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8号提案的回复
常鼎农案〔2018〕2号 A类
对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8号提案的
回 复
杨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通农村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的提案》收悉。现回复如下:
农村垃圾治理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事关小康社会发展大局和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1.强化组织领导,农村垃圾治理责任全面落实。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乡镇(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和工作调度,并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场)的绩效评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整治办”,办公地点设在区农业局),具体负责对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区整治办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方式,定期对各乡镇(场)进行督导考核。全区分三个片区(前河1个片区、后河2个片区),每逢单月暗访、双月明查,按暗访和明查综合得分每2个月排名,将考核结果在鼎城电视频道、鼎城手机报、鼎城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公布。特别是春节、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返乡人流高峰期间,区整治办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农村环境干净整洁。各乡镇(场)为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清扫等工作落实。
2.集中清运处理,农村垃圾乱象得到有效遏制。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3年行动”以来,我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村民主体”原则,由区农业局牵头,区环保局、住建局、环卫处配合,乡镇村(居)具体实施,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通过近六年的探索完善,全区基本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的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和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处理机制。2013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清运项目,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清运和集中处理,清运范围由主干道路、集镇墟场逐步拓展至全辖区。到2016年,我区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清运全覆盖,杜绝了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和露天焚烧现象,全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处于全市领先地位。2017年全区农村清运和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约6.0万吨。
3.加大资金投入,农村环境卫生设施逐步完善。采取财政投入、项目支持、整合资源,加大对农村环卫设施的投入力度,构建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网络。按照每户配备垃圾分类桶,以村(居)为单位修建的垃圾回收池,乡镇统一部署垃圾集中转运点(按现行清运模式,设置垃圾清运专用板桶,以下简称垃圾板桶的思路),全区10%农户配备了垃圾分类箱,每村每组均修建了垃圾回收池,乡镇共购置垃圾板桶618个,设置清运网点334处,区住建局新建垃圾中转站26个,区环保局以及乡镇配备了小型运输车辆362台,区政府购置了压缩式垃圾清运专用车辆11台,为农村垃圾及时清运提供了保障。采取“以奖代投”或“以补代投”方式,解决乡镇经费短缺问题。
4.加强宣传引导,村民主体作用发挥逐渐显现。在地方政府主导和相关部门支持下,各村支两委倡导农村环境卫生自治,组建村民自治组织-爱卫协会,并通过村民向爱卫协会捐资筹劳,解决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短缺矛盾,凸现村民主体作用发挥。全区所有村(居)均成立了村(居)自治组织-爱卫协会,由爱卫协会承担宣传教育、生活垃圾清扫、卫生评比等活动。目前,全区约70%行政村(居)爱卫协会向村民收取了一定卫生费。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包装工业、新型材料工业、物流快递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数量逐年增加。从区整治办农村垃圾集中清运数量来看,2015年、2016年、2017年,全区农村垃圾清运量分别为3.8万吨、5.6万吨、6.0万吨。随着农村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还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
1.农民主体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农村留守人员文化素质偏低,绿色环保和健康意识不强,垃圾随手乱丢等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受利己思想的影响,有的农业只注重清扫“门前雪”,对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呈“漠视”。
2.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区的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相对分散。虽然全区有10%的农户配备了垃圾分类箱,每村每组均修建了垃圾回收池,另有垃圾板桶618个,但是,分散居住农户的垃圾难以集中收集。特别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包装物收集,全区有119.6万亩耕地,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池建设短时间之内难以全覆盖。
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短缺矛盾突出。目前,区级财政只承担垃圾清运费用,绝大部分乡镇只保障了集镇整治开支,全区村(居)整治资金没有着落,导致部分村(居)没有聘用专职保洁员,或者保洁员工资非常低而没有积极性,村(居)环境卫生达不到长期保洁的良好效果。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氛围。通过鼎城电视台、鼎广电台村村响等媒体,结合张贴宣传单、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学校教育等,广泛宣传农村垃圾治理的目的意义、工作要求,宣传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宣传垃圾治理工作先进典型,曝光农村垃圾污染典型案例,让各级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提高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认识,真正把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变成自觉行动。
2.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垃圾清运设施和条件。在确保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投入,整合涉农项目投入,鼓励农民自筹和社会参与,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采取以奖代投方式,配套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补齐设施短板。加强专职保洁员队伍建设,每个村固定保洁人员,按照农村收入水平、工作量等确定保洁员工资标准,稳定保洁员队伍,加强保洁员意外伤害防范。
3.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强化各级的环境保护责任。全面落实中央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明确乡镇党委政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把农村垃圾处理和农村环境整治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进一步加大专项督查、随机暗访力度,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发现的农村垃圾问题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及时、整改不力的,对直接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
2018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