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预算编制目录
第一部分 鼎城区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第二部分 预算重要事项解释说明
第三部分 报告附表
一、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表
二、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总表
三、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总表
四、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总表
第四部分 财政2025年预算表
一、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总表
二、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
三、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四、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分类)
五、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经济分类)
六、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支表
七、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表
八、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
九、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十、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表
十一、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表
十二、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
十三、2025年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表
十四、202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功能分类)
十五、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十六、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表
十七、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表
十八、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功能分类)
十九、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二十、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表
二十一、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表
二十二、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
二十三、2025年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表
二十四、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功能分类)
二十五、2025年一般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表
二十六、2025年专项债务限额及余额情况表
二十七、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表
二十八、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表
二十九、政府性基金预算转移支付表
三十、专项转移支付分地区表
三十一、专项转移支付分项目表
常德市鼎城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2月19日在常德市鼎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贺 云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区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4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1.收入执行情况:2024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1601万元(税收收入68462万元,非税收入143139万元),比上年减少6406万元,下降2.94%,比调整预算减少3624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5.38%。
2.支出执行情况: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51211万元,比上年增加55368万元,增长9.29%,比调整预算减少3893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4.36%。
3.收支平衡情况: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60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4663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6182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48668万元,调入资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其他调入)43023万元,收入总计811750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1211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857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及其他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2570万元,待偿债置换一般债券结余560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8379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811750万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1.收入执行情况:2024年,全区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7787万元,比上年增加37624万元,增长75%,比调整预算减少8806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49.92%(主要原因是土地市场不景气导致土地出让收入减少)。
2.支出执行情况:2024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52704万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列支186700万元),比上年增加21952万元,增加9.51%,比调整预算减少4151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85.89%。
3.收支平衡情况: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7787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139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37234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979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501309万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252704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98万元,调出资金40204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49454万元,待偿债置换专项债券结余3704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170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501309万元,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2024年,全区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399万元,比上年增加119万元,比调整预算增加389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42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4万元,加上调出资金(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18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3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1423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共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23164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51527万元、财政补贴收入71032万元、利息收入335万元、转移收入等其他收入27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99676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98891万元、转移支出等其他支出785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23488万元,加上年结余102533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26021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省市财政结算尚未办理,部分预算执行数为预计数,届时再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从2024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工作总体情况来看,主要体现了以下重点:
(一)全力落实优惠政策稳经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落实惠企政策,支持推动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扶持产业发展。强化资金扶持,通过安排涉企引导扶持资金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大力培育骨干税源企业。积极申报专项资金,全年共为104家企业单位申报争取到位资金9475万元。强化金融担保服务,通过“财鑫担保、农担、信补贷、潇湘贷、知识价值信用贷”等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累计投入风险保证金3200万元,担保贷款在保金额近2.25亿元,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提高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市场份额,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份额提高到90%以上,给予小微企业价格扣除评审优惠由6%-10%提高至10%-20%(工程项目6%-10%),中小微企业合同预付款比例可提高到50%以上。二是积极开展扩内需促销费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为区内企业和消费者发放补贴5000多万元,直接带动节能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等消费金额近3亿元。三是严格落实惠农补贴政策。梳理全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项目106项,通过财政“一卡通”补贴系统及时、足额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6.15亿元,“一卡通”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卡”“阳光卡”。
(二)努力挖潜增收稳财力。树牢“大收入”思维,强化收入征管,努力挖潜增收,增加本级财力。一是大力推进财源建设。开展重点税源政企联点、关联企业财源培植、企业(项目)招优培强、土地增值税清算提效等“十大行动”,加快推进财源建设步伐。二是加强收入征管。坚持勤征细管,全力调度收入。2024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85亿元,非税收入14.3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全市排名第一。此外,狠抓向上争资。认真研判和分析,全力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全年共争取上级全口径到位资金超38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38.88亿元,新增债券全市所有区县市排名第一。三是盘活资产资源。积极组织全区公租房经营权、国有水面、乡镇水厂经营权、户外广告位经营权等出租出让形成收益。处置原蒿子港法庭、罚没矿石等入库收益3475万元,有效缓解财政压力。
(三)倾力控支节支保重点。面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一方面,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大力压减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各项非急需、非必要、非刚性支出。2024年全区“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数1663万元,同比减少117万元,下降7.0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减少4227万元,下降6.8%。另一方面,多方筹集资金努力保障“三保”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全年安排“三保”支出33.43亿元,其中:保工资支出17.02亿元,保运转支出1.39亿元,保基本民生支出15.02亿元,执行率100%,做到“三保”支出始终优先。同时强化重点支出保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1.95亿元,同比增长14.78%;卫生健康支出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16.34亿元,同比增长44.80%;教育支出完成9.46亿元,同比增长1.1%。主要方面有:困难群众救助、残疾人“两补”等全面提标,拨付12371万元保障低保、农村特困(城市三无)人员的基本生活。拨付9815万元落实国家对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政策,做好维护相关重点人群的社会稳定工作。拨付就业专项资金1979万元,支持稳就业促就业。拨付中小学幼儿园公用经费5992万元保障学校运转,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265万元,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投入1.6亿元完成S317谢杨线改扩建,投入3500万元完成S314韩公渡镇-崇河村公路维修改造,我区港中坪村至施家陂村乡村振兴路获评2024年度“湖南省最美农村路”。投入1937万元用于7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投入2700万元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居民居住条件。投入510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我区粮食生产面积、粮食产量均为历史最高水平。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1.18亿元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投入4.67亿元改造山塘、水库、河道及灌区建设。投入7378万元扶持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投入3537万元用于农村安全饮水提质,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
(四)加力财政管理提效能。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打破固定基数,除基本“三保”、还本付息和个别维持基本运转必须的事业支出外,原来的部门专项一律不再列入预算。经过严格审核的其他必保支出列入“大事要事”保障清单,通过资金统筹和新增财力予以保障。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新增重大项目和政策事前绩效评估机制,探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论证。强化源头管控,采取预算单位、财政业务股室、第三方机构及绩效管理部门“多方会审”的方式审核区本级专项和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加强运行监控,对107个部门的361个项目资金进行了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实现监控单位与项目全覆盖。评价扩围扩面,2024年重点绩效评价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政府购买服务、政府采购、社保基金及下级财政运行情况等领域。严格结果运用,通过绩效评价问题整改收回资金143万元,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三是提升政府采购和财政评审效能。实现政府采购信息的全过程公开透明。全年共实施政府采购项目903项,全年政府采购预算资金4.91亿元,合同成交金额4.18亿元,共节约财政资金7300万元,节支率达14.86%。完成各类工程预、结算评审和经费审核项目422个,送审金额21.77亿元,净审减金额4.2亿元,综合审减率达19.27%;信息化项目预算、决算项目41个,审减金额1776.1万元,审减率达20.85%。四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开展单位财务收支、会计信息等专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紧密结合全区财政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了两次惠农补贴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对违规发放的补贴资金予以收回,并将惠农补贴、农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相关线索移交区纪委。开展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问题专项排查,排查补贴发放信息26.8万条,整改错漏信息1.7万条。五是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加强债务风险常态化监测,制定“一债一策”偿还计划,推进高息债务置换,成功化解重大逾期风险,守牢了债务安全底线,未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收支矛盾异常突出,财政运行较为艰难。收入方面,财源结构单一,税收下滑严重,可用财力严重不足;支出方面,“三保”等刚性支出逐年增长,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加重,收支矛盾短期难以缓解;管理方面,零基预算改革还需加力推进,预算编制和执行还不够精准细化,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理念需进一步加强,财务收支不规范行为一定程度存在,等等。对此,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克服困难,逐步解决问题。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根据中央和省、市、区有关工作要求,结合财政收支形势,做好2025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二次创业”,加快财源建设,加强财政科学管理,严格落实过“紧日子”各项措施,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增强预算统筹能力,努力兜牢“三保”底线,严格防范债务风险,为“勇挑创业大梁、打造活力鼎城”提供有力财力保障。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相关预算编制原则,2025年收入预计及支出安排如下: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1.收入总计安排658054万元
(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216891万元,增加5290万元,增长2.5%。其中:地方税收收入按上年完成数68462万元增长5%安排71885万元,非税收入安排145006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按上年完成数增长5%安排2344万元)。
(2)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129210万元,主要包括:税收返还5965万元、“省管县”体制基数补助2442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57452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15378万元、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13755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10430万元、部门下放基数补助4368万元、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补助1354万元等。
(3)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53000万元。
(4)上级专项补助收入55000万元。
(5)调入资金(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0161万元。
(6)上年结转收入83792万元。
2.支出总计安排658054万元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3277万元。
①地方可用财力安排支出345277万元。其中,工资性支出138746万元(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绩效工资>、绩效奖金等),社会保障缴费21731万元,住房公积金1102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47341万元,部门及基层运转保障等公用支出36154万元,专项支出66527万元(不含债务还本支出4538万元),非税收入和资产处置成本列支23750万元。
②专项转移支付列支153000万元。
③上级专项补助列支55000万元。
(2)上解支出16447万元。其中,体制上解319万元,专项上解16128万元(含出口退税上解32万元、中央借款和贡献款283万元、税务经费上划176万元、农业税价差上解423万元、部门上划191万元、体制改革上解省298万元、事权支出责任基数上解1766万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财政支出责任上解4254万元、教育费附加上解94万元、检法经费基数上划2802万元、定额上解市124万元、石门桥代管上解市1870万元、环保上划定额上解市932万元等)。
(3)债务还本支出4538万元。
(4)预计结转下年支出83792万元。
2025年支出严格按照零基预算改革的相关精神,守牢“财政预算量入为出”这一基本原则,在确定收入的基础上,按五级优先顺序安排支出预算,突出“三保”支出和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保障。加强单位的运转保障,对公务费保障标准和物业管理费保障标准进行适度提标。同时将“三保”和必保社会事务之外的区级专项纳入大事要事保障清单,视情况在上级专项、非税收入中统筹解决,或在新增财力中安排。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1.收入总计安排138553万元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1850万元。其中,国土出让收入50000万元(安排土地出让成本25000万元,净收益25000万元)、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1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非税收入185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0000万元。
(2)上级专项补助收入35000万元。
(3)政府性基金预算上年结转收入21703万元。
2.支出总计安排138553万元
(1)上解支出175万元(国土出让收入定额上解90万元、专项债券发行费上解85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专项支出33306万元(不含债务还本支出2530万元)。
(3)政府性基金预算非税拨款1200万元。
(4)政府性基金预算列支土地成本25000万元。
(5)上级专项补助收入对应列支35000万元。
(6)债务还本支出2530万元。
(7)调出资金(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19639万元。
(8)预计结转下年21703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2025年,共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38万元,其中:高新控股集团708万元、港中集团430万元、兴隆公司3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4万元,上年结转收入3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499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940万元,加上调出资金522万元(调出到一般公共预算),结转下年支出37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1499万元,收支平衡。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按险种分别编制,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33241万元,安排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9110万元,收支相抵,本年结余24131万元。
为确保完成2025年预算和财政工作任务,我们将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抓收入,尽力增加地方财力。一是加快培育主体财源。全面落实“两重两新”和涉企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持续实施骨干税源企业培育计划和经营主体梯次培育计划,真抓实干落实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厚植财源基础。加强对常德高新区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投入支持,稳定和壮大长期财源。二是加强非税收入清缴。科学制定非税收入及政府统筹资金计划,加大非税收入督导入库力度,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三是全力争取政策资金。把争取上级资金作为短期内破解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力投入不足的首要举措,进一步优化争资争项考核机制、保障措施,力争全区到位上级资金40亿元以上。四是积极盘活存量资源。统筹抓好国土出让、国有资产(资源)处置工作,加快推进采区建设,规范采、运等生产环节经营管理,让澧水河道采砂稳定实现经营收入。
(二)竭尽全力推改革,有序保障各项支出。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全面贯彻落实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精神与要求,准确把握改革的重点,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以事定钱原则,增强预算统筹能力,落实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做到预算安排与财力状况匹配,力争收支平衡,保障更加精准。二是落实过“紧日子”的各项措施。全力压减各类非生产、非必要支出。严控新增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未落实资金来源,无力承担配套资金的一律不立项。严格购买服务,应由本单位直接履行职责的工作事项要依托本单位力量开展,不得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严格控制临聘人员、劳务派遣与外包、网络信息费用。禁止各单位向非支出责任单位拨款。三是有序安排支出。严格按照按五级优先顺序安排支出预算:“三保”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前序支出未足额保障的不安排后序支出。
(三)多措并举强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一是严格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健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严格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二是加强财会监督。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审、纪联动,突出日常监管,对在民生资金上打主意的、未经审批超预算建设形成拖欠的、违反过“紧日子”要求造成不良影响的、违规使用财政资金谋取个人私利的一律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查处。三是突出资金统筹整合。优化大事要事申报、执行机制,将急需办理的事项纳入上级专项申报内容、资金使用方案,缓解本级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逐步打破部门壁垒,按支出方向设立专项,推进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小专项合并为大专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统筹调动专户资金、非税资金等财政资源,为保障重点支出等提供支撑。四是理顺高新区财政管理机制。将高新区支出纳入全区部门预算管理,预算统一按照鼎城区预算编列原则编制。鼓励高新区积极向上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补助,争取和统筹资金解决高新区自身收支缺口。
(四)综合施策管债务,严防债务逾期风险。一是加强债务监管预警。进一步完善债务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落实全口径债务监测监管机制,加强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应用,实现全流程工作监督,坚决遏制化债不实和新增隐性债务,严防债务风险。二是优化债务结构。密切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多方支持,推动实现债务期限短变长、利息高变低、表外变表内,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三是争取政策支持。抢抓中央一揽子化债举措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政府债券限额和科学开展债务置换工作,缓解化债压力。四是加强专项债券管理。强化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债券资金支出进度,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同志们,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鼎城的加速推进之年,财政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积极应对困难和压力,紧跟上级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勇挑创业大梁,为加快鼎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财政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