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石公桥镇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石公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执行省、市、区工作部署,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及文化、社会建设步伐,稳步推进人居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全镇社会稳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的良好局面。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抓基础、强队伍,党的建设不断增强。
一是夯实党建基础。党委书记带头认真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牢固树立“带头”意识,带头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当好廉洁自律表率,全年开展3次党委书记讲党课。以主题教育为主线,以落实各项活动为抓手,以创新学习方式为载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各党组织按上级要求认真完成2023年度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以及“学习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基础。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党务工作者管理,定期召开基层党建工作推进会,做好党建工作的定期总结和研究部署;开展2次党建督查,点对点督导培训“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发展等党建业务工作,狠抓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坚持按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全年共发展党员12人,并完善相关党员信息资料,做好党员调入调出规范管理,及时更新智慧党建和全国党统党员库。积极宣传并落实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已建立后备干部库和乡土人才库,每村至少储备3名后备干部,着力解决村“两委”后继乏人问题。
三是严肃执纪监督问责。2023年,镇纪委共立案11人,给予党纪处分10人、其中开除党籍2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严重警告3人,党内警告4人;给予组织处理12人,其中诫勉处理7人次,批评教育5人。全力支持纪委抓党风廉政工作,坚持开展干部纪律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
2.兴产业、抓项目,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一是巩固传统农业产业。做好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改销号及土地二轮延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工作,切实保障耕地安全;积极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今年来共投入超400万元对7条沟渠进行了清淤改造、修建了7条机耕道,为农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圆满完成了各项农业生产任务,早稻种植6.5万亩、集中育秧近1.1万亩、油菜种植4.2万亩、绿肥种植5000亩、完成国家农业产业园“双季稻轮作”办点示范和“1511”工程早稻办点示范。
二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坚持有序发展、规划先行,逐村研究集体经济发展举措,对各村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进行统筹布局;引导李家桥村、白云阁村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冲天湖村、西洋陂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名义集中流转耕地,种植双季稻,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截至当前,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79.03万元,村平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5.27万元,白云阁村、李家桥村、王家桥村、冲天湖村等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
三是抓好争资争项工作。深化“一把手”招商活动,镇党委书记带头对接项目,引进年出栏80万羽青年鸡生态产业园项目落户桥南园区、中广核光伏发电项目落地贵家铺村,顺利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积极争取资金、谋划项目,如争取到灌区节水工程,新修沟渠、机埠、机耕道等,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又如争取公租房建设项目,提升政府形象,解决镇内公职人员住宿问题。
3.固成果、优环境,乡村振兴衔接推进。
一是强化结对帮扶效果。2023年新纳入监测对象15户 38人,消除监测户风险1户3人,全镇现有监测户98户205人,脱贫户857户2518人。组织结对帮扶责任人在全镇开展集中走访,共走访956户,其中实地上门942户,电话走访14户。
二是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每月定期开展人居环境大评比,开展“敲锣行动”、“搬家式卫生大扫除”、“环境提升月”等专项活动,全力改善镇域环境面貌;强化秸秆禁烧巡查,成立巡查队伍,安排巡查专车,每天由骨干带头和值班人员一起分片区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建立秸秆禁烧台账,开展巡查260余次,出动820人次,签订了15份村(社)秸秆垃圾禁烧责任状,组织9000余名常住农户签订了《秸秆垃圾禁烧承诺书》;同时加强宣传,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悬挂横幅40条,张贴标语80张,强化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
三是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开展广场舞比赛、镇文化站不定时联合上级部门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新华书店定期为各村农村书屋配备相关书籍,丰富群众生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村定期开展屋场会,了解村情民意,利用村村响、网格群等方式加强宣传,不断推进移风易俗。
4.守底线、保安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不断推进安全发展。镇党委政府坚决扛牢安全责任,夯实安全基础,近年来共开展巡查96次,排查13个企业,累计出动200余人次,开展47次检查,排查隐患62处,整改到位61处,其中一处正在整改,处罚企业28家;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5次;专职消防队拉练出勤10次,在高温天气下,为了缓解旱情,使用消防车紧急供水127次近762吨,受益人口1600余人;全年开展6次安全发展大轮训,大力排查安全隐患。
二是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今年我镇排查矛盾纠纷137处,成功调解137处矛盾,矛盾纠纷调处率100%,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规范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对重复上访情况进行排查,将各类信访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建立台账,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通过屋场会、村村响、网格群等形式宣传各种平安建设知识,为群众发放平安建设资料3200余份,禁毒资料1100余份,开展宣传活动23次,发放防范非法集资资料1100余份和防养老诈骗资料1500余份。
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树牢法治思维,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过紧日子”原则,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
5.惠民生、暖民心,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强化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改善镇域基础设施,全年纳入项目库项目共62个,总投资1833万元,目前正在实施的乡村建设项目有4个,预计投入25万元;争取马濠公路维修改造项目,极大改善了冲天湖片区群众出行问题;全面摸排农村户厕信息,截至目前共摸排11627个户厕,由上级拨付资金改厕的2163个,共发现627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二是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全镇申请民政部门临时救助155人次户,发放25.45万元。每月向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人群,共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18.38万元;为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发放补贴8.39万元、发放慰问物品649件;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全面助推扩大就业,组织130余人参加上级组织的专场招聘会,开发公益性岗位5个,推荐岗位信息数160余次。
三是加快教育建设步伐。石公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从活动开展、环境建设、以奖促优各方面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开展“奖优助学”活动,为30名优秀学子发放5.2万元奖学金;召开教师节座谈会,收集教师意见,表彰优秀教师。
二、工作思路
1.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玉砖”,擘画宜居富美乡村振兴画卷。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早日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积极争取小型水库新增蓄水能力及抗旱功能建设项目,保障农田用水;抓好耕地保护和耕地恢复,坚持土地动态巡查,加强对违法用地打击力度,严格管控占耕地挖塘、建甲鱼温室、建房等行为,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二是开展环境整治,突出中心,注重实效,紧盯集镇周边、道路沿线、屋场庭院等区域,继续开展幸福屋场建设。全面铺开农户垃圾清理收费制度,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巩固卫生协会运行成果。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力度,确保实现“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的目标任务,做到市区零处罚。三是抓好粮食生产,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示范片为中心,依托益民农机合作社、昌农水稻专业合作社、嘉乐丰水稻专业合作社、金穗满园种植合作社、兴粮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切实落实早稻生产面积,抓好1511办点示范,打造再生稻示范片,全面完成区委交办的粮食生产任务。
2.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添色笔”,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活力。
一是探索乡村旅游新模式,在精准规划、精准管理、精准扶持上发力用力聚力,以园艺小镇为依托,建设产学研基地,打造园艺场片区特色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带动周边村居和农户,发展配套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以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构建产业共融、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将鼓励引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按照“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发展思路,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和基地;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条件,支持以冲天湖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承包田地发展农业生产;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做活“合作社主导+企业协力+村民入股”的统一运营管理模式。三是发展水果种植经济,大力发展时令水果,进一步支持并引导葡萄种植大户、黄桃种植大户、常德市喜荣农业有限公司、永利家庭农场等个人与集体不断提升水果品质、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一批市场反响好、农户利润高的优质特色水果品牌。四是发展畜牧种业经济,对接中央1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支持江南鳡鱼基地和兴达鳜鱼基地发展壮大,带动农民致富,打造“鱼米之乡”。
3.坚持以治理服务为“助推器”,确保社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政府公租房建设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尽快投入使用;强化交通基础,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积极对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保障群众用水安全。二是兜底基本民生底线。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村(民)代表联系群众”常态化机制,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统筹推进公益慈善和扶老、助残、救孤、优抚等事业发展,落实好各项救助政策。三是补齐文明和民生设施短板。加强普惠性基础性民生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全镇1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区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工程和党建阵地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坚持以风险防范为“稳舱石”,牢控社会发展大局平稳航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关于安全工作,宁愿听到老百姓的骂声,不愿听到老百姓的哭声。一是切实守住生态红线。重点对各类环境突出问题出重拳整治到位,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冲天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让绿色成为石公桥发展的“最美底色”。二是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统筹抓好生产安全、住建领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各领域工作,让安全成为石公桥发展的“最稳特色”。三是紧紧守住稳定主线。持续深化网格精细管理,防范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强化群防群控和信访维稳工作,让平安成为石公桥发展的“最足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