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2021年第5期
鼎城区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领导指示,为准确把握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密切跟踪农业农村经济支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鼎城区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调研,现将分析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2021年,全区计划粮食种植面积152万亩,总产64万吨,其中水稻面积147.8万亩,旱杂粮4.2万亩。现已落实早稻面积62万亩,中(一季晚稻)稻面积22.5万亩,晚稻面积28.9万亩。夏粮收获面积1.9万亩,夏收油菜面积65.2万亩。
2021年,全区蔬菜计划播种面积36.41万亩,目前已播种面积约20.92万亩,占全年计划面积的57.46%。
截止到6月底,我区生猪现存栏40.24万头,生猪发展79.56万头,同比增长14.7%;出栏39.32万头,同比增长13.9%。
2021年,全区水产品起水产总量计划6.1万吨、河洲甲鱼推广面积保持在4.7万亩以上、稻渔种养面积保持在5.5万亩左右。据业务部门统计,截止到6月底,水产品起水产量已达3.15万吨,同比增长0.8%,已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51.64%。甲鱼、稻渔种养面积均已完成推广目标。
二、各地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
(一)稻谷。预计今年7月12号左右我区早稻开始上市流通,预计湿谷收购价格每百斤87元左右,折算干谷价格123左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0.024%左右,加工成大米的出厂价大约每百斤200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元/百斤。
(二)蔬菜
1.苦瓜。目前价格4元/左右,相对去年最高价低了0.3元/,降幅1.44%。
2.丝瓜。目前价格2.7-2.8元/斤,基本与去年持平。
3.豇豆。市场价格2.8-3.0元/斤,去年最高价格1.5元/斤,增幅100%。
4.辣椒。市场价格1.0元/斤,与去年相比波动不明显。
目前,苦瓜、丝瓜、缸豆价格偏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而以上蔬菜费时费工,造成蔬菜合作社不敢大面积种植,从而影响蔬菜产量,价格上行。南瓜、冬瓜、辣椒由于好管理,产量高,价格波动不大。
(三)生猪。目前出栏价25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21.88%。生猪产能在前2年政策的鼓励下,全国恢复较快,导致价格下降较大。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尤其是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情况及规模
持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高档优质稻和优质蔬菜。在高档优质稻方面,搞好品种技术配套组装,早稻推广加工专用型湘早籼24号、中早25、中嘉早17、潭两优83等,中(一季)稻和晚稻推广高档优质稻农香32、兆优5431、兆优5455、桃优香占、盛泰优018、泰优553、隆晶优蒂占等。初步统计,全区建立高档优质稻基地65.12万亩,其中“常德香米”国家产业园建立高档优质稻面积30万亩
在优质蔬菜方面,在确保产量和稳定供给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全区蔬菜品质,蔬菜产品农残率保持在98%以上,合格率达到99.98%。引导规模蔬菜基地积极开展标准化生产,优质蔬菜产量达到70%以上,蔬菜加工率达到12%以上。加快蔬菜品牌创建,积极引导规模生产主体开展商标注册、农产品质量认证。目前,“两品一标”质量认证生产主体有三家(弘富源、佳禾、华茂),认证的绿色食品有豇豆、苦瓜、黄瓜、菜心、芥兰、薯尖等,品种累计已达14个。商标注册9个(平向良、湘常华茂、桂花湾、桃园小蜜蜂、十美香、古索、日甘好、同春垸、平安宴)。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出现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及其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问题:1.建设资金不足。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持久深入的“三农”重点工作,全面改进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但是现有农村基础相对薄弱,地方财力有限,资金供需矛盾突出。2.建设人才稀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农村建设技能的人才稀缺。二是愿意从事农村基层建设的人才短缺,特别是年经人才。3.主体意识不强。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认识还参差不齐,参与不热情,行动不积极,“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
建议:1.坚持不懈抓重点。一是继续开展示范片区双“十”建设行动,巩固创建成果,形成可复制的“鼎城模式”。二是继续推动省、市、区三级联创,对成熟的创建村及时授牌,扩大示范面。三是加大幸福屋场的建设力度,幸福屋场建设要成为已创与在创的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硬性指标。四是强化美丽乡村动态管理,按照市区两级制定的实施方案,以动态方式加强对已授牌村管理。五是继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巩固三年行动的成果,使宜居环境再上一个台阶。2.示范引领促创建。进一步扩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范围,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与枉水生态走廊共生的“草坪—黄土店”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辐射带动全区形成“基础设施完善,社会风气良好,生态环境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3.循序渐近破难点。在资金方面,按省市区文件要求继续保持或加大区级财政投入,同步建立动员乡贤和社会其它力量资金进入美丽乡村建设的激励机制,破解资金难的问题。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准。在人才方面,加紧探索留住人才与发展人才的机制,提高基层人员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要提高自我素养,在群众中广泛宣传,以调动群众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探索新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三产融合,破解集体经济增收难的问题。
五、鼎城区“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十四五”时期,鼎城农业农村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任务十分艰巨。
1.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需求增长仍是长期趋势,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
2.全区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现象仍然较普遍,中低产田占耕地的比重大,不少地方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现象突出;农村面源污染较为严重,农作物秸秆、农膜、农药废弃包装物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仍是农业环境治理的短板;农村环境、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依然突出。
3.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素短缺,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科技人才、发展资金和新型经营主体严重不足。
4.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农村发展基础差异显著,部分乡村衰退严重,改造和整治难度大、投入成本高。农业产业附带化、农村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以及土地抛荒等现象,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5.生猪复产存在一定压力。一是当前生猪出栏价格已跌破10元/斤,同比下降40.63%,部分养殖户补栏存在观望情绪。二是受环保因素影响,去年获批的18个大型生猪养殖场均已停工,将对我区的生猪养殖实际生产情况产生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