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2020年第6期
鼎城区一季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为准确把握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及时反映新冠肺炎疫情下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突出问题,按照市统计局《关于做好一季度农村经济形势分析的通知》精神,对全区2020年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进行了调研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态势
1、春耕备耕情况。由于季节未到,新冠疫情对于我区粮食作物种植暂时影响不大。目前全区早稻育苗的不多(仅占3成),早稻生产秧田翻耕要到3月上旬开始。我区早稻种子90%是自留种(或调换种),只有10%面积需购买新种,全区按照60万亩早稻计算,10%购买种子,大约需求35万公斤,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仅湖南丰裕种业有限公司在双桥坪镇的生产仓库库存早稻种子35万公斤)。肥料、农药方面,除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有部分准备外,散户大都未有准备,因此市场储备供应略显不足。总体来看,目前主要粮食生产资料价格基本稳定,交易量少(早稻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均价分别为7元/公斤、30元/公斤;尿素1900元/吨,较去年每吨下降300元左右;复合肥2600元/吨,较去年每吨降200元左右)。受疫情持续影响,需求量增加,农资价格与用工成本仍有可能出现上涨情况。
2、在田作物长势。由于去年秋冬温度偏高,油菜长势较好,正在处于盛花期,丰产有基础,其中一类苗、二类苗占84.9%。蔬菜计划春播面积16.8万亩,目前已播种移栽面积5万亩左右,主要品种包括茄子、豇豆、空心菜、辣椒等,田间长势良好。
3、作物种植计划。2020年我区水稻计划种植面积157万亩以上,优质稻面积80万亩以上(高档优质稻面积6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62.5万亩,较去年实际面积增加4.78万亩;中稻和一季晚稻22.5万亩,较去年实际面积减少3.05万亩。春玉米计划种植面积2.2万亩,较去年实际面积增加0.11万亩。棉花计划种植面积11.5万亩,较去年减少0.35万亩。蔬菜计划种植面积15.5万亩,播种面积34.5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4、畜牧生产情况。目前,生猪生产受新冠肺炎和非洲猪瘟影响产能难以恢复,饲料、人工、运输成本加大;母猪存栏下降;仔猪供不应求,价格偏高。为了有效防控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各地方采取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和“封村封路”,减少人员流动是必要的,但一些地方也出现执行过度的问题,造成一些地方“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受阻,出现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生猪养殖所需饲料难以及时补充以及种畜禽无法调运等问题,给我区生猪生产带来了巨大冲击。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可能出现畜禽产品供应紧张。特别是受非洲猪瘟的影响,2019年养猪业遭受了灾难性打击,市场上猪肉供应本身就处于偏紧状态,由于当前没有有效疫苗控制非洲猪瘟疫病的发生,加之中小养殖场户资金偏紧,复养补栏的信心不大。此外,由于春节假期延长和担心自己被感染已导致畜禽养殖业人员复工受阻或不愿复工,需要雇工的养殖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生产。总之,疫情发生后引发的上述一系列问题均将影响我区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5、农产品市场发展情况。受疫情影响,我区时令果蔬因乡村地区的强力管控使得果蔬基地用工短缺,产品难以及时调运,也导致销售量大减,直接影响种植户经济效益。据调查,与去年同期比,今年全区时令果蔬种植户收入减少40%以上。全区大白菜、菜薹、甘蓝三类时令蔬菜收获面积共约0.1万亩、产量0.1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减少40%-50%。由于管控调节有力,目前蔬菜市场销售价格与上年同期比较,涨幅不大。如大白菜地头价格0.5元/公斤、上涨20%;菜薹1元/公斤、下降28%;甘蓝0.8元/公斤,与去年持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畜禽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及外调困难,饲料、人工、运输成本加大,种养出现亏损,影响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受阻,人民基本生活保障不足,可能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
2、果蔬基地、农产品受用工短缺、产品难以及时调运等因素影响会导致销售量大减,直接影响种植户经济效益,生产成本急剧升高。
三、建议与对策
1、实施畜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规模生产、良种生产,促进畜牧生态发展。一是重点加强母猪保护和引种力度。二是加大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三是允许县一级整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一些普惠资金。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帮助、指导养殖场构建生物安全体系、完善猪场管理制度。做好集中免疫和疫病防控,构建畜牧生产安全屏障。
2、为做好疫情防控,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全力抓好复工复产,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农业生产经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