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2023-03-29 15:50 信息来源:许家桥回维乡
字号:【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许家桥全乡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区委“弘扬扛鼎精神、打造现代江南、建设幸福鼎城”的主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发展、文明城市创建、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工作有序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乡村振兴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大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持续做好防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工作,开展了防返贫致贫“大走访”,共走访732户、2267人,全年新增监测对象17户、43人,切实加强针对性帮扶措施落实,实施三保障、产业就业、消费帮扶等;全年纳入危改计划6户,新增小额信贷250万元,新增扶贫车间1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5人。二是强化巩固乡村基础。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G319国道(许家桥段)7.5公里实施了白改黑工程,提高交通要道运输能力;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资金260余万元完成东干渠建设5.3公里,改善沿线永寺山村、珊瑚岗村和兴旺冲村三村农业生产水系肠梗阻问题,强化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功能;旱情期间,新增17台抽水泵,打通4口抗旱机井全力抗旱保收,全年完成山塘33口,对马江嘴沟渠、双冲干渠、五溪高干渠、金刚河等河流沟渠进行清淤治理。三是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做好乡村移风易俗工作,对违建墓地进行摸排整治,清理违建墓地3处,共16.8亩;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洞庭清波”水环境整治,结合文明创建工作同步开展“三面五清”、敲门行动、敲锣评比、墟场秩序整治行动,完成房前屋后搬家式大扫除10728户,主次干道清理162公里,整治黑臭水体32处,清理垃圾4238车,清除牛皮癣300多处,开展敲门行动30次、爱卫协会评比4次,全年收取卫生费41.2万元,丁家坝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28户改厕;严厉打击非法挖砂取土,对关停的临时取土场和山砂盗采点重点巡查,开展土地动态巡查200余次,完成耕地恢复535亩。

(二)农业产业发展不断强化

    一方面大力推动基础农业发展。基于自然、区位优势发展好水稻、油茶等特色优质产业,全年共完成水稻播种面积4.8万亩,其中双季稻面积1.4万亩,完成红薯种植面积0.3万亩,粮食总产3.3万吨;打造连片的早加晚优高产示范基地1000亩、早稻高产示范片15个、支部书记示范片100亩。现有油茶种植面积5.8万亩,今年完成油茶新造200亩,油茶疏密低改600亩。另一方面积极发掘新型农业优势。依托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壮大我乡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全年培育了民族村宏丰菌业专业合作社、宏丰农机专业合作社2家合作社和18家家庭农场,许家桥村集体入股田富莱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增收5万元;推广稻油模式1100亩,集中育秧5600亩,采取统一供种、机耕、机播、机收、肥水管理,着力培养了一批发展优质稻种植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5户。

(三)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向好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工程。今年来,我乡积极推动各类项目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利用现有资源,投入了15万元实施王家垱“小三峡”水利工程项目,受益农田600亩;投入资金33万元实施了应急避乱场所建设项目;积极申请601二期棚改配套建设项目,争取601老矿区改造项目。二是不断壮大乡村经济。各村通过盘活现有资源、利用自有资金入股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增加收入,实现集体资产收入150余万元;积极推动市场主体增量,优化市场发展环境,为市场注入新的力量,全年净增企业41家、市场主体95个;招商引资开发中,力争更多优质商企资源落户许家桥乡,扩大乡境内产业发展优势。三是跟进落实惠民保障。加强“岗位”惠民,加大对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0余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8人,落实交通补贴57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66人,参与乡村保洁、农林水管护等;组织参与2次就业招聘会,近150人参与现场招聘,70人与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规范化核准农村保障对象,现有低保对象695人、特困对象368人,全年开展临时救助239人次,发放救助金22.81万元,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41副,享受残疾学生补助2人、慈善助学7人,为46名困难老军人申请临时补贴,为9名退役军人申请了重大疾病救助。加大养老服务投入,乡养老院新增护理床2张、气垫床6张,添置轮椅、坐便器等各类设施。

(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规范

一是建立疫情防控责任体系。明确网格化管理范围,实行“‘网格员-村干部-志愿者-医务人员-公安干警’五包一”重点人员管控制度,组建18人信息摸排小组,全年累计流调溯源摸排8530余人次,累计管控重点地区返乡人员2110人;全年累计转发省、市、区疫情防控信息8000余次,增添场所码数430个,扫码单位110家,月均扫码5380余次。二是严把疫情防控防线关卡。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筑牢全民健康防线。全年18-59岁全程疫苗接种完成人数8782人,60岁以上全程疫苗接种完成人数8166人,老年人基础免疫接种完成率达98.61%,全程疫苗接种率98.25%,加强免疫接种率98.82%。对辖区人员防控排查到位,全年开展乡全员核酸4次、共计采样97464人次。三是配合做好其他防控事项。配合周边乡镇守好常德重要交通关卡,全年参与常德南高速入口防疫健康服务点24小时值守11次、924人次;疫情期间共派出18名干职、15名民兵参与疫情防控紧急援助工作,在一线配合协助防疫人员。

(五)各类安全风险有效治理

信访稳定方面,对重点涉稳群体实行五保一稳控,制定应急预案,保证信息畅通;全面开展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化解信访矛盾积案3条,乡村司法调解组织全年共受理、调处纠纷153起,接待法律援助咨询40余人次,多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百日攻坚行动”中,全年共处理网上信访事项31件,“市长热线”投诉209条,深入网格发放平安创建、民调、维护治安宣传资料3万余份。防火安全方面,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和秸秆禁烧工作责任,乡与支部书记签订“禁燃禁放”责任书32份,村与农户签订承诺书18000份,重点加强巡查管控和宣传教育,在入山口、油茶林、竹山林等重点地区进行值班巡查,累计出动宣传车6000余次、悬挂横幅标语190条、竖立宣传牌160块,严防火灾发生,做到火点“处早处小”。安全生产方面,深入组织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对重点行业领域和人员密集场所全面清查,全年开展了4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共组织执法检查208次,出动执法人员403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56家次,经济处罚1.07万元,责令停产停业1家,取缔关闭生产经营单位2处;领导干部带队检查113次,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71处、消防安全隐患37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9处和校车安全隐患3处,切实消除各项安全隐患。自建房安全方面,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全年共摸底排查居民自建房10636栋,其中经营性居民自建房223栋,排查出的2栋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房屋已进行整改,建立六类对象住房保障台账。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的总体目标是:对标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持续推进“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和“六大专项行动”,继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以上率下带头学,以上促下深入学,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全乡党组织紧密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宣讲模式,广泛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深入辖区企业、村(社)、学校进行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清楚、宣讲透彻,真正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推动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兜住民生底线,认真落实分类管理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公益岗位,带动当地就业,做到“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坚持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壮大现代农业规模,扩大油茶、优质稻种植面积,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积极与精为天、金健等本土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借助企业品牌效应,打造如助富红薯粉丝等许家桥特色农业品牌,推动阳光乳牧技改工作。积极调整产业发展结构,走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道路,继续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为着力点,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积极争取公租房改扩建项目、601老矿区改造项目全部落地实施。聚焦交通、水利、社会民生、公共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努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

(三)推动疫情防控科学精准

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认真落实疫情防控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央“二十条”措施和新“十条”措施,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不放松,不停步,不加码,按照省、市、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继续常态化做好全乡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开展防疫管控措施。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老年人加强针的接种,确保应接尽接,加强无疫村(居)建设,由乡卫生院联合各村(居)开展疫苗接种下到村、下到户,为村民提供接种便利。

(四)推动民生事业稳步向前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严格落实各项惠民和救助政策。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征收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确保“应保尽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加强和创新平安建设,完善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拥军优属工作,强化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构建服务高效、保障有力、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注重简化政务服务事项,优化办事服务流程,努力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根本要求,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打非治违”等整治行动。完善农村道路安全设施,强化对“人、车、路”的安全监管力度。扎实推进乡墟场沿街商铺、货运仓库、企业、超市等重点场所火灾隐患排查。加强市场监管,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三大两严一奖”和“打非治违”行动,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开展全乡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整治提升乡村精神面貌,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借助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确保乡村安宁、社会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