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鼎城区卫生健康局对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71号建议的回复

2024-05-16 09:39 信息来源:鼎城区政府办
字号:【

匡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镇卫生院前景堪忧,亟待加大投入的建议》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乡镇卫生院发展相关问题的高度关注,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解答您的问题。

一、关于区政府增加财政投入

我区乡镇卫生院为一类公益事业单位,作为“三级医疗保健网”网底,近年来乡镇卫生院承担了大量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按政策规定基层医疗单位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后,财政应足额落实人员经费和单位正常运行经费。近几年我区财政经费紧张,区财政对基层医疗单位没有预算人员经费和运行经费,加上我区基层医疗单位底子较薄,又紧临城区,业务收入水平较低,导致部分单位入不敷出,经济上确实十分困难。为此,局党委积极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区政府明确将每年安排乡镇卫生院解困资金1500万元,并逐步提高。今年医保门诊经费支付实行“总额包干、结余留用”政策,老年乡村医生实行退出后部分可由卫生院人员兼任,这两项政策每年可为乡镇卫生院增加收入1500万元以上。区卫健局一直在积极与财政对接,争取财政支持,确保基层医疗单位人员基本待遇,区财政承诺逐步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拨款。

二、关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

为持续加强全区基层卫生人才梯队建设,鼎城区拟构建引才、育才、用才新格局,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加快卫生人才引进,优化区域人才配置。区卫健坚持简人才引进程序,落实省委1+5文件精神,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人事招聘与管理。采取直接考核聘用、直接考核调入、公开选调、公开招聘等方式进行人才引进,并根据基层卫生单位岗位需求进行统筹分配。在引才方面深化订单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卫生人才,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现状。

(二)实施乡镇本土化人才培养工程,强化我区人才发展平台。由区卫健主管部门牵头,加强与医学院校合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需求,制定农村卫生人才“本土化”培养计划,为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培养引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卫生技术人才。

(三)完善用人育人机制,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坚持重点培养和普遍培训相结合、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做好全科医生、护士培训,培养造就学科带头人及专科人才,抓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再教育,组织进行执业(助理)医师、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培训,提升考试通过率,切实优化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结构层次。

三、建设满意卫生院及应急次中心

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十二五”以来,我区陆陆续续已有19个乡镇得到了中央投资建设卫生院的专项建设资金,市、区二级政府也对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新建。目前,我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均已达到国家《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十四五”以来,省卫健委加大了对业务用房修缮改造力度,已对8家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了业务用房的改造。目前,我区已布局分别在前、后河片区建设周家店、蔡家岗、黄土店、谢家铺四个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建成后,将基本解决周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四、实施医共体建设

深入开展“医共体”建设模式,一是实施双向送诊医疗服务。以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为主体,派遣医疗专家深入各乡镇卫生院指导医疗业务,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就医的农村老百姓即可享受到四医院同等的医疗技术服务,根据患者的就医需求,开通直接送达四医院住院治疗。二是发挥医疗义诊团队的重要作用。以“市四医院、二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血防专科医院”为牵头单位的医疗义诊团队定期深入各乡镇村社开展义诊和免费体检、特殊病种普查活动并加大各种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宣传。

今年来,制定下发了《常德市鼎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2024年双向转诊有关事项的通知》和《2024年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对区内病人实行按病种分级分类转诊。区医共体专班牵头,各区直医院参与,对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双向转诊政策宣传,在全区推广用手机线上转诊,优化简化转诊程序。努力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高区内病人就诊率。截至4月底,全区各乡镇、村通过逐级转诊至区直医院的住院病人共2049人次。

感谢您对卫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常德市鼎城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5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