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鼎城区谢家铺镇2024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2025-03-30 15:34 信息来源:谢家铺镇
字号:【

1. 现代化农业发展稳步前进。全镇粮食生产面积94500亩,总产4.3万吨。示范片早稻单产达到576.6公斤/亩、比上年增产11公斤/亩,晚稻单产627.1公斤/亩、增产40.4公斤/亩。创新开展“港中坪里说稻”直播培训,全面推广“五有五统一”技术模式,示范片高标准农田覆盖率、主推品种和配套主推技术应用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100%。发挥亿泽农业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片区1.6万亩土地全部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成为“常德香米”“常德米粉”优质原粮供应基地。

2. 农文旅融合发展初见雏形。成立港中坪文旅公司,向国家商标总局提交9类商标注册申请。精心打造“总书记来到港中坪”精品课程、“沿着总书记足迹打卡和美乡村”旅游线路,创作了《沉甸甸的嘱咐》等10部非遗作品。设计“一粒米的前世今生”研学课程,完成“港中坪村史馆”等“三馆”建设,高标准零工驿站已投入使用。3月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政务考察和参观旅游者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培训讲解员20人次,共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港中坪农文旅融合区被评为2024年度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3. 片区建设带动发展。2024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825.31万元,同期增长28.51%,大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壮大”攻坚行动,投入147.6万元支持港中坪片区庭院经济建设。港中坪片区入选省级示范性片区村庄规划,委托省建筑设计院开展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并报省市审定。全面加强片区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提升、农业设施设备更新,共储备和对接项目20个,今年争取上级实际到位资金2000多万元。修建产业路1公里、步行道1公里,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提质改造等项目。组织发动农户积极开展庭院整洁活动,片区主要路段实现全天候保洁,港中坪乡村振兴路入围湖南省“最美农村路”评选。

4. 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统筹抓好“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等九大领域专项整治,巩固拓展港中坪村“四个少了”整治成果,取消村(社区)干部“坐班制”,“四清四减”工作经验获中央深改办和省委深改办推介。基层治理“六改三强”模式,保持村庄原有风貌,正在对港中坪村进行“六改三强”(改水、改厕、改气、改面、改线、改坟;强支部、强党员、强治理)。创新推进以幸福屋场为基本单元的“1+N”乡村治理“鼎城模式”,着力打造“七联七无、共治共享”市级平安示范片,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创新基层自治模式正在雷轰山村试点,探索持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1. 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按照保面积、增产量、提效益的总体思路,以高产、高质、高效为目标,以构建现代化生产、经营、产业体系为重点,集成推广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持续提升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粮食产能和收益。

2. 把产业发展作为优先任务。做强做优港中坪片区粮食产业,充分发挥湖南亿泽公司等龙头作用和“常德米”“港中坪”品牌优势,着力打造粮食产业链,努力提高种粮效益。乘势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港中坪文旅公司和专业运营团队作用,提质“沿着总书记足迹打卡和美乡村”旅游线路,丰富观光休闲、研学培训等农文旅业态,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

3. 把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精心打造和保护好港中坪片区,持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参观旅游环境,力争将总书记考察路线创建为交通部“最美农村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事服务中心、灌溉水系、育秧大棚、智慧农业推广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片区承载力和影响力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抓建设、谋长远,片区建设带动发展

1. 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全镇粮食生产面积94500亩,总产4.3万吨。示范片早稻单产达到576.6公斤/亩、比上年增产11公斤/亩,晚稻单产627.1公斤/亩、增产40.4公斤/亩。制定《鼎城区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建设方案》,对接落实粮食产能建设项目11个。创新开展“港中坪里说稻”直播培训,全面推广“五有五统一”技术模式,示范片高标准农田覆盖率、主推品种和配套主推技术应用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100%。发挥亿泽农业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片区1.6万亩土地全部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成为“常德香米”“常德米粉”优质原粮供应基地。

2. 融合发展初见雏形。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立港中坪文旅公司,引进专业团队策划运营,向国家商标总局提交9类商标注册申请。港中坪农文旅融合区被评为2024年度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精心打造“总书记来到港中坪”精品课程、“沿着总书记足迹打卡和美乡村”旅游线路,创作了《沉甸甸的嘱咐》等10部非遗作品。设计“一粒米的前世今生”研学课程,让青少年亲身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科技文化之旅。创作17幅栈道喷绘画,将直观展现从传统农耕到现代农业的演变过程;与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等高校联合,改造港中坪老房屋,完成“港中坪村史馆”等“三馆”建设,高标准零工驿站已投入使用。3月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政务考察和参观旅游者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培训讲解员20人次,共计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港中坪文旅公司设计包装了港中坪稻米、米粉、炸笋、茶油、坛坛菜、黄精茶等特色农副产品,推动当地就业和经济持续发展。动员全镇干部参与港中坪交通执勤,有效保障片区交通畅通,提升片区服务质量。

3. 和美乡村建设有条不紊。港中坪片区入选省级示范性片区村庄规划,委托省建筑设计院开展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并报省市审定。全面加强片区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提升、农业设施设备更新,共储备和对接项目20个,争取上级实际到位资金2000多万元。组织发动农户积极开展庭院整洁活动,港中坪乡村振兴路入围湖南省“最美农村路”评选。逐步完成示范片9个村“森林乡村”建设项目储备工作,港中坪“森林乡村”建设已申报。

4. 特色产业活力迸发。全年完成油茶更新改造1150亩、完成油茶疏密低改2700亩、油茶中幼林抚育500亩、油茶水肥一体化建设500亩。一村一品特色发展,鹿角坪村电商平台线上营业额78.6万元左右,并因地制宜打造了19亩新型农产品种植基地(平菇菌)。唐家铺社区、金陵桥村等发展庭院经济;葛藤桥村通过土地流转和村集体经济入股,建成千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集体经济年收益约31万元。

(二)抓巩固、促提升,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1. 集体经济稳步提升。2024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825.31万元,同比增长28.51%。大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壮大”攻坚行动,投入147.6万元支持港中坪片区庭院经济建设。成功评选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为2家家庭农场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扶持资金。

2.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常抓不懈。核实清理防返贫监测与风险管理平台系统风险预警69条。对新申请农村低保、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危房改造户、群众普遍认为特别困难户等对象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发现疑似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坚持“一户一画像”。今年9月开展全镇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工作,高度聚焦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导致收入骤减、支出骤增等重点人群,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新纳入监测13户39人。2024年春季雨露计划补助63人,补助金额9.45万元;2024年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学生71人,补助金额10.65万元。

3. 争资争项成果显著。共争取自然资源部门山水改造项目860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资金项目915万元,省发改委向上争取资金6700万元,港中坪省级美丽乡村项目200万元,下水道管网建设和人行道提质改造项目160万元。完成两个固定资产项目入库,项目投资额共计1100万元,年底可推送35%,预计2025年4月完成全部投产。项目库建立逐步完善,共入库81个,其中43个产业发展类、38个乡村建设类。2025年入库项目共60个,其中32个产业发展类、28个乡村建设类。保障项目实施,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实施项目31个430.8万,21个项目已通过验收,正在建设10个,按计划年底全部完工并验收完成。

(三)抓安全、强治理,社会发展平稳有序

1. 安全生产严抓不懈。全年累计执法检查200多次,现场检查记录160份,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47份。10月底全面完成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全镇全年免疫高致病性口蹄疫、猪瘟等重大疫病,其中猪6180头次,牛652头次,羊4556头次,均达到免疫密度达100%,挂标率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523635羽,全年免疫密度达到90%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2024年全镇大、中、小型生猪、黑山羊养殖场(户)37家,中型家禽养殖场3家,全镇现有水产养殖场35家,养殖水面达5000亩,为受灾养殖户争取资金复工复产。

2. 基层减负卓有成效。统筹抓好“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等九大领域专项整治,巩固拓展港中坪村“四个少了”整治成果,取消村(社区)干部“坐班制”,“四清四减”工作经验获中央深改办和省委深改办推介。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村社均增加5万元运转保障经费,划拨100万专项资金支持片区建设。

3. 共建共享深入推进。排查涉军涉稳、重点上访人员超350人次,妥善处理6户投资康福来失败导致的信访问题,无一人进京上访登记。共处理12345(市长)热线电话116件,网上信访28件,市(区)长信箱、百姓之声(红网及其他)11件。司法所全力协调处理申友农林公司欠葛藤桥、河图冲、东湖山等村村民劳务工资纠纷,镇司法专职调解矛盾151起,19个村级化解矛盾187起。强化网格管理,超5000人次参与每月19日“众创平安志愿者活动”。以幸福屋场为最小治理单元,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创新基层自治模式正在雷轰山村试点探索。

(四)抓民生、暖民心,美丽乡村有效推进

1.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对辖区内所有涉污企业开展定期巡查50次,不定期突击检查45次,下达停工通知书1份,关停私人洗沙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志愿者举报件1件,现已销号。在世界环保日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制作环保宣传标语10条,制作宣传盾牌20余个。签订禁烧禁炮承诺书500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争取上级资金25万元建设港中坪村幸福屋场净水池项目。严格森林督查,强化森林生态修复,完成森林督查小班158个,巩固森林生态修复10处面积80余亩。

2. 住房安全严格保障。对全镇农村自建房建房过程进行安全巡查300余次,摸排全镇951户脱贫与监测户房屋,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排查全镇经营性自建房269户,确保经营性房屋消防安全达标;排查全镇非经营性自建房10265户,本年度对全镇重点区域经营户排查30户,拆除C\D级结构性隐患3户,完成危房改造7户,争取上级资金18.2万元。

3. 就业帮扶切实保障。做好务工情况每月监测工作,继续落实区外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777人,共计20.13万元。我镇今年共有84名乡镇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人员。4月份举办共24人参加的餐饮从业人员的培训班,7月份举办共35人参加的网络创业(直播)培训班,组织5人参加区人社局举办的返乡创业实训培训班学习。官桥坪村、港中坪村于5月、9月分别建成区人社局“零工驿站”试点站,是鼎城区零工市场在乡村的延伸机构,是构建“1+6”零工服务网络的重要载体之一。“311服务”有序开展,对区人社部门下发的名单中未就业且有就业意愿的帮扶对象及时提供“311”就业服务(每年至少提供3次岗位信息、1次职业培训信息、1次职业指导),对有培训意愿的帮扶对象提供培训信息,将服务情况及时录入省平台,同时建立“311”就业服务纸质台账。

4. 民本民生有效保障。完成完善农村低保368户、809人,城镇低保14户、33人。鼓励各村积极开展老年幸福屋运行工作,对老年幸福屋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督导的制度,对老年幸福屋和助餐服务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缴、扩面、提档工作有序开展,已缴人数12623人(不含补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监测户、脱贫户、低保户、特困户、重残户、孤儿等“六类人员”参保率达100%,截止21日我镇参保人数22945人。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对19个村(社)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将入户调查389小组和10421户的调查情况进行公示,对2528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进行认定,解决土地矛盾纠纷40余起。

5. 基础建设提质升级。争取上级资金150万元对集镇圩场人行道板进行改造和建设排水管网,现已完工。全年组织山塘清淤扩容50口,唐支渠、庙潭干渠、金陵支渠清淤30000米,关门洲东干渠渠道清淤除杂7000米。争取移民补贴项目工程资金等221.96万元。编制25座水库、8个灾害点的预案,汛期组织300余人次对25座水库、8个灾害点进行上百次巡查、值守。组织各村200余人对5条河流进行清基、垃圾清捡。制止河道采砂五次。庙潭河坝新建,投入积极争取省级小型水库标准化建设资金92万余元,对七座水库配套维修。共投入资金800万余元对饮水工程管网扩容,解决饮水困难5000人。

6. 文化建设再开新篇。挑选出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且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广场舞队伍19支,军鼓腰鼓队19支,演出乐队18支,各类文艺演出场次达280场,收入近100万元。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个,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各类培训讲座达百余次。维修全镇村村响广播终端76个,安装应急广播38个。协助本镇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汇报演出。利用五一、十一节假期间在港中坪村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十余场次,吸引游客观众近万人。

二、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我镇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工作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港中坪片区建设发展,力争打造全国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地标。

1. 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按照保面积、增产量、提效益的总体思路,以高产、高质、高效为目标,以构建现代化生产、经营、产业体系为重点,集成推广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持续提升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粮食产能和收益。

2. 把产业发展作为优先任务。做强做优港中坪片区粮食产业,充分发挥湖南亿泽公司等龙头作用和“常德米”“港中坪”品牌优势,着力打造粮食产业链,努力提高种粮效益。做精做响油茶产业,大力推进片区油茶基地改造提质,在茶油精深加工和区外销售上下功夫,擦亮“鼎城茶油”地标品牌、培育“港中坪”等产品品牌。乘势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挥港中坪文旅公司和专业运营团队作用,提质“沿着总书记足迹打卡和美乡村”旅游线路,丰富观光休闲、研学培训等农文旅业态,着力打造乡村旅游重要目的地。

3. 把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精心打造和保护好港中坪片区,持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参观旅游环境,力争将总书记考察路线创建为交通部“最美农村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事服务中心、灌溉水系、育秧大棚、智慧农业推广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片区承载力和影响力。

4. 把基层治理作为基础支撑。持续巩固拓展港中坪村“四个少了”整治成效,完善推广“四清四减”经验做法,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坚持发展“党建引领、镇村主导、群众主体、乡贤赞助、协会管理”的乡村振兴“鼎城经验”,创新推进以幸福屋场为基本单元的“1+N”乡村治理“鼎城模式”,着力打造“七联七无、共治共享”市级平安示范片,持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5. 把富民增收作为根本目标。千方百计答好总书记“让种粮也能够致富”这一重要命题。积极发动当地农户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地就业创业增收。加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品牌合作、土地流转、资源盘活、资金入股等形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带富”功能。力争今年港中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5%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