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科学技术局2023年工作总结暨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目标,立足“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战略,全面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集聚创新要素磁场,激活科技创新引擎,源源不断为“打造现代江南,建设幸福鼎城”提供科技硬核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科技创新工作总体情况
1.指标完成情况。2023年度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达49.91亿元(园区外21.35亿元),技术市场成交合同315件(园区外129件)。签订产学研合作29项(园区外9项)。2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报数为8.87亿元(园区7.67亿元),2023年规上工业和服务业研发经费投入12.33亿元(园区外1.2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76.19亿元(园区外23.09亿元)。推荐中联恒通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2023年企业研发财政奖补资金141.09万元。全力辅导31家企业报名参加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其中中晟农牧、益友光电子和佳鸿机械3家企业获奖。辅导34家企业通过研发准备金制度备案审核。
2.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区政府出台了《鼎城区发扬“四敢”精神打好“发展六仗”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成立鼎城区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体系化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的“新格局”。全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8家(园区外5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7家(园区外15家)。二是紧盯目标任务。4月21日,召开鼎城区“金融早春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科创金融专场政银企对接会暨普惠金融产品及政策宣讲会。全区已发放科技型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943亿元(园区外0.265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争取国省科技专项资金1515.93万元(园区外84.1万元)。组织开展了企业研发费用大调研、知识产权宣传、科技惠企政策宣讲等活动,有力推动了区域创新发展。三是夯实创新基础。精准选派80名专家服务团成员和23名科技特派员,定期召开科技人才工作座谈会,联合科协等单位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推荐湖南仝人智能吴易明等2人纳入省“百人”计划,6人获省“三尖”人才项目,张希光等8人入常德市科技局企业科技人才信息库。扎实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聘请专家下沉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指导10余次,开设集中培训课4次,重点扶持了园区外现代特色农业和绿色品牌转型升级。
3.中心工作完成情况。较好地完成了春耕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争资争项、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持续助力乡村振兴,领导班子定期深入帮扶点村、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在黄土店竹清潭村开展一对一帮扶,落实经费3万元。全力以赴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三送三解三忧”、“三送三促”活动为契机,全面开展“百企万众评股长”活动。通过集中走访,深入企业、科研院所、乡村,走访科技型企业100余家,送惠企政策“口袋书”600余份。4月20日,召开科技专家服务团工作座谈会,收取有价值的意见建议7条,制定了科技惠企政策下乡入企的长效制度,区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简超每周带队赴企业调研。
二、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区科技局将聚力“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启动一批科创工程建设,打造一批高能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创新主体,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项以上,在鼎高校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在本省转化占比10%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5%以上。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院士经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增长20%以上,配合常德市设立天使基金或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科技成果在鼎城落地转化。
1.聚焦政策落实。进一步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尽快出台园区外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精心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企业申报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持。加大对乡镇、街道的考核力度,提升参与辖区科技创新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着力宣传推广。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组织专家教授等进企业、农村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培训。持续落实“政银企”对接,为企业纾难解困。推动创新创业大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抓好研发分类奖补政策落实,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3.加大引才力度。积极开展2024年“三高”人才申报认定及政策兑现工作和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工作。持续加大专家服务团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对技术人员特别是青年技术人员的培养,鼓励其在技能、学历、职称等方面继续提升,推动人才培养使用与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科研计划的深度融合,完善人才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医疗、职称晋升、薪酬待遇等保障措施。
4.瞄准主体倍增。持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和覆盖面,持续开展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指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企业参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评价入库,争取2024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230家。
5.强化部门协同。区科技局将切实负起牵头责任,做好服务,加强指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监测分析和统筹协调。将科技创新工作与各成员单位目标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激活人才链、强化创新链、支撑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分享利益链,形成合力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