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统计分析2019年第3期

2019-05-17 08:49 信息来源:鼎城区统计局
字号:【

统计分析

第五期

2019年一季度鼎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来,全区上下落实 “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全力“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江南”,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三大攻坚”工作,推动鼎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开局良好,增长较快,消费市场较为活跃,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总体运行平稳

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1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低于省、市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56.7亿元,同比增长7.1%。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0.7:16.8:72.5调整为9.1:17.3:73.6,呈现出“一产稳、二产快、三产缓”的发展格局。

1.第一产业生产稳定

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3.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增长3.2%。秋冬播生产稳定,小麦播种面积2.8万亩,增11.98%;油菜籽播种面积61.2万亩,增0.17%。

2.第二产业增长较快

(1)工业生产开局良好,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快速增长。

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规模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一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同比加快6.1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1.8%。28个行业中,增加值增长的有22个,生产形势比上年明显好转。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3.4%,金属制品业增长72.6%,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8.1%,烟草制品业增长35.7%,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9.5%。

规模工业企业效益较1-2月好转。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1.7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9.48%,同比提高 0.39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43 元,同比减少2.11 元。

规模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一季度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6万吨,同比下降0.2%,单位增加值能耗变动率为-13.1%。

(2)建筑业生产滑坡。一季度全区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下降13%;建筑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6.5%。

3.第三产业增速放缓

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对全区GDP的贡献率高达67.4%,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但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放缓,一季度增速7.1%,首次低于GDP增速。

(二)内部需求较快发展

1.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一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8%,其中产业投资增长11.6%。

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增78.5%,民间投资下降14.2%。

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00%,第二产业投资增30.9%,第三产业投资增8.9%。

3.按投资方向分,涉农项目投资增2.9%;工业投资增15.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51.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5%;民生工程投资增55.9%;生态环境投资下降59.5%;基础设施投资增15.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5%。

商品房销售面积7.4万平方米,同比增216.8%,商品房销售额4.5亿元,同比增长143.4%。

目前在库项目中,结转上年项目5000万以上42个,5000万以下68个。

2.消费增长放缓

一季度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亿元,增长9.7%,增速比1-2月回升0.1个百分点,但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8%,同比下降了17.4个百分点。

(三)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1. 财政收入质量提升。一季度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同比增15.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亿元,增7.6%,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14.7%,非税收入减少0.9%。

2.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86元,同比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3元,同比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05元,同比增长9.4%。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创新低

一季度,我区三产业增加值仅7.1%,首次低于GDP增速,增速全市排末名,低于全市水平0.5个百分点。

1.消费品市场运行压力较大

受限上法人单位销售额增速的下降影响,我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滑幅度较大,全市排名第7.益丰大药房去年上半年销售额包含湖北分公司数据,现在的数据则不含该部分数据,去年所报数据无法减去,预计上半年限上企业增速都将被拉低。

商贸统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点:一是限上企业配合度低,二是限上个体样本基础工作薄弱,三是限上个体样本过于单一,四是限上住宿餐饮企业数量少,营业额低。

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大幅下滑。一季度核算数据显示,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仅为1.6%,同比增速下降9.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财政八项支出增速由去年同期的30%降为今年的6%。另外,今年核算程序更改,非营利性服务业中营利性活动营业收入增加值纳入核算体系,一季度全市采用的统一增速,财政八项支出增速打折系数加大,但是对GDP增速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

3.一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综合交通运输、邮政仓储、电信、金融、保险等市管部门分数后所返营业收入增速仅为17.8%,比市平均水平18%还少0.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7。

(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工作需加强力量

1. 一季度乃至预计到4月份所有上报的投资数据都是靠库存项目的结转数据支撑,到4月份一直还未有项目入库。截止到4月底,库存5000万以上42个,5000万以下68个。5月如果没有大量项目入库,6月份将重现去年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负增长的结果。

2. 责任单位(包括上报单位)和分管单位领导不重视,致使多个单位统计员还不知道本单位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上报的任务数,因为领导开会后任务没有落实到人。

3. 有的责任单位统计员更换非常频繁,交接不清楚,数据不能及时上报,影响任务的完成。

(三)工业方面制约因素。一是缺乏工业经济新增长极。近些年工业项目引进、落地不少,但净增长的新经济增长点依然没有形成。远大住工、粤港模科、荣星家居等项目暂未实现预期。一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下滑趋势。二是部分企业效益下滑。受天气、用工成本、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效益出现下滑。规上企业中,20%的企业利润总额下降,桥南园区天和建材停产。三是要素制约依然存在。用工问题突出,目前缺口近2000人。园区配套不完善,交通出行不便。融资渠道不畅且成本较高。

(四)建筑业生产大幅滑坡。一季度在库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亿元,同比下降13%。目前在库资质建筑业企业一共7家,其中润达、九建和蓝天3家建筑公司已无工作量。建筑业产值占全区总产值高达78%的浩宇建筑因业务量下滑,一季度产值同比下降6.5%。

(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宏观指标影响,评价审核时扣分较多,影响了最终增速。一季度市调查队严格按照数据质量40%、平时工作10%和宏观指标评价审核50%的比例评价审核住户调查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制定了住户调查点量化考核办法,对各记账点记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保证了记账质量,在评价审核时,数据质量和平时工作位列前茅。但由于今年宏观指标不理想,评价审核结果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第6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第7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审核评价体系里,住户存款月增速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评为第8名,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GDP增速评为第7名。农村居民收支审核评价体系里,住户存款月增速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评为第8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GDP增速评为第7名。

三、建议

(一)加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进度

1.现在是项目入库的黄金时间,一旦省市对入库要求提高,入库难度将加大。我区的数据结构由于历史原因增速不均匀,3、6、9、12月这几个月当月的增量非常高,要想保证增速均匀非常难。从去年各月完成情况看,去年6月份基数54亿,到12月份255.8亿,下半年6个月一共有200亿元的数字跨度。如果等入库难度提高后再入库项目,今年完成全年任务将非常困难。

2.尽快落实责任单位统计员的培训,以便及时准确上报数据。

3. 建议加快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工作的调度,确保5、6月份入库项目。要求每月10日以前报送5000万以上项目入库资料,20日以前报送5000万以下项目入库资料。

(二)稳住二产业增长

今年我区规模工业增长加快,增加值速度全区第一。但是,二产业里的建筑业需要关注。目前我区在库资质建筑业企业仅7家,要督促在我区注册的资质建筑业企业入规,还要留住现有的建筑业企业,才能确保我区建筑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是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一季度增速虽然是全市末名,但是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仍然高达67.4%,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要协调第三产业的各个组成行业共同发展,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增速低于GDP增速的行业尤其需要重视。各主管部门要摸清所属企业,做好企业入规工作,特别是商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借助四经普的数据基础,把符合入规条件的企业都纳入联网直报平台,才能确保我区三产业的持续稳定增长。

(四)住户调查工作需要部门配合

实行电子记账后,所有数据都必须记账户从手机上报,今年以来,记账户配合度降低,记账笔数减少,我们加大了访户和培训力度,效果仍不理想。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督促辅助调查员和记账户按时访户和按时记账,以保证记账质量。

(五)加大财政八项支出预算

今年的核算体系虽然降低了财政八项支出的比重,但是,决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的主要还是财政八项支出增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