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鼎城区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2023-03-29 15:56 信息来源:鼎城区财政局
字号:【

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财政异常紧张的形势,区财政局紧紧围绕“压、降、争、增、保”五字方针和“全力抓收入、大力压支出、倾力保运转、极力推项目”要求,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大力压减各项支出,多方筹集资金兜牢“三保”底线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财政运行基本平稳。

 一、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攻坚克难,全力抓收入稳增长。一方面,立足“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财源建设,整合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推进五好园区建设,支持园区、产业、科技创新发展,大力培育骨干税源企业。严格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年落实留抵退税8.1亿元。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扶持专项资金,全年共为110家企业申报18个项目,资金超过1亿元。另一方面,强化征管部门责任,加大重点行业、骨干税源企业和纳税大户的监控力度,提高对小额零星税源的管控水平。全面开展综合治税,查补税款6673万元。加强非税收入稽查,督促相关单位加大执收执罚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二)节支控支,大力压支出保平衡。一是预算编制从严从紧,按照“能压则压、能减尽减”的原则进行压减,并在后续的预算调整中再次对可延可缓的项目进行清理,大力压减区级专项支出。二是执行环节严审严控,对单位运转经费实行总额控制,控制额度在上年实际执行数的基础上压减10%,并将确定的控制额度分别嵌入预算内和财政专户指标支付环节,限额内正常支付,超额立即止付。本级财力原则上不新增安排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确需安排支出的项目,优先从部门专项、上级专项、单位非税收入拨款中整合解决。严禁部门预算单位向非支出责任单位拨款。三是严管政府投资项目,未确定资金来源的项目不评审、不开工、不采购。

(三)坚守底线,倾力保运转惠民生。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财政部门科学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资金,坚守“三保”底线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兜牢“三保”底线。全年拨付保工资资金20.12亿元、保运转资金1.43亿元、保基本民生资金18.9亿元,有效保障人员工资、单位低限运转和落实基本民生政策。二是建立民生支出保障清单。全面梳理各项民生支出项目,精准测算,科学调度安排,及时有效保障。三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安排就业专项资金1629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工作,推动稳岗就业。安排资金12342万元,积极做好公共卫生、计生扶持、基本药物改革相关经费的拨付,及时打卡发放老年乡村医生生活困难补助。疫情期间,积极筹措资金全力保障患者救治、医疗和防控物资采购、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等。拨付资金9480万元,落实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政策,做好维护各类涉军重点人群的社会稳定及部分退役士兵社保接续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2.1亿元支持红云学校、斗姆湖学校、许家桥公立幼儿园和蒿子港公立幼儿园的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安排资金支持惠民演出、文物保护、文明创建等工作,丰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及时足额核拨各项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经费2亿元,推动我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安排城维资金5000万元用于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四是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全年投入资金6.7亿元满足农业、水利和林业等事业发展,其中:投入资金5.9亿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水利设施等,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投入资金0.84亿元,助力乡村振兴,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等。

(四)主动作为,极力推项目争支持。一方面,财政主动协助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全区争资共完成37.9亿元。同时全力配合发改口及各部门项目的申报入库,确保了项目入库的时效性。另一方面,做好做实债券资金的申报入库,加大专项债券项目库的储备,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协调对接,全力用好金融工具,争取专项债券7.66亿元。

(五)多措并举,推动财政管理水平提质增效。一是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按时上线、正常运行,财政基础信息管理更准确,部门预算更精细,国库集中支付更流畅,项目库管理更科学。二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预算单位整体绩效目标和所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两个”全覆盖,对单位整体支出及专项支出实行“三年一评”,评价结果在区人大常委会上进行报告和票决,结果得到有效应用。三是强化财政职能监管。进一步规范财政评审行为,全面推行信息化评审,实行 “三级审核”制度。全年完成评审项目387个,送审金额23.6亿元,审定金额20.79亿元,净审减金额2.81亿元,综合审减率达11.91%。严把信息化工程评审关,大力削减区级信息化建设经费。加快推进闲置资产处置的相关工作,全年完成处置收益3.35亿元。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程序,新建采购管理平台,实现政府采购全电子化流程,落实各项采购扶持政策,全年共实施政府采购项目621项,完成实际政府采购资金23644万元,节约财政性资金1130万元。开展财政秩序专项整治,开展了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加强资产管理、规范国库管理、防范债务风险、涉农补助资金管理等领域整治,保障财政规范运行。四是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坚持防化债工作月例会制度,专题研究防化债工作。积极推进“六个一批”工作,缓释债务风险。加强债务预警监测,加大降息减债工作力度,规范平台公司融资行为,控制融资成本。

二、 当前面临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影响,财政部门攻坚克难,战胜了不少困难和挑战,财政运行基本平稳。2023年,财政形势将更加严峻,主要为:一是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三年疫情,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而“三保”支出、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持续增长,区级可用财力十分紧张,收支矛盾异常突出。二是债务包袱日益沉重。虽然目前我区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由于我区债务基数较大,目前已进入偿债期,偿债压力大。三是财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算管理一体化、“三公经费”管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惠农惠民补贴资金监管水平等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努力的方向及重点工作

2023年,国家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经济形势和职责,财政必须坚守三大最基本目标任务:一是收入增长目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二是收支平衡目标,多方整合筹集资金,保障“三保”及各项民生事业和支持经济发展需求,确保收支平衡。三是债务管控目标,严格落实上级债务管理规定,完成债务化解任务,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事件。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培源挖潜,逐步实现收入质与量的提升。一方面,要继续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加快财源建设步伐,严格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整合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坚决落实税收贡献与支持力度挂钩机制,积极支持高新园区和桥南工业园区发展,实现工业“两翼发展格局”;落实房产优惠政策和三产扶持政策,繁荣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坚守“真招商、招真商”底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涵养财源税源。另一方面,要强化收入征管,压实征收部门责任,推进综合治税,发挥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作用,开展协税护税,做到抓小、堵漏与增收并举,确保应收尽收。同时,要加快优质资产资源的处置变现,国土出让收入、砂石收入要争取实现最大化,极大限度地扩大收入规模,尽可能地扩充财力。

(二)坚持尽力而为,坚决落实压减支出与保住“三保”。一方面,严格落实过“紧日子”各项措施和做好过“苦日子”准备。严控新增支出,除政策性增支、疫情防控、应急救灾和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增支项目外,一律不得追加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2023年继续对各预算单位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实行总额管理,即上年执行数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压减10%,超额停止支付;规范人员支出,严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范围、超标准发放津贴补贴、奖金或工作补助,全面清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临聘人员,规范临聘人员管理;严禁各预算单位间平行拨款,原则上除单位扶助点村经费外(限额3-5万元),其他专项资金均由主管部门提出分配方案报政府常务区长签批后,财政直达项目实施单位。另一方面,要兜牢“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和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有效保障人员工资、单位低限运转及落实基本民生政策。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对上级和区委、区政府部署的重点民生实事、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编制大事要事保障清单,统筹一切资金资源加以保障。

(三)做到精准统筹,科学协调严管项目与极力争资。一方面,要严管各种项目支出。贯彻零基预算,全面梳理规范项目预算安排的政策依据,结合实际财力水平和正常履职及年度工作任务,安排项目支出。转变项目资金完全依赖区级财政安排的固有思维,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和专项债券支持,弥补项目资金需求缺口。严格管控政府投资项目,未确定资金来源的项目坚决不评审、不开工、不采购。另一方面,要全力争资争项。争资争项工作继续与绩效考核挂钩,严格落实争资争项奖励办法和招商引资奖励举措。鼓励各单位积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结合上级最新政策及专项资金投入方向,精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今年特别是要加大专项债争取额力度,确保完成争资争项任务。

(四)突出精细管理,扎实抓好资金增效与债务管控。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整合政策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资金,力争整合3亿元。强力清收库款往来,通过上级专项抵扣、区级专项抵扣、资产处置收入抵减、单位自筹资金归还等多种方式消化往来。加大存量资金和资产统筹力度,对当年的基本支出结余一律不结转,对超过一年的区级专项和两年的上级专项以及无需继续使用的资金一律收回财政统筹安排。二是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落实“两个全覆盖”,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坚决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预算安排的依据。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三公”经费等方面的管理,推进“预算一体化管理”升级,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作用。三是严守底线防范风险,强化债务管控。坚持防化债工作月例会制度,积极配合平台公司与金融机构对接,推进隐形债务“六个一批”工作,缓释债务风险。科学编制偿债计划,落实“一债一策”,处置化解存量债务。加强源头管控,严格控制项目建设,杜绝新增隐性债务和关注类债务。强化融资平台融资监控和债务管控,加强PPP项目管理,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债务风险,严控我区债务率。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鼎城的加速推进之年,财政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坚定信心,鼓足干劲,锚定目标,勇毅前行,为全面落实“打造五个强区、建设五个鼎城”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