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鼎城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对区十七届人大八次会议第99号建议的回复

2021-04-28 10:29 信息来源:鼎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号:【

熊春花代表:

你好!

您提出的《关于着力推进索县城址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建议》已收悉。现将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索县汉代古城址位于常德市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俗名崆咙城,又名汉寿城,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分为大小二城,坐北朝南向,大城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600米,小城南北宽600米,东西长约300米,城址夯土垣高3至4米,宽12至18米,两城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曾是荆州刺史治所,是我省唯一保存较好的遗址类重点保护单位。

历年来,我们文物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保护和利用上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规划。划定了保护单位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起草了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并以区政府的名义予以公示公布。如:禁止在城墙上新建房屋,城堤上禁止葬新坟等,并为了避免新建房屋和葬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及所在镇村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同,尽可能的保持了索县古城址的原貌。

近年来,省文物局和市文物管理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省考古所多次派遣专家对城址的历史,政治,地理,土壤,水文等进行现场考察勘探,历时几个月。在摸清其自然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点面剖析性发掘。前两年,省文物局委派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入古城址现场,召开现场办公会,探讨和研究古城址合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并在区政府主持下,召开了省、市、区及相关部门参加的“古索县古城址保护与利用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整合思路,确定工作目标和方针,使古城址的保护与利用提升到了可行的高度。为遗址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由于古城址的唯一性和代表性,各个大学文物考古部(系)将此作为学生实习场所。先后有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等考古部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带领学生现场踏勘、参观考察、交流心得。索县古城址的名字逐渐被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所认知。

前几年,我们文物部门以政府名义在网上挂牌进行招标,制定索县汉代城址地保护规划,全方位的对古城址进行保护打造和开发利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顺利夺标,通过考察勘探发掘,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花费49万的索县汉代城址保护规划书(初稿)于2017年完成,保护规划从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人文地理等全方位描述了索县汉代城址保护规划的可行性。

由于国家文物局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较多,要马上落实批准保护规划需要步骤与时间,同时需要一定的工作经费。因此索县城址的保护规划一直未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的规划审批进行了改革,初审权力已下放至省文物局,保护项目经费审批也进行了调整。2020年,我们区在前几年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后多次向省文物局汇报。已于九月份通过了省级评审,并由省文物局转国家文物局审批。

随着地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职能转换,文物的行政相关工作已移交专业执法部门。我们为了做好古城址的保护工作,形成了以文物部门为主体,镇、村相结合的保护体系,同时与镇村签订保护单位责任书,责任到人,使保护单位时刻处在我们的监督保护之下,我们结合各级领导到古城址参观考察指导工作的机会,不定期的进行巡查。

鼎城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021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