长7.1%,其中油菜籽6.39万吨,增长7.3%。全年蔬菜产量35.97万吨,增长7.5%;柑桔产量3.45万吨,下降0.7%。

畜牧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出栏生猪80.75万头,比上年增长0.6%;出栏牛2.36万头,增长12.9%;出栏羊11.92万头,增长1.9%;出笼家禽1288.25万羽,下降0.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8.07万吨,增长5.2%;禽蛋产量6.11万吨,下降1.5%。

全年水产品产量7.08万吨,比上年增长17.8%。

全区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7家,新增62家。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5.4万千瓦,增长7.4%,农村用电量1.27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2%,化肥施用量20.34万吨,比上年增长0.8%,农药使用量1466吨,下降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3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6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1.2亿元,比上年下降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3亿元,比上年下降11%,实现利润14.8亿元,下降3.8%,实现利税21.5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中,有亏损企业5家,亏损面8.1%,比上年收窄5.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940万元,比上年下降59.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7301万元,比上年下降71.1%。

我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有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98亿元,增长7.2%,实现利税总额1.3亿元,较上年增长2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1%。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8个,投产项目1个,亿元项目计划总投资97.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5%,实际完成56.1亿元。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8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商品房销售额90528万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住宅销售额77599万元,比上年下降2.0%。2013年商品房施工面积80.17万平方米,增长48.2%,其中住宅65.21万平方米,增长57.0%;商品房销售面积24.3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1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8.3%和10.2%。商品房待售面积17638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8663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积增加14553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85493平方米,。住宅销售均价每平方米3359元,比上年每平方米下降 419元。

2013年改造农村危房750户,新建廉租房258套,公租房1568套。投入6.5亿元,新建整修山塘4928口,渠道近2000公里,解决饮水不安全人数5.5万人。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业

2013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完成增加值12.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全区社会车辆拥有量为93617台,其中,汽车新增7118台,摩托车减少9829台。交通建设快速发展,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5247公里,四级以上公路3022公里。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0513万吨公里,下降8.8%,旅客周转量101126万人公里,下降22.1%。汽车总站每天发送旅客13126人次。

邮电通讯业快速增长,信息建设日益完善。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5767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67万元,增长16.4%;电讯业务总量6700万元,增长11.7%;移动业务总量25300万元,增长2.7%。年末局用交换机装机总容量达9.79万门,年末固定电话6.2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9.7万户,新增3.7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3.5万户,新增2000户。年末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5.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4万户。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60.45部,比上年增加3.25部。

六、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城乡看: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2.8亿元,增长13.7%,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8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5亿元,增长20.8%,占整个市场的比重为1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销售额增长15.0%,住宿餐饮业销售额增长6.4%。

全年引进外资509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721万美元,增长16.5%;引进省外资金40.6亿元,比上年增加12.7亿元,增31.3%。

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区有旅行社1家,旅游门市部6家,3A级旅游等级区1家,省级旅游示范点1个。全年花岩溪、石板滩毛粟岗等景区共接待游客4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3%,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增长25.0%。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38亿元,增长15.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个人贷款17.74亿元,增长31.3%;企业贷款24.65亿元,下降6.1%;农业贷款47.28亿元,增长38.9%。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全年各项保费收入22170万元,比上年下降2.3%,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785万元,下降3.7%;人寿保险收入15385万元,下降1.7%。保险赔付额11641万元,同比增长6.0%,其中:财产保险支付赔款3823万元,增长20.9%;人寿保险支付赔款7818万元,增长5.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义务教育全面加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2013年全区拥有中小学校96所,比上年减少11所,其中:普通中学43所,减少1所;普通小学59所,减少6所。在校学生51155人,比上年下降6.1%。在园幼儿14113人,增长16.8%。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100%,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为100%,高中升学率77.7%。2013年末,各类学校拥有专任教师4656人。普通中学师生比为1:7.5;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15。

全年专利申请348项。专利授权2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6件。品牌建设逐步推进,“鼎城茶油”获得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唯一茶油金奖。

2013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67.1亿元,比上年下降20.4%。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场次216场,观众75000人次,影剧院1个,全年演(映)出场次2800场,其中艺术演出场次560场。《我们的退武兵》、《人怕出名狗怕叫》两个文艺节目获文化部群星奖。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99931册,发放有效借书证3865个,档案馆1个,全年开放各类档案947卷,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各1个。新增数字电视用户3410户,全年数字电视实际用户68000户。全区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全区共有卫生机构48个,拥有病床2338张,卫生技术人员1779人,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813人,注册护士622人。每千人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1张、2.3人、1.1人和0.8人。全区有乡镇卫生院34个,其中1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达省优标准,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1134张,卫生技术人员866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9人。全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2014人,下降27.9%,报告死亡3人,减少10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13年度参加省级比赛取得了5金2银5铜的佳绩。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16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41.23万元。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实有耕地77973公顷,其中旱地8768公顷,水田69205公顷,2013年完成造林面积 3200公顷,退耕还林13公顷。

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初见成效。全区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增长3.1%,单位GDP能耗下降1.8%。全社会用电量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4%,其中工业用电2.09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8.0%,生活用电1.45亿千瓦时,增长2.63%。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99%,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率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COD排放总量削减率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安全形势稳定,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起,比上年下降36.6%,死亡29人,下降9.4%,直接财产损失10.88万元,下降46.8%。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15人,同比下降6.2%。

全区食品卫生抽检195批次,抽检合格率达到90.3%。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5.93万人,比上年下降0.9%,其中:非农业人口10.38万人,农业人口65.55万人。全区男性人口38.77万人,占总人口的51.06%,女性人口37.16万人,占总人口的48.94%。0-18岁人口10.32万人,下降0.29%;18-35岁人口17.72万人,下降1.39%;35-60岁人口32.16万人,下降3.04%;60岁以上人口15.72万人,增长3.83%,

2013年,全区出生人口7786人,人口出生率为10.25‰;死亡人口2520人,死亡率为3.32‰,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6.93‰。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高。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0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9834元,增长11.2%。城乡统筹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013年为2.25:1。

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63075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26020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2549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1012人,下降0.1%;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7936人,增长5.8%。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467人,增长1.9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612400人,参保率为97.4%。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今年新增就业64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有养老机构47所,床位2740张,年末在院1327人。救助站1个,全年救助958人次。有社会福利企业6家,安置就业职工184人,其中残疾职工77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694.3万元,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0178人,比上年末减少462人;农村居民23699人,增加1024人。农村集中五保供养人数1318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人,农村分散五保供养人数5671,减少505人。城乡医疗救助人数30236人,直接医疗救助10883人次。民政部门直接接受社会捐款81万元,受益700人次。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按现价计算,其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