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鼎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10日在鼎城区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鼎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杨 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面临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的不利趋势,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主线,以打好“三大战役”为主题,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建设现代鼎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7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14.15亿元,增长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85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10998元,增长11.8%。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三个一切”、“三个第一”的理念,实行重大项目全程代理和清单调度制度,加快项目推进,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5亿元,增长39.2%。37个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49个重大前期项目全部达到序时进度,其中瑞鼎文化苑、福捷华中城酒店商业中心、和立东升物流园、铭诚钢构、城市防洪圈工程、临江棚户区改造二期6个项目列入被“全市百大前期项目”。争取政策资金12亿元。引进内外资总额63亿元,位列全市第一。融资平台共落实融资12.35亿元。
二、支柱产业稳健发展。城市建设步入了快车道。投资40亿元,启动了10条骨干路网建设,推进了江南公园板块、桥南人防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完成了江南城区道路改造建设任务。完成了撤镇设街道和社区调整,“一改四化”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提高到了新水平,廉租房管理经验全省推介。城区违法建设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新储备土地8宗,开发房产55万平方米,实现城市经营收益6.7亿元。工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高新区“一权两制一司”改革基本完成,启用“2号公章”,项目审批全面提速。园区发展综合考核位列全市第二,被评为全市唯一的全省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试点园区。创国家级高新区进入省级初评程序。完成了园区64平方公里战略规划。“四路一渠”续建工程基本完工,标准化厂房竣工11万平方米。新引进亿元工业项目15个,和立东升物流园合同投资60亿元。新入规工业企业13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9%。实现工业总产值197亿元,税收4.8亿元。农业经济实现了稳增长。蔬菜生产继续保持全国重点县位置,粮食生产再获全省标兵县称号,生猪和水产养殖位列全省前十、全国百强。鼎城茶油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荣获第三届中国(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3个、农民合作社87家。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37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建设全面启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省市推广,灌溪镇常桃村、蒿子港镇仁和村示范点村建设得到上级高度评价。花岩溪成功创建4A级景区,十美堂鸟儿洲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3A级景区,旅游工作夺得全市红旗。毛栗岗村被评为省绿色村庄,港二口镇和钱家坪乡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水利建设争取上级投资3亿元,“四小”水利建设名列全市第一,成功战胜了“7·18”全省第一大溃垸性险情。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农业总产值82.9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保持了好势头。完善了三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江南现代商业广场、湘西北五金机电交易中心、鼎盛商业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桥南市场群持续繁荣,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0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1亿元,贷款余额119亿元,常德农商行组建工作有序推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7亿元,增长13.3%。
三、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民生改善步伐[FS:PAGE]加快。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得到中央媒体集中报道,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分别达到2640元/年、4200元/年,孤儿保障标准达到7200元/年,启动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打卡发放,敬老院建设位列全市第一。新农合补偿172万人(次)、金额2.4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701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万人。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2.5万人,完成了1000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关闭了大气保护圈内各类污染企业80家。完成通乡、通村公路建设98公里,改造农村危桥8座,周西公路全面完工,长战线等3条断头路建设顺利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获全省先进,公路治超考评全市第一。完成258套廉租房、1022套公租房建设和1473户棚户区、500户农村危房改造。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发展局面和谐稳定。区社会管理指挥中心建成运行,完美社区建设进展顺利,社会管理明显加强。全年信访总量稳步下降。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指标均在控制线内,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市区”称号。司法局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区交警大队车管所被评为全国优秀县级车管所和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先进集体。许家桥少数民族乡30周年庆典成功举办。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攻坚完成投资1亿元,实施项目建设50个。组建了医疗集团,人民医院一期建成运营。首届区“全运会”成功举办,组团参加省“十二运会”,获得金牌16枚,被评为全市突出贡献单位。文化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常德丝弦《书记抬轿》获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奖”,草坪镇、尧天坪镇再次被评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民办实事任务全面完成,被评为全省先进。计生工作继续保国优、创省模,获得全市红旗。环保、国土工作均取得新成绩。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武装、科技、信息化、外事侨务、广电等工作均有新进步。
四、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强化“四风”问题整改,干部作风不断改进,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了“三公”经费、超编超职数、公务用车、吃空饷等专项治理,强化廉政建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不断增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132件,政协委员提案179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鼎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经济结构不优、新型财源不多、要素制约突出等现实问题。这些,都有待积极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新的一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突出发展城市经济,积极稳存量、抓增量、优结构,适应经济新常态,不断开创“推进二次创业、建设现代鼎城”的新局面。
新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FS:PAGE]排等各项约束性指标。
一、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
始终坚持“三个一切”、“三个第一”的理念,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坚持规划先行。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力争15个重大项目挤进省以上“十三五”规划笼子。完成48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其中具备开工条件24个;开发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过亿元30个、10亿元10个。
突出招商引资。紧盯中国、世界“500强”,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实行全员招商、蹲点招商、以商招商,完成招商引资70亿元;争取政策性资金14亿元以上。鼓励乡镇招商,对乡镇引进的项目,享受区级净税收额10%的比例分成。
加快项目推进。以“双十工程”为引领,继续推行清单调度制度、重大项目全程代理制度和“一站式”审批制度,加速项目推进,力争建成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民生项目5个。
突破要素瓶颈。借助市级融资平台绿色通道,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力争完成15亿元中期票据发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土地储备达到500亩。实行“阳光征拆”,加大征拆力度,确保项目按期落地。
二、扩容提质推进城市发展
抢抓市委市政府实施沿江发展战略的政策机遇,加快城市提质,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
用科学的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抓好桃花源路两厢、阳明湖板块、临江岸线规划设计,完成临空产业园规划编制。积极推进斗姆湖交通枢纽站建设,配合抓好长益常高铁建设。加快阳明湖、城市防洪圈工程建设,启动外滩公园和金霞西路、杨家港路、花溪西路、永富路、永吉路等路网建设,配合做好过江隧道建设前期工作。提高安置房建设标准,完成1000套公租房建设和992户棚户区改造。启动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对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出台奖励政策,设立财政引导资金,重点扶持一批小城镇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镇、产业特色镇、重点边贸镇、文化旅游镇。加大耕地和水质保护力度,加强污染治理。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用开放的思维搞活城市经营。抓好时代广场、国龙大厦商业综合体、江南现代商业广场、湘西北五金机电交易中心、鼎盛商业广场、隆腾物流园二期、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开展不动产登记,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抓好房产开发,聚集城市人气。推进“大桥南”改造配套升级,启动副食城整体搬迁和轻纺城升级改造,实施商圈美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金融信贷等高端服务业,力争常德农商行总部和华融湘江、交通银行、广发银行落户。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实现金融产品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用先进的模式优化城市管理。推进“一改四化”,实施市政维护、园林绿化、渣土清运等市场化运营。巩固创文成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完美社区建设,建成“3+N”社区管理模式和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疏堵结合的控违拆违机制,坚决杜绝违法建设。强化重点高能耗、高污染工程的监管,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三、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发展
全力推进“园区攻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26亿元,税收5.2亿元。
把提升形象作为园区攻坚的切入点。加快国家级高新区创建。重点抓好沅澧快速干线、南方水泥专用通道及7条骨干路网建设,争取太阳大道西延,拉伸园区骨架。加快融城进度,推进房产、商贸等配套产业发展。实施城区“退二进三”,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完成1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FS:PAGE]续建,启动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新建。倡导全民创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把产业多元作为园区攻坚的着力点。加快成长型中小企业、行业龙头、强企大企三梯队建设。突出大项目、高新项目、战略性项目引进,力争引进亿元以上企业5家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88家。推进和立东升物流园、瑞鼎文化苑项目建设。启动林产品加工产业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鼎城合作园建设,加快常德水表、铭诚钢构、新湘达建材、湘联实业、厚霖汽车、恒天纺织、中南能源、广德医药等8个亿元项目建设。完成医药产业园项目一期续建工程。
把转型升级作为园区攻坚的关键点。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强科技攻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高新项目20家,力争实现高新产业产值70亿元。
四、固本增效推进农业发展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抓好“三农”工作。
提升主导产业。巩固粮、油、蔬菜、生猪、水产等传统种养业,壮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业。大力推广“铁城一号”,油茶新扩1万亩,更新1万亩。完成无公害食品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各5个,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抓好“精为天粮油”、“鼎城茶油”两大品牌营销,启动万吨茶油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建立健全农机推广、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育职业农民以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夯实基础建设。完成通乡、通村公路90公里,启动蔡双线道路建设,完成陬鹤线道路改造前期工作,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55个,抓好公路治超及干线公路迎国检工作。落实上级“两供两治”政策。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完成3座中型水闸、6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5条河道综合治理。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土地确权颁证,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建设美丽乡村。突出环境整治,开展“十村示范、百村创建、村村整治”行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冲天湖湿地保护项目一期工程,打响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品牌。打造花岩溪高端生态养生、吉祥山佛教禅修养心文化主景区,努力把大花岩溪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扶持“十佳休闲农庄”,加快革命老区开发,推进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构建“一区、五园、八景”的旅游格局。
五、成果共享推进社会事业
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打好民生升温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用好5000万元教育专项引导资金,加快城区学位扩容提质和农村薄弱学校升级改造,推进教育三年攻坚。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快区人民医院二期建设,启动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卫生三年攻坚。积极支持常德市第二工人文化宫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工程,加大生态创建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人口计生工作模式,巩固“省模”、“国优”成果。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建设,建设惠民演出中心,抓好“三项”试点,推进村(社区)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倡导全民健身,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积极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创新统计方法,抓好统计改革。统筹抓好审计、科技、扶贫、工商联、工会、残疾人、质监、禁毒、供销、武装、民兵、老龄、民族、宗教、外侨、气象、档案、史志等工作。[FS:PAGE]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启动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完善五保供养政策,加强福利中心、社会养老机构、江南陵园和乡镇敬老院建设,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扩大社会保障面,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各类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强化基层保障,乡镇运转经费乡平提高10万元、达到60万元,逐步提高村级低限运转保障水平,适当提高卸职村干部生活补助标准。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发展。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维稳责任,规范信访秩序,强化积案化解,依法打击违法越级缠访、闹访,确保“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开展“三打一整”,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健全管理机制,加强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环保安全巡查防控,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六、强化法治推进自身建设
围绕依法治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不断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敬畏法纪,依法行政。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按程序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舆论监督。
改进作风,高效行政。严格落实各级作风建设相关规定,规范干部队伍行政行为,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深入开展岗位效能监察,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完善零容忍、重处罚机制,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决打击各类扰乱经济秩序的行为。贯彻执行“三清单一目录”,严防干部权力寻租、截留政策,严肃查处运行权力做选择、搞变通、踩底线的行为。
深化改革,创新行政。对接上级政策,冲破利益藩篱,全力推进政府机构、农村公共设施建管、城市管理体制、城市投融资管理体制、项目管理体制、市场管理体制、绩效考核及土地流转等八项改革。
严以自律,廉洁行政。坚持厉行节约,规范公务接待,全面落实“三公”经费“零增长”,专项资金支出压减20%以上。严格财经纪律,强化《预算法》执行,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审计监督,推行“二次监理”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强力震慑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面对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015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勇开拓,共同书写推进二次创业、建设现代鼎城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