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德市鼎城区委组织部对区政协九届七次会议第6号提案的回复
葛勇、钱宗侠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九届七次会议期间所提《强化承接能力,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的提案收悉。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收到提案后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了提案办理相关工作;针对“强化承接能力,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办理”的问题扎实开展了相关工作。现将相关情况回复如下:
一、在引进人才,建强队伍方面所做的工作
积极向区委、区政府争取,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门式”办理的队伍建设纳入乡镇机构改革和全区人才引进战略方案范畴,强化全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一门式”办理政务服务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区乡镇(街道)机构改革落实了“撤六建四”规划,全区共设立行政审批办23个,对各涉改站所的行政审批服务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整合,打破原有站所人员建制模式,确保每个行政审批办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2人以上,较好地充实了审改和“一门式”办理工作队伍。强化原有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建制和人员队伍的建设,行政审批办与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有效地充实了专职人才队伍。结合村(社)“两委”换届,全区新当选的1881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1岁,较上届下降7.7%,其中“90后”党组织书记(主任)23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1010人,占53.69%,较上届上升26.76%,实现年龄与学历实现“一降一升”。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其他村(居)干部轮训班等,切实提高村(社区)工作人员服务群众能力。从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招录了22名事业编制人员,多数安排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新计划招录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建联络员144名,目前已进入备案程序。并全面推行了“好差评”考核评价体系。为积极发挥这支专职队伍的作用,从2020年10月份以来,我们采取现场培训、直播培训、视频录播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乡镇(街道)乃至村(社区)从事政务服务的基层干部进行了多层面的培训,内容涉及“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操作、数据归集,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三化”业务,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平台操作等多方面内容,培训场次达10 余次,受训人员达300多人次,通过培训增强了受训人员对政务服务的了解,提升了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此外,积极争取将“一门式”办理和“政务服务”两项指标纳入了全区绩效考核指标的范畴,有效地提升了各单位开展政务服务和“一门式”办理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2020年共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事项集中配置工作3次,涉及配置事项3万余项次,平台配置工作的合格率均达100%,较好地完成上级部门交办任务的工作目标。
二、在统筹谋划,分类施策方面所做的工作
结合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一枚印章管审批”试点工作,按“整体赋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动“一门式”办理工作落实。
1.整合功能,规范挂牌。将村(社区)卫生室、图书室、小超市、供销站点、邮政网点等15项功能整合进村(社区)服务场所,增强平台服务功能。结合省委组织部下发规范挂牌的文件,进一步规范村(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挂牌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开好协调会(民政局、卫健局、行政审批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对没有文件硬性规定要挂的牌子一律不挂,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切实解决“挂牌过多过滥”等突出问题。
2.整体赋权,一步到位。按照省政府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将105项必须赋权事项一次性赋权给了乡镇(街道)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办,由其按“一枚印章管审批”的试点工作标准行使审批权限。同时,严控赋权范围,对过去区内自主下放赋权事项开展“一门式”办理服务予以明确取消,解决了向下赋权不彻底、到不了位的现实问题。
3.务实求真,分类落实。针对赋权到位而办件服务条件尚存欠缺的现实,采取直接赋权、服务端前移以及双向委托授权相结合的方式,对105项赋权事项予以分类落实。目前,全区已明确直接赋权事项10项,服务端前移事项14项,双向委托授权事项28项。对于“就业保障”、“居民医保”等高频高发的民生事项,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技术优势,采取“双向委托、区乡一体、上下联动”服务模式予以解决。如“居民医保”涵盖有居民参保和医保报销等事项环节,且医保经费是大区域统筹运行模式,对此将医保参保环节全权委托给乡镇(街道),实现事项当场办结;对于报销环节明确乡镇(街道)实施初审初核后向区级主管部门报备,将终审权反向委托给区级主管部门,整个流程环节统一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运行办结。既保证了群众就近办,又维护了政策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4.畅通政令,简政放权。在行政审批、行政监管等权力事项的设立上,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库对全区尤其是涉及乡镇(街道)赋权事项实行逐一核对,做到了“项目库外无审批”。同时,重点在权力事项办件流程上,对权力要素予以了深挖细究,严防权力的变相残存。目前,已针对“一门式”办理事项减省证明材料5项,中介服务事项3项,降低审批层级8项,全区取消行政审批事项4项。
三、在数据整合,信息共享方面所做的工作
目前,全区已按照国务院“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工作的统一部署,经过对人口数据的归集、清洗、整合、分析等处理,依托市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以鼎城公安机关户籍登记信息为基础,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代码,以民政、卫健、医保、教育、残联等部门信息为补充形成了全网通用、标准统一、共建共享的人口基础数据库约80多万条。经过对法人单位数据的归集、清洗、整合、分析等处理,已建成以鼎城法人单位社会信用代码为统一标识,以民政、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编委办等部门的法人信息为补充的全网通用、标准统一、共建共享的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约100多万条。现在鼎城依托市局已经建好的政务服务平台(市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一次登录,一网受理。目前,正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打通全区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市一体平台的对接工作,努力实现全网通办。
四、在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方面所做的工作
加大对村(社)网络费用投入。通过多方协调,全区296个村的电子政务外网线路租赁费和“雪亮工程”维护费从2021年开始由区财政统一支付,不再由各个村(社)支付给运营商,共计299.608万元。三年来,共为24个村争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今年,拟按市委要求,对203个村(含农村社区)基本运转保障经费提高到21万元,对31个城市社区提高到28万元。
五、下一步工作
1.督导乡镇政务中心工作做实。督促乡镇(街道)严格落实《关于调整全区乡镇(街道)机构编制事项的通知》(常鼎编[2020]5号)文件精神,及《鼎城区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高乡镇政务中心服务水平。对标对表上级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向乡镇政务中心工作人员提供咨询途径,随时为乡镇政务中心解惑。深入开展作风纪律巡查活动,规范办事流程,不定期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讲评通报。把办件质量、群众满意度纳入政务服务考核指标,传导压力,强化责任。
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中心政务服务大厅醒目位置张贴乡镇政务中心可办业务的宣传海报,在城区人流量的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利用广播电视、公交站牌、进行多渠道宣传推广。印发乡镇可办件小册子,下发至前来办事的群众。利用政府网站和鼎级传媒等网络途径,对乡镇可办件进行宣传报道。
3.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选取企业和民众生产生活所涉及的高频高发事项48项,开展“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试点,将原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权和相关服务职能、业务能力强的行政审批人员相对集中到一个部门。力争在年内出可供复制的成功经验,形成“四个一”(一枚印章审批、一个大厅办证、一支队伍服务、一个平台保障)的行政审批和相关服务机制,不断提高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成效。
4.进一步归集数据,推进数据信息共享。配备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1人,积极主动到市级对接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业务,克服数据共享障碍,打破技术壁垒,解决数据共享建设数据不足、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 少跑腿。做到基层群众办事实现“就近办、网上办、立即办”。
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中共常德市鼎城区委组织部
2021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