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农业农村局对区十七届人大八次会议第58号建议的回复
彭书跃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切实加强农业生产科学调度,因地制宜,了解民情民意,科学指导的建议》收悉。现回复如下:
关于严查抛荒、杜绝农田改种的问题
前些年,受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城市化进度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耕地出现“非粮化”,个别田块甚至出现抛荒,对我区的粮食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今年,我区按照省市要求,狠抓了耕地抛荒及农田“非粮化”治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同责
鼎城区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朱金平同志为第一组长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常德市鼎城区2021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严禁耕地抛荒,采取代耕代种、耕地流转、惠农政策调控等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地尽其用,不荒一丘田、一块地”。3月份,全区制定了《常德市鼎城区耕地抛荒治理工作方案》,将责任分解到乡镇,成立了鼎城区耕地“非粮化”和耕地抛荒排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耕地“非粮化”及抛荒治理的工作领导和具体指导,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成任组长,区政府办副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林业局、区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相应成立了治理耕地抛荒和制止耕地“非粮化”工作专班,书记、乡镇长(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农业副职、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为直接责任人,采取严格的工作措施,确保耕地抛荒治理落到实处。
(二)采取各项举措,开展排查治理
1. 抓宣传。印发致全区农民朋友一封信、区长召开广播会宣传,鼎广电台阳光政务、鼎广电台广播村村响、鼎城电视台、鼎级传媒等媒体宣传,结合印制标语、印发宣传资料、进行入户宣传等,广泛宣传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坚决防止耕地抛荒和制止耕地“非粮化”。
2. 抓摸排。今年3月,根据鼎城区《关于开展耕地“非粮化”和耕地抛荒情况排查的紧急通知》要求,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乡镇分管负责人和农经站站长开会进行了工作部署和培训,督促镇村全面开展耕地抛荒和“非粮化”调查, 4月28日前,区农业农村局向市农业农村局报送耕地“非粮化”、耕地抛荒台账和数据库,
3. 抓流转。对因生产条件差和农户无力耕种的闲置、抛荒耕地,由村民委员会依法协调流转其经营权,确保全区耕地“零”抛荒和出现新的“非粮化”。
4. 抓巡查。各乡镇(街道)加大开展治理耕地抛荒和“非粮化”巡查力度,建立耕地抛荒和“非粮化”台账、抛荒复耕(或“非粮化”恢复)计划和落实情况等,将耕地抛荒和“非粮化”消灭在萌芽状态。
5. 抓奖罚。对于没有出现耕地抛荒的乡镇(街道),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抛荒的耕地,一律取消该耕地的各项补贴;连续抛荒2年的,由村民委员会收回其经营权。对乡镇(街道)耕地抛荒和“非粮化”的治理成效进行通报,并将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和粮食生产工作考核评先。对抓整治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追责。
关于征求民意、科学引导指导种粮的问题
(一)征求民情民意。一是问卷调查。区农业农村局每年在12月及第二年2月,都要对农民种粮意愿、种粮效益、对农业生产的意见与建议进行2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般种植户以及村组干部。通过调查,了解民情民意,掌握农民需求,写出调查报告,给领导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二是入户调查、指导。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不定期到农户与合作社进行入户调查和临田指导。结合调查,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市场行情与生产技术,了解农业生产情况、作物长势长相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二)科学引导指导种粮
区农业农村局采取多种形式,如印发技术资料、微信、电话、会议等手段,宣传、引导科学种粮,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高效。
发布种植技术意见。每年区粮油站都发布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意见,包括早稻浸种催芽技术意见、早稻生产技术意见、晚稻生产技术意见、一季稻生产技术意见、优质稻生产技术等。并且,在水稻生产关键时期和灾害天气(如倒春寒、5月低温、高温热害、寒露风)来临前,提出对应的指导技术意见。
发布病虫情报。每年区植保植检站都要发布水稻病虫情报7-8期,并且张贴到村到组到农资店。
发布科学施肥指导意见。每年区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土肥站)都要发布水稻(含早稻、一季稻、晚稻)的施肥指导意见,包括施肥种类、数量、方法等。
进行灾害预警。在气象灾害和重大病虫灾害来临前,我局都进行了灾害预警,提出了相应的减灾防灾措施,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感谢您对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支持!
鼎城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