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鼎城区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7-03-07 12:51 信息来源:鼎城区财政局
字号:【

鼎城区十七届人大

二次会议文件之十

鼎城区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

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鼎城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鼎城区财政局局长 王志新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预算(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全区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不断加强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监管,确保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较好地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财政预算执行平稳。

2016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694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下同)增长8.93%(剔除农商行改革因素,按市考核任务增长12.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完成118152万元,增加6804万元,增长6.11%;上划收入完成48791万元,增加6877万元,增长16.41%。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64431万元,增加1003万元,增长1.58%(其中:国税区级完成14347万元,增加5552万元,增长63.13%<营改增政策影响>;地税区级完成50084万元,减少4549万元,下降8.33%);非税收入完成53721万元,增加5801万元,增长12.11%。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支出完成426650万元,增加24007万元,增长5.96%。剔除上级指定专门用途的专项和上年结转支出150164万元,地方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完成276486万元(含专项转移支付),为预算的96.37%。

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118152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284702万元,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79786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36056万元,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630万元,加调入资金182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54114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支出426650万元加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及其他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6086万元,加上解支出8181万元,加调出资金3万元,加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58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51050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30647万元。

全年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801万元加上级补助收入5197万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7944万元,加上年结转收入2578万元,加调入资金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6752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991万元,加上解支出188万元,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27944万元,加调出资金182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6494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577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市区财政结算尚未最终确定,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结算后的预算执行情况。

为圆满完成2016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和抓好财政预算工作执行,财税部门突出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财税征管,确保收入稳定增长。面对宏观经济趋紧和经济继续下行的压力,财税部门千方百计抓收入,努力保持了收入的稳定增长。区政府继续完善财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财税收入采取“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结账”,积极应对与分析形势,妥善解决收入征管难题。税务部门加强重点税源和各专业化市场税收的管理,强化税收稽查,严防偷税、漏税行为,保障了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大力推进办税合作,进一步规范税款代征代缴工作制度,建立税收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开展税收入库情况比对分析,加强纳税评估,挖掘增收潜力。与此同时,财政部门严格落实“电子票据管收、依法征收、以查促管”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并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盘活国有资产,多方组织收入。国土部门准确把握形势与机遇,科学储地推地,完成了全年收入任务。

(二)多方筹集资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筹集资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全区安排支农项目资金19860万元,比上年增加5075万元,增长34%。整合资金3800万元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9602名贫困人口脱贫。继续投入资金1500万元实施民生攻坚,全面确保72.49万人饮水安全。争取资金1000万元,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筹集支农资金近亿元,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大惠农补贴力度,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42项、4.17亿元。不断完善惠农补贴政策,着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强化农村基层运转保障,提高乡镇运转经费标准,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到村平15万元,并安排惠民专项资金每村3万元。二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筹集资金2.2亿元用于改善园区基础设施,筹资建成园区标准化厂房26万平方米。科学安排科技三项费用,支持企业升级改造,设立工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落实奖励办法,积极引导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多方筹资开展城市提质工作,进一步完善江南城区基础设施、推进江南沅江风光带、临江棚户区改造、桥南商圈美化提质等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城市生态环境。重点推进善卷垸防洪大堤水利综合治理、阳明湖板块开发、沅澧快速干线建设、农村土地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优化支出结构,努力保障改善民生。财政部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在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基本支出的前提下,继续加大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方面的投入,9项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6%,同比增长6.58%。全年配套资金7800万元落实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在人员待遇保障方面,严格按照省市规定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奖励标准,将津补贴(绩效工资)全额纳入住房公积金计提范围,逐步缩小江南江北待遇方面的差距。在教育文化方面,安排公用经费3205万元,保证了全区中小学校的正常运转。安排各类学生资助资金933万元,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及时得到救助。安排校车运行经费、教育优先发展资金、教育三年攻坚建设资金等专项经费1.1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投入“户户通”工程资金269万元、“村村响”工程资金293万元,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问题。安排资金大力创建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逐步建设乡镇村文化广场、“四室”等文化基础设施,举办“欢乐潇湘”、“百团大赛”等活动。在社会保障方面,全年拨付社会保险基金15亿元,确保了全区五类社会保险对象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拨付资金38万元,开展了“一元民生保险”业务。拨付社会保障资金13.46亿元,强化社会保障和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足额配套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保障弱势群体生活补助按月打卡发放。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差286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126元,达到省市考核标准;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年人均标准达3200元、集中供养年人均标准达5700元,超过省市考核标准。改造敬老院3所,为207名孤残儿童发放了生活费、为1624名高龄老人落实了生活补助,为8510名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发放了“两项”生活补助。足额配套资金建设公租房426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50户、发放租赁补贴2285户。在医疗卫生和计生方面,全年拨付医疗卫生资金5.84亿元,主要用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血吸虫疫区病人救治等方面。投入2400万元用于卫生三年攻坚,四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区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楼建设已完工、3所乡镇卫生院和23个村级卫生室国债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按要求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奖励等惠民政策,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

(四)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一方面,财政部门不断深化财税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营改增”等各项税收体制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加快政府采购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另一方面,不断强化财政职能监管:一是强化预算管理。进一步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做到四大预算同步推进,相互衔接。严审预算项目,细化预算编制,将支出全部细化到具体项目、使用单位、功能科目和经济科目,严格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及时在政府网站或财政网站上公开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和重大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全省考评获区管类第四名。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制度,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与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同申报、同审核、同批复,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综合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实施了目标跟踪调查、自评与再评价相结合,加大第三方评价力度,推行评价结果人大常委会票决制等绩效运行监控新举措,对全区50万元以上的108个项目(金额8.14亿元)进行了绩效管理,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调增1个项目、调减1个项目和取消3个项目,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二是强化专项资金统筹。严格按照专项资金整合使用实施办法,将部分专项资金按要求实行整合,全年共整合资金7600万元支持重点产业与项目发展。建立结转结余资金清理机制,并加大统筹使用力度,除在建工程等跨年滚动项目外,对区级财政预算安排、上级专项安排形成的结转资金,结转年度分别超过一年、两年的,原则上一律收回财政总预算统筹使用,全年收回超年度结转资金2800万元。三是强化“三公”经费管控。从指标上严控,年初明确“三公”经费支出压减管控目标,对超进度超额度的单位停止办理报账手续;从支出上严管,严格公务接待标准,落实公务接待公函制度,审核原始报账单据,将“三公”经费纳入强制结算目录,实行公务卡结算,执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对超进度、超预算控制数的“三公”经费支出实行网上预警止付,实现了“三公”经费支出只减不增的目标。四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加大乡镇及区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了专项资金检查和“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的整治。进一步规范财政评审行为,对10万元以上的项目依法依规依程序进行预决算评审,落实“三审制度”,实行“阳光”评审、“公开”对审,全年共评审项目480个、送审资金36.61亿元,审减资金10.87亿元,审减率为29.69%。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全年共实行采购金额5.92亿元,采购本地产品2.12亿元,节约资金7578万元。全面清理国有资产,建立健全台账,规范资产处置,全年累计实现国有资产处置和经营收益1.08亿元。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受经济下行及国家出台减税免费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保民生、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偿债等支出增长较快,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财政运行风险不断加大。二是财税改革任务日趋繁重。随着财税体制改革及依法理财的加快推进,对财政管理、预算管理、单位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工作已在开展但需要进一步规范,一些工作即将启动,而且许多工作直接与问责挂钩,倒逼压力越来越大。三是预算编制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是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有待加强,政府采购预算完整性不够,国有资产管理欠规范,预算执行进度缓慢,预算执行约束不强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17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今年的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 “抢抓新机遇、建设新江南”发展总目标,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做大财政收入总量和提升财政收入质量,深化预算改革,推进预算公开,加强专项资金整合,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资金绩效管理,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447893万元

1.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安排124505万元,增加6353万元,按营改增调整后的口径(下同)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

(1)国税局区级税收25329万元,增长11%。

(2)地税局区级收入42795万元,增长11%。

(3)财政局非税收入56381万元,增长11%。

2.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02717万元,主要包括:两税返还3764万元、“省管县”体制基数补助2442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36308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9407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375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11476万元、部门下放基数补助4368万元、农商行税收征管权调整补助1409万元、城市建设市补助2000万元等。

3.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50000万元。

4.上级专项补助收入120000万元。

5.地方政府新增债券收入20024万元。

6.上年结转收入30647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447893万元

1.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支出410817万元。

(1)地方可用财力安排支出240817万元,增长13.37%。其中,工资性支出101027万元(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绩效奖励和奖励工资等),社会保障缴费2004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21247万元,机关及基层运转保障等公用支出23400万元,专项支出35845万元(含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列支),非税拨款39254万元。  

(2)专项转移支付列支50000万元。

(3)上级专项补助列支120000万元。

2.上解支出6429万元。其中,体制上解319万元,专项上解6110万元(含出口退税上解32万元、中央借款和贡献款283万元、税务经费上划176万元、农业税价差上解423万元、部门上划191万元、粮食风险基金和挂账贴息上解714万元、对口支援新疆和西藏168万元、体制改革上解省298万元、定额上解市124万元、石门桥代管上解市1870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上解132万元、其他扣款1699万元等)。

3.预计结转下年支出30647万元。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1876万元。其中,国土出让收入30000万元,其他基金收入1876万元。

2.上解支出279万元(农土资金专项上解189万元、国土出让收入上解90万元)。

3.政府性基金预算专项支出30481万元。

4.政府性基金预算非税拨款1116万元。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6495万元,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38238万元,收支相抵,本年结余8257万元,加上上年结余48979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7236万元。具体安排详见2017年鼎城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总表。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2017年,按照批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对全区6家国有企业2016年度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核实,仅兴隆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可实现净利润200万元,40%的国有股权享受净利润80万元。参照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办法,按企业净利润的18%上交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4.4万元,同时安排支出14.4万元用于其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具体安排详见2017年鼎城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总表。

三、强化措施,确保圆满完成2017年预算任务

(一)进一步强化收入管控,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一是加强财税收入管理。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资金和政策方面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支持新型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和引导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培植财源税源,优化收入结构,培育增收潜力。与此同时,要切实加强税收征管,将财源税源转变成税收,颗粒归仓。要严格执行非税征管条例,加强非税网络建设,完善非税监管机制,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土地出让收益等非税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应缴尽缴,确保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二是抓好中期财政规划编制。要紧跟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重点事项,结合部门改革发展需要,严格按照编制流程,科学预测未来三年财政收支情况,做好项目库建设,并逐年更新,滚动式管理,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力,增强对经济的预测和指导功能。三是加强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的统筹使用。按政策要求取消城市维护建设税、排污费、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专款专用的规定,对相关领域支出统筹安排保障,打破以收定支、收支挂钩的分配模式。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统筹安排,调剂使用。

(二)进一步严控各项支出,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厉行节约,严控行政成本。要严格执行上级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从严从紧控制行政成本,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切实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办公性行政经费实行零增长。2017年,要严格按照公车改革精神核定车补基数、取消涉改公车运行经费,确保公务交通支出比改革前节支7%以上。严格压缩各部门(单位)公务接待经费,实行指标控制,控制数原则上年中不予调整。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函制度,对超控制数的部门(单位),区国库集中支付局停止受理相关报账手续。另一方面,加大民生投入,保障改善民生。切实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等民生支出的投入力度,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在职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强化行政村、社区等基层组织运转保障,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美丽乡村和完美社区的建设,加大扶贫力度,提高弱势群体生活供养和救助水平,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进一步强化财政管理,提升财政资金效益。一是深化财政改革。积极应对省市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等。二是严格预算执行与管理。严格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取消部门所有项目支出基数,通过做实项目库、严控项目数、严把审核关、强化整合和监管等措施,大幅压减项目支出。简化专项资金拨付程序,对需要进行再分配的专项资金,采取财政与主管部门联合行文的方式,资金指标直达乡镇。严控预算追加,年中除各级出台的重大决策及部署、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及正常的增人增资等需增加支出外,原则上不予追加经费;对超预备费支出进行预算调整报人大批准后执行。加快支出进度,全面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对结转年度超过一年的区级资金、超过两年的上级资金一律收回财政总预算。加强专项资金整合,加大财政统筹力度。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提高预算透明度。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继续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强化第三方评价机制,推行部门整体支出综合绩效评价工作。对部门申请安排50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必须报送绩效目标,否则财政部门不予受理;专项未实行专账核算的,资金一律不予拨付。继续推行评价结果人大常委会票决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达不到资金绩效目标或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项目,坚决予以调减甚至取消。四是强化财政职能监管。进一步规范支出行为,严把支付关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严格审核支付原始单据,对不符合财经管理制度和报账程序的支出,坚决不予审核与支付。所有项目资金的拨付,由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部门直接支付到补助对象和建设施工方。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融资平台监管,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强化债务责任考核,防控债务风险。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资评审行为、全面推行电子化网上政府采购、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等职能手段,规范财经秩序,节约财政资金,提升资金绩效。

各位代表,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积极履职尽责,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的财政和预算工作任务,为推进“三城四区五中心”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二O一七年二月

点击查看:2017年预算公开表(含三公经费表)

点击查看:报告附表1、2、3:2017年社保基金预算收支总表、国资经营预算收支总表、转移支付收入及上解支出预算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