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18年鼎城区统计分析第八期(综合)

2018-07-20 11:03 信息来源:鼎城区统计局
字号:【

我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半年来,我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精神,按照 “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江南” 总部署,大力推进“三城四区五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三大攻坚”工作,经济运行延续一季度总体稳定上扬态势。

一、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6.7亿元,同比增8.7%:第一产业增加值21.8亿元,增3.2%;第二产业增加值34.9亿元,增6.4%,其中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增7.7%;第三产业增加值90.1亿元,增11.2%。

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为14.8:23.8:61.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上年同期比较,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增加1.8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来看,由于二季度建筑业当季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0.9个百分点,全市排名从去年的第1名后退到今年的末名;工业增加值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导致二季度当季我区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基本稳定

上半年我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6.6亿元,同比增3.2%。牲猪出栏43.1万头,同比增3.5%;水产品产量6.7万吨,同比增0.3%。

3.工业降成本增效益成效明显

2018年上半年我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2.7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8.5%。从上半年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增加增长2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33.1 %。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0.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29%,同比提高0.76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36元,同比减少1.16元。

4.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

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6亿元,增11.8%。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03.2%,同比加快396.5个百分点;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2.7%,同比加快4.8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长20.4%。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01.2%。

5.居民收入稳定增加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3元,增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2元,增9.4%。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江南城区建设及工业园区招商设厂带动用工需求,拉动工资性收入增长;二是我区商贸及服务行业经营良好,拉动经营性收入增长,特别是城镇同比增幅较高,农村受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跌增速减缓;三是城区拆迁、城区务工、商贸经营等租房需求增长很大,带动住房租金收入增加,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四是农村养老金提高标准,外出务工收入稳步上升增加了寄回带回等,增加了农村转移性收入。

6. 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同比下降3.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6.7%,高于全部投资2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4%和51.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上半年,全区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5.1%,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30.7%,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2.3%。

7. 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新兴动能蓄力成长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5.5%,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8.9亿元,增43%,其中,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32.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8.0%。

8.财政收入质量趋好

上半年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4亿元,增8.4%。税收收入增长26.7%,同比加快15.3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减少26.8%,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3.8%,同比下降11.3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民生领域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30.0%和10.2%。

9.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上半年我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加25.1%。

二、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来,由于统计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政府债务风险调控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项目入库要求提高,招商引资制约因素较多,外向型经济比较薄弱,现代商贸业发展急需提质,以及安全生产和环保治理力度加大等因素,都对鼎城经济运行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 城乡住户调查记账户工作有隐忧

从2017年12月份开始,住户调查正式启用新的调查样本点,同时全面推行使用手机记账,记账数据直接实时上传到国家服务器。鼎城区共抽取12个样本点村,120户参与记账(每个村10户),目前鼎城区仅3户未使用手机记账。这些样本点分布在玉霞街道办等11个乡镇街道办。分城乡样本规模分别为:城镇50户,农村70户。新样本点正式启用半年来,各种问题逐渐明显,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乡镇及村级领导对调查工作重视不够。部分乡镇和村级领导没有正确认识住户调查的重要性,反而认为会给乡镇和村里带来开支等不利面,给记账户带去的负面影响非常明显。

2.调查户记账不及时,配合度不高,造成漏记收支严重。例如:十美堂同兴村有一户,半年家庭总收入记1840元漏记严重(实际核实收入15000多),支出记账6010元漏记严重(部分油盐酱醋可见支出也未记),多次反馈依然暗里不配合。

3.收入及支出严重下滑,对比同期城乡收入和支出为大幅负增长。上半年城镇住户记账人均收入仅14255元(此数据是未经过评估扣除各类误差数据,仅具参考意义),去年同期为19108元,负增长约25%。农村负增长约22%。支出同样负增长幅度较大。其原因除新样本点记账户漏记收支外,本轮样本的选点选户都是随机抽取,造成样本偏差较大。例如:石板滩的莲花堰做为城镇样本点,但实际收入支出都是农村类型拉低收支。

4.文娱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严重偏低。上半年鼎城区文娱教育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为9%,我区作为二类区县小康考核这个指标要求约为19%,差距非常大。其原因一是本轮样本中在校学生占常住人口比例减少,二是教育娱乐消费漏记问题。

(二)规模工业生产面临挑战

上半年,规模工业亏损企业个数17个,同比增加21.4%;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同比下降11.9%;规模工业利税总额增速同比下降0.2%。主要原因如下:

1.企业停产面居高不下。6月份因各种原因停产的12家,企业产值上报数为0,占所有规模工业比重为9.9%。

2.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区4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17亿元,同比下降8.1%。

3.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公司因不是法人身份而不能在我区上报统计数据,6月份,该公司财务数据0申报。该公司每月产值在2亿元以上。上半年,该公司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6.5%,1-5月份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区规模工业总数的13.8%和32.3%。

(三)固定资产投资形势非常严峻

上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3.5%,全市排名第8,预计7月份增速为-1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3%。目前在库项目中,5000万以上项目共36个,其中6月份入库1个,5000万以下项目共56个。在库项目余额今年还能报48亿元,加上半年完成的55亿元,离全年任务274亿元还有171亿元缺口。

今年省里的小康考核办法里,要求产业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40%以上,今年达到小康考核的水平需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9.6亿元,而上半年只完成了20.7亿元,下半年需要完成88.9亿元。在库项目里,目前还有余额可报的工业项目只有粤港模科,按照每月最大上限0.8亿元计算,下半年能报4.8亿元,还有84.1亿元缺口无着落。

(四)建筑业生产大幅下滑

上半年,我区建筑业总产值为9.47亿元,同比下降20.6%。上半年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为0,全市排名第9.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目前在库的建筑业企业仅仅7家,该入规的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没有入规,不能上报数据;二是建筑业企业统计员更换频繁,今年还未进行培训,以致统计员报表时该报的产值未报;三是去年二季度数据调度后,增加值增速为全市第1,而今年二季度未调度,所以出现大幅下滑。

三、建议

(一)落实帮扶措施。一是建立工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培育中小微企业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进一步加大名优产品推介力度,提高本地名优产品(服务)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力争为本地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二)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保证投资增长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库力度,并保证动工项目一定要入库,做到应统尽统,才能准确反映投资的效果。

想办法融资,并规避风险,让所有暂停的项目迅速启动。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努力扩大外向型经济,加快现代商贸业发展。

(四)重视城乡住户调查工作

由于样本是由住户调查系统随机抽取,样本选取产生的偏差不可避免,所以建议在争取省市调查队合理评估的同时,分两个层面加强对住户调查重要性宣传。一是领导层面的宣传争取乡镇及村领导的重视,提高调查点记账质量;二是记账户层面宣传提高记账户积极性和配合度,从而减少漏记提高质量。

(五)加快各专业的入规工作进度。只有该入规的企业都及时入规了,才能客观真实反映我区的经济运行情况。

(六)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要做到五个“为”: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我们既要积极抓项目建设,更要着力抓环境建设,由过去追求优惠政策“洼地”,转为打造公平营商环境的“高地”,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只有抓好了放管服,我们引进的项目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落地生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