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鼎城区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01-15 13:11 信息来源:鼎城区财政局
字号:【

——2020年12月27日在鼎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八次会议上

鼎城区财政局局长   刘 俊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20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面临疫情和减税降费的压力,全区财政经济形势异常艰难。财税部门紧紧围绕上级工作要求和区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不断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狠抓资金监管,落实“三保”支出和支持经济发展,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基本平稳。全年预算收支预计情况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收入执行情况: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290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下同)增加18814万元,增长7.4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5244万元,增加11313万元,增长7.35%;上划收入完成107662万元,增加7501万元,增长7.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17668万元,增加9634万元,增长8.92%;非税收入完成47576万元,增加1679万元,增长3.66%,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8.79%。

2.支出执行情况: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51799万元,增加21712万元,增长3.45%。剔除上级指定专门用途的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280107万元,地方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完成37169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2.69%。

3.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5244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381764万元,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4375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28087万元,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249万元,加调入资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9539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72911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1799万元,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及其他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3575万元,加上解支出11421万元,加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424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70104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转下年支出2806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2020年,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7646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5082万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54700万元,加抗疫特别国债收入11600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238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30141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7553万元,加上解支出126万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支出54700万元,加抗疫特别国债支出11600万元,加调出资金(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9505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29903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转下年支出237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2020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33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33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万元,加调出资金(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33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333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转下年支出5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共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8297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6426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7935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38600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27715万元、大病保险支出479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46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9697万元,加上年结余96491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06188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市区财政结算尚未办理,届时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从今年的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总体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全力抓征管,稳住收入增长。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区政府认真研判、强化收入调度,各征收部门主动作为、积极挖潜增收,稳住了收入增长势头。税务部门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勤征细管,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的动态监控,强化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税收入库管理,做到“颗粒归仓”。非税部门坚持依法征收、鼓励挖潜增收、落实以票管收,全面完成征收任务。国土部门积极应对,科学推地,实现土地出让净收益5.6亿元。与此同时,全区积极开展争资争项工作,预计全年争取上级投入和债券资金30亿元以上,其中,债券资金比上年增加3.7亿元;转移支付及财力补助比上年增加1.3亿元。

2.强力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和确保重点支出。一是集中财力保“三保”。财政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压减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对一般性支出一律按10%压减,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一律压减50%。坚持“三保” 支出的优先顺序,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兜牢“三保”底线。并认真清理用好结余结转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和“三保”方面急需支出。全年预算安排保工资资金19.89亿元、保运转资金1.41亿元,确保人员工资待遇及时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本级安排资金8600万元,按照标准落实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运转经费。按照标准提高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本级安排保基本民生资金21.86亿元,全力保障抗疫、教育文化、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支出。拨付防疫资金1456万元,用于疫情防控物资采购、一线医护人员临时补助、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疫情防控等支出。安排资金1.3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开展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城市学校提质改造,对阳明中学、江南中学、江南小学进行改造,支持红云小学和草坪芙蓉学校建设。统筹整合资金1000万元支持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支持惠民演出、送戏下乡、农村电影放映和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等。拨付社会保障资金18.39亿元,保障全区弱势群体生活补助、扶助与救助。提高低保对象保障标准,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560元/月,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380元/月。拨付社会保险基金26.81亿元,确保全区各类保险对象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的健康扶贫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二是统筹整合资金助力“三大攻坚”。多方筹资保障脱贫攻坚项目支出,整合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263万元(其中区级配套资金2406万元),实施精准扶贫,打造扶贫产业项目497个,受益贫困人口43029人。加大生态环境整治支持力度,筹措资金2.5亿元,重点用于石板滩石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土污染防治等。严控债务规模,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切实防范债务风险。三是多方筹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落实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严格按照上级政策与要求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全年预计减少税费1.5亿元惠及企业。安排专项补贴资金1424万元,积极落实上级涉及疫情财政补贴政策。设立工业发展引导资金、“三产”发展引导资金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引导支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区99家企业申报上级专项资金1.19亿元。加大投入力度,助力城乡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支农资金近5亿元,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油茶产业发展等。安排农村环境整治资金1066万元,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实施整村推进农村改厕并实行奖补,全年完成20073座。落实惠农惠民政策,发放惠农惠民补贴68项资金4.4亿元。安排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4500万元、水利建设资金10123万元、保障性住房资金6689万元、交通建设资金5719万元、土地整治资金1138万元,全面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安排资金5000万元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维修、绿化管养、城市创建等。

3.着力抓监管,提升资金效益。一是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支出”,严控预算追加。坚持“按财政预算、按用款计划、按项目进度、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支付,把好支付关口。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对“三公经费”使用额度、公务卡结算、资金拆分、大额转账支出等情况实施动态监控。开展“互联网+监督”工作,对民生资金和村级账务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和专项风险防控办法,严格规范财政管理行为。严格按照“指标单独下达、资金单独下拨、支出直达收款人”的要求,通过“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对直达资金的全流程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强化财政职能监管。强化财政监督检查,重点围绕单位财务收支、扶贫资金、长江禁捕退捕专项补贴、单位资产处置等进行监督管理,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坚持“阳光、公正、公开”评审,严把“送审、评审、审批”三个关口,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407个,送审金额24.63亿元,审定金额21.88亿元,净审减金额2.75亿元,综合审减率达11.17%。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模式,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制度,完成采购项目618个、采购额度5.87亿元,节约资金877万元;推进扶贫832平台农副业产品采购,完成采购金额39万元;启动湖南省电子商城政府采购平台,采购人166家全部录入,一级预算单位交易率达100%。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绩效目标“两个”全覆盖,对100万元以上项目重点监控,对单位整体支出及专项支出实行“三年一评”,评价结果在区人大常委会上进行报告和票决,重点绩效评价报告实行网上公开。积极应用绩效评价和运行监控结果,2021年预算编制应用绩效评价结果13个,调减取消项目9个、预算资金677万元。问题整改收回财政资金74万元。对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由财政监督检查部门查处问责。

各位代表,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运行日益艰难。由于受疫情和减税降费的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困难,本级财力严重不足。而各单位项目支出需求只增不减,加之脱贫攻坚、环保治理、债务还本付息及支持经济发展等支出需求较大,区级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财政面临压力前所未有。二是债务包袱日趋沉重。目前我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债务规模大,综合债务率有所上升,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还本付息压力大,影响财政正常运行。三是预算管理有待加强。目前有部分单位仍然存在收入征管不到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资产管理不规范、预算支出不合规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切实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1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弘扬扛鼎精神、打造现代江南、建设幸福鼎城”目标要求,严格落实过“紧日子”措施,全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债务风险防控,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力度,为推动经济恢复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收入总计安排608103万元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75154万元,增加9910万元,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96427万元,增长8%)。

①税务局130808万元,其中地方税收收入按上年完成数增长6%安排124723万元,教育费附加收入按上年完成数增长6%安排6085万元。

②非税局44346万元,按上年完成数增长6%安排。

(2)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37757万元,主要包括:税收返还5965万元、“省管县”体制基数补助2442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5092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13677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375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10430万元、部门下放基数补助4368万元、江北税收补助4662万元、农商行税收征管权调整补助2017万元等。

(3)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40000万元。

(4)上级专项补助收入100000万元。

(5)调入资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7125万元。

(6)上年结转收入28067万元。

2.支出总计安排608103万元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7468万元。

①地方可用财力安排支出327468万元。其中,工资性支出136082万元(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绩效奖励和综治考核奖励等),社会保障缴费19336万元,住房公积金9227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33835万元,部门及基层运转保障等公用支出27075万元,专项支出84667万元,非税拨款17246万元。

②专项转移支付列支140000万元。

③上级专项补助列支100000万元。

(2)上解支出12568万元。其中,体制上解319万元,专项上解12249万元(含出口退税上解32万元、中央借款和贡献款283万元、税务经费上划176万元、农业税价差上解423万元、部门上划191万元、粮食风险基金和挂账贴息上解698万元、体制改革上解省298万元、教育费附加上解230万元、检法经费基数上划2802万元、定额上解市124万元、石门桥代管上解市1870万元、烟叶复烤公司税收上解746万元等)。

(3)预计结转下年支出28067万元。

2021年支出安排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一般、防风险、提绩效”的原则,重点对以下方面予以保障:

一是坚守底线,全力保障“三保”支出。2021年基本支出安排225555万元,主要是安排人员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缴费、机关社保离退休费兜底和机关运转保障、村级运转保障等,全部用于保工资、保运转和保基本民生相关支出。

二是突出重点,全力支持经济发展与防控债务风险。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城市维护建设资金5000万元、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4269万元、农业农村和水利建设资金4212万元,积极支持城乡发展。预算安排政府债券付息、国外贷款等还本付息、隐性债务还本付息和兑现PPP项目支出责任,防范债务风险。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1.收入总计安排114873万元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2500万元。其中,国土出让收入110000万元(其中阳明湖地块出让收入10000万元),其他基金收入25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上年结转收入2373万元。

2.支出总计安排114873万元

(1)上解支出126万元(国土出让收入定额上解90万元、专项债券发行费上解36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专项支出34032万元。

(3)政府性基金预算非税拨款1500万元。

(4)政府性基金预算列支土地成本50000万元。

(5)调出资金(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26842万元。

(6)预计结转下年2373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2021年,按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要求,全区5家国有企业(江南新城公司、阳明湖公司、自来水公司、鼎盛粮食集团、兴隆公司)纳入编制范围。经核实后,确定对2020年实现利润(股利)的3家国有企业(江南新城公司、阳明湖公司、兴隆公司)收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对江南新城公司、阳明湖公司的净利润,按照30%上缴比例收取;对兴隆公司的股利,按照40%国有股权比例全额收取,共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83万元(江南新城公司82万元、阳明湖公司21万元、兴隆公司180万元),同时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全部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具体安排详见2021年鼎城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总表。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57920万元,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47279万元,收支相抵,本年结余10641万元,加上上年结余10618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16829万元。具体安排详见2021年鼎城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总表。

为确保完成2021年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严格落实过“紧日子”措施。大力压减非生产性支出和项目支出。对单位运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实行单位总额控制,今年在上年实际数的基础上一律压减10%,超过部分财政停止支付;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安全维稳、教育、卫生健康等专项中政策性配套民生支出以外的其他专项一律压减20%;各单位增加工作任务不另安排工作经费。规范人员待遇发放,禁止超标准、超范围。规范国有资产资源管理、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坚持厉行节约。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强化能源、资源、办公节约意识,工会、党建等活动在本区行政区域内开展,降低单位运行成本,节约各项支出。

2.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把积极组织收入、做大财政“蛋糕”作为财政工作当前第一要务。要加大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增加财源税源,强化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力,确保实现收入增长目标。强化税源管控,推进综合治税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强税收稽查,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充分调动执收执罚部门积极性,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加大征缴力度,积极增收超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加大砂石、矿产资源管理力度,增加处置收益。建立科学国土收入实现机制,对土地储备和出让情况实行月调度,确保国土收入不留缺口。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3.全面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强资金盘活整合,将上级财政安排和本级预算安排,对支持方向、扶持对象和使用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实行跨部门统筹安排,2021年要在涉农、水利、经建等方面加大整合力度,力争整合2-3亿元,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强力清收库款往来,严控新增国库借款,加大清收力度,通过上级专项抵扣、区级专项抵扣、资产处置收入抵减、单位自筹资金归还等多种方式消化往来。积极盘活存量资金,除在建工程等跨年滚动项目外,对结余结转超过一年的区级资金、两年的上级资金以及无需继续使用或当年未分配下达到具体项目和单位的资金,一律收回财政统筹使用。二是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继续将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落实绩效评价问题整改,坚决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预算安排的依据。三是强化财政职能监管。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三公”经费等方面的管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作用,提升财政资金效益。

4.严格防范债务风险。一是坚守“三个底线”。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合理调度国库资金,清理财政对外借款,严禁向平台公司出借和垫付财政资金,牢牢守住“三保”底线、国库库款安全底线和不发生财政运行风险的底线。二是积极稳妥化解债务。按照“置换一批、偿还一批、转化一批、归位一批、清理一批”的思路,处置化解存量债务,严控任何形式的新增隐性债务,严格落实“倒查问责,终身追责”的债务管理考核问责制要求。特别要严禁在乡村换届期间突击花钱、虚增债务、违规处置资产等行为发生。三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转型,支持平台公司做大做强,增强“造血功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还债,按期还本付息;加强PPP项目管理,科学规避项目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

新的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牢记使命,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美丽幸福鼎城贡献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附件:1、2021年人大报告附表

2、2021年预算编制目录

3、预算重要事项解释说明

4、2021年公开附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