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2019年第1期(综合)
今年来,鼎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 “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江南,加快建设 “三城四区五中心”,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三大攻坚”工作,鼎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四季度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增长趋缓,经济总量稳中向好
1-4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1%,比前三季度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75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94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90.1亿元,同比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6.6:28.1:55.3调整为15.7:27.9:56.4,结构持续优化,呈现出“一产稳、二产强、三产快”的发展格局。
(二)农业生产稳定,农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以高档优质稻、蔬菜产业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产业立区“三五”千亿工程行动计划。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0.7亿元,增3.5%。粮食播种面积105.67万亩,粮食产量63.3万吨,分别减少4.3%和2.3%。油料播种面积40.74万亩,油料产量7.4万吨,分别增长1.5%和3.1%。棉花播种面积7.27万亩,棉花产量8230吨,分别增长0.6%和3.9%。全年牲猪出栏59.8万头,增长4%。
(三)工业生产回升,规模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在装备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带动下,规模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8.6%,比1-11月回升1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8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4.8%。
统计数据显示,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16.6%,利税总额增长82.7%;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9%,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成本持续下降,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元,同比减少2.5元。
规模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成效明显。1-12月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4.1万吨,同比下降4.8%,单位增加值能耗变动率为-12.4%。
(四)消费品市场运行大体平稳,增速逐步回升
1-12月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9亿元,增10.9%,增速比1-11月回升0.3个百分点。在限上单位15个商品零售类值中,与消费升级相关商品较快增长,汽车类零售额增79.1%,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同比分别为16.8%和17.3%,比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高10.8和11.3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持续保持快速增长,1-12月,限额以上网上商品零售额1.37亿元,同比增长9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0.7%,比上年同期提高个0.3个百分点。
(五)居民收入水平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15元,增1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11元,增8.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7元,增9.5%,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1个百分点。
(六)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1-12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8亿元,同比增10.4%,增速与1-11月比回落0.2个百分点,基本稳定。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和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5.2%,民间投资增长28.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8%,工业投资增长43.9%。
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我区商品房待售面积自2016年12月份出现负增长起,截止到2018年12月份,已经连续25个月保持负增长。商品房待售面积绝对额2018年一直保持在10万平方米以下。
目前在库项目中,5000万以上94个(12月新入库5个),5000万以下192个(12月份新入库20个)。
(七) 规模以上服务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企业经营状况较好
1-12月我区7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1.9亿元,增38.6%。其中,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3.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3%,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4.3%。
1-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9.7%。10个行业门类里,其中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加。
(八)财政收入质量提升,民生水平不断提高
1-12月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亿元,同比增12.4%。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6.6%;非税收入减少25.9%,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7.8%,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1-12月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2亿元,贷款余额262亿元。
2018年全面完成了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4项,其中新增城镇就业、农村适龄妇女(35-64岁)“两癌”免费检查、孕产妇产前免费筛查、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提质改造农村公路、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和救助水平等八项超额完成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下滑
全年GDP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受财政八项支出增速下滑和金融业增加值负增长影响,1-4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下滑3.8个百分点,全市排名倒数第一。经测算,1-4季度财政八项支出增速每下降10个百分点,将拉低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速7.6个百分点,拉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1个百分点,拉低GDP增速1.1个百分点。1-12月,我区财政八项支出快报数增速为11%,同比下降26.2个百分点。受保费收入增速、股票成交额增速和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增速均大幅下滑共同影响,1-4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下滑还受其他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影响,1-4季度这些行业增速均低于GDP增速,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1-12月投资数据显示,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4%;按投资方向分,民生工程投资下降48%。
三、建议
1.认真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入户登记工作
目前,四经普已完成普查准备、单位清查等阶段的工作。从2019年1月开始,我区组织近500名普查人员,利用手持数据采集器、电子地图和联网直报系统,深入到351个普查小区内,对69123个普查对象入户采集基础信息和普查数据。
要全面落实“经济普查六到位”措施,保障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登记任务:普查队伍到位,普查培训到位,普查登记入户到位,普查节点抓紧到位,普查督促考核到位。
2.尽力稳住投资增速,尽早规划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
对现有项目进行再梳理、再调度,符合政策而未完成审批的项目要加快审批;资金落实到位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已开工的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要赶在上半年有计划地完成项目入库,年底完成任务才有保障,才能做到数据不大起大落,均衡增长。明年固定资产投资如果不下调基数,对我们鼎城高位运行的基数而言是个坏消息,我们需要早早做好明年项目入库计划和报表单位统计员培训计划,不能等到年底缺口大了再去努力,因为年底入库项目审查严格,如果入库数目过多,风险也将随之加大。入库项目计划也要注意项目结构,5000万以下项目是基数下调的基础,保持5000万以下项目的比重,能为下一年度基数下调做好准备。
切实做统计员好培训工作,提高报表质量。今年开始,各项考核重点在于考核投资结构,如工业技改投资占比,产业投资占比等。统计员只有学懂了报表,才能准确填报投资报表,报表质量才能有保证,才能够正确体现我区投资结构。
3.稳住工业增长
一是用持续的方式培育工业新的增长点。以高新区为主战场,加快签约项目的落地、开工项目的投产,力争常德水表、斯盛能源等一系列的项目建成投产并顺利入统,壮大特力液压、粤港模科、远大住工等现有企业,重点培育出2个10亿元企业、5个以上亿元企业,客观有效地反应出鼎城工业经济的体量与持续的发展态势。二是用创新的方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区全面实施创新引领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8年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1家,2019年争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同时用政策扶持的手段鼓励企业以研发中心为依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用绿色的理念协调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侧重绿色生态的理念,2019年中央环保督察还会进行第二轮“回头看”工作,全区要提前谋划和布局,协调好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既不要带血的GDP,又不要黑色的GDP”,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四是用科学的手段统筹工业经济数据。2019年,要坚持月例会制度,完善涉工部门的配合体系,不打乱仗,按结构、按时间节点对工业数据进行科学统筹。
4.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是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18年对全年GDP的贡献率高达63.7%,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要协调第三产业的各个组成行业共同发展,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增速低于GDP增速的行业尤其需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