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镇德桥镇2022年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镇德桥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抓重点、攻难点,较好的完成了现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保持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发展。现将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 加强基层党建
2022年4月,我镇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党性教育基地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
依托中共常德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踏水桥党支部的红色遗产,我镇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持续丰富文化内容,切实发挥党校教育作用。全力提升镇党校接待水平与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我镇扎实开展团建工作,以聚焦主责主业、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主线,强力推进共青团改革,狠抓思想政治建设,搭建选人育人平台,切实打造团员干部队伍。
(二) 壮大产业发展
1.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扎实创建绿色高质高效万亩示范片。为响应国家政策,全镇实行严格的“压单扩双,禁止抛荒”政策,成立专门粮食生产小组,压实镇村干部责任,完成早稻面积2.35万亩,一季稻面积0.2万亩,晚稻面积2.5万亩,对比去年,复种面积大大提升。以产业园区为依托,落实了市委副书记双季稻轮作(早专晚优)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万亩示范片,辐射刘家桥村、卧龙岗村、同心坝村、乔家岗村共4个村,示范面积1.112万亩,涉及农户312户,其中30亩以上种粮大户43户、100亩以上种粮大户12户,参与示范片建设种粮合作社3家,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2家。示范区采用早专晚优的种植模式,集中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指导,实现了粮食增质增效。全镇早稻亩产约950斤,一季稻亩产约1300斤,晚稻亩产约1000斤,争做粮食生产先锋兵。
2. 全力抗旱保丰收,荣获全区“2022年度抗旱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2年6月初至今,镇德桥镇高温无雨,为保障5.1万亩水稻生产,镇德桥镇干群上下一心,积极应对开展生产自救。从6月初起,我镇先后在西阳陂、冲口子、三百三、燕窝、战斗桥等地投入120万元架设电缆线4600余米、采购安装大型提灌设备885KW/19台套、小型潜水泵370台套、清淤疏浚主支排灌渠4.9公里、发动群众400人次清洗斗、毛渠26.6公里,同时拓展思路积极寻找可靠性水源,先后从柳叶湖旅游开发区、红旗水库、柳叶湖引水900万方,以每天耗资万元电费的沉重代价全力以赴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我镇抗旱工作稳步推进,5万多亩农作物长势喜人,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丰收年。
3.多措并举强化服务,成功申报省级“平安农机”乡镇。一是积极召开各类粮食补贴会议,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切实搞好粮食补贴的面积核定与补贴工作,顺利完成一次性补贴,并通过引进2022年种粮大户扶持、2022年粮食生产先进乡镇和先进种粮合作社等多个项目,进一步维护农民权益,保证生产积极性;二是依托实施项目,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深入农户家中指导,大力推广绿肥生产,因地制宜,合理施肥。今年我镇共完成2万亩的绿肥播种面积,2.3万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全镇实现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2.2万亩,未出现连片病虫灾害情况。
(三) 聚焦乡村振兴
1. 担当实干抓落实,自清自查引重视。今年以来,我镇共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专题会议12次并制定相应工作方案,研究部署了防返贫致贫全面排查和帮扶机制。全年度累计开展7次动态识别,将4户10人纳入监测对象,镇党政领导班子共同走访全镇49户监测户并完善走访记录,安排专人对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教育保障方面,2022年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打卡发放45人次,金额总计6.75万元;医疗保障方面,全镇五类人群家庭人口100%参保,相关人群的医保补贴以及“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落实到位,四种慢病签约服务应签尽签;住房保障方面,持续推进危改工作,加大对“六类对象”住房安全的摸排力度;就业帮扶方面,共补贴外出务工对象421人,金额11.24万元,开展“311”就业服务,确保应届雨露计划学生全部上岗,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53人,发放工资共计21.624万元;产业帮扶方面,我镇直接帮扶“两有”监测户18户,帮扶金额1.8万,全力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发放400元生产资料(优质稻种谷)118户;发放800元生产资料(优质稻种谷)208户;确保其全部与帮扶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户均增收400元以上。
(四) 严守安全底线
1.以创建全省安全发展示范乡镇为引领,着力构建安全发展工作机制。我镇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调整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择优安排退伍士官进入安监站工作,充实人员力量;进一步完善安全网络,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村居相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安全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专职安全员;进一步增强经费保障,我镇今年投入30万元用于安全发展工作及全省安全发展示范乡镇创建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坚持分层分类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打造创建工作亮点。我镇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流动宣传车、微信群、短信、标语等媒介进行安全生产大宣传,并且在镇机关建立了高标准的宣传橱窗,在同心坝村建设安全教育主题幸福屋场,同时组织镇村干部集中学、走访企业宣讲学、学生家长牵手学、父老乡亲屋场学,全镇召开安全宣传教育屋场会30余场,参加群众1000余人次,营造出浓厚的安全发展氛围。
3.以排查整改为核心,将日常巡查与专项行动有机融合,为安全发展一路护航。日常巡查不松懈。我镇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并且每季度以及重大节假日相关领导亲自带领相关单位人员对所有安全生产内容全面检查。专项行动精准打击。针对“两车”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治,拆除雨棚、遮阳罩100余个;针对自建房进行拉网式排查,132栋经营性自建房已全部排查完毕,并完成安全评定;5190栋非经营性自建房已全部排查完毕;针对七月份以来全镇高温干旱,对辖区各工贸企业与烟花爆竹零售点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了相关单位110家次,查出8条安全隐患,行政处罚6家次,隐患整改率100%,其余安全隐患发现问题16出,整改完成16处。
(五) 推进土地延包
镇德桥镇作为二轮土地延包国家级整镇试点单位,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工作模式。
1.科学部署,引进人才设备。主要领导带领领导小组成员专题调研、部署和推进工作30多次,并多次向上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农经站汇报。邀请专家团队权威宣讲,作全程科研指导。截至目前为止,全镇已投入30万元经费,设置镇村两级试点工作办公室,上墙公示领导班子、工作班子以及制度、方案,办公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全镇共聘请64名老党员、卸职老干部、退休老教师等“三老人员”担任入户调查员,开展为期两个月天的入户调查,调查问卷中同意顺延签字的农户有4757户,占承包农户的99%,成果显著。
2.强化监督,担当落实抓实干。主要领导带领领导小组成员到村(社)现场督导检查6批次,调查农户120户,通过强有力的督查,全镇共召开屋场会264次,历时整整2个月的第一轮调查信息数据全部录入电脑。调查数据显示,全镇现有农村土地承包方4764户,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6979人,对比1995年二轮承包时点,有227户发生人口异动,人口净增74人。
3.尊重民意,化解矛盾有处方。镇村(社)两级分别以司法和人民调解为基础,选派懂法律政策、热心群众工作、工作能力强的老干部、老党员和老教师共同构建了近80名人员的二轮土地延包的矛盾调解组织体系。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我镇经过认真梳理,共形成78个典型案例,经请教专家学者和上级农经部门,找寻法律和政策依据,积极应对并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指导推进全镇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 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打造红色名片
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依托党性教育基地,持续挖掘红色资源,提质改造镇党校和党史陈列馆,提升接待服务质量。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狠抓作风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压实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拓展和衔接工作,发展消费扶贫,推动产业帮扶,加强技术培训、财政奖补、保险保障等方面的帮助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乡村振兴、群众增收渠道。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构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垃圾清运处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规划等方面群策群力,破解治理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严格环境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三) 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培育多元产业
发展优质产业,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万亩示范片”建设为抓手,稳面积提产量,提高优质稻品质,打造优质稻品牌。坚持组织牵动、产业带动、政策驱动,提升新型农民的技能,做好新型农民培育,培养一批带动能力强、群众受益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完善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借助刘家桥村美丽乡村建设和同心坝村乡村振兴扶持政策,整合现有资源,多途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四) 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织密扎牢疫情防线,加强疫情监测,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毫不松懈。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优化公共服务行政审批职责,规范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打造改造退役军人服务站,完善各项便民服务设施,加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始终将安全稳定摆在突出位置,创新社会治理,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合理诉求,依法规范信访行为;落实领导带案下访和信访积案包保化解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重点信访问题化解力度;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大平安建设宣传力度,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五) 落实监管责任,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发挥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作用,定期开展巡查,各安全生产工作小组每月定期开展检查,发现隐患问题及时处理,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实施宣传演练,开展森林防火演练、防地震灾害应急演练、防汛抗旱应急演练;“5.12”宣传、安全生产月宣传、食品安全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等;集中力量攻坚,全面排查镇域安全隐患,按期实施整改,确保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